曾素梅
摘要:養老問題近年來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普遍關注的熱門社會問題。我國積極探索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一直在積極尋求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新模式。本文以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在對我國目前的養老服務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探索國外“醫養智慧聯動”對我國“醫養智慧聯動”的啟示,建立醫養聯合體,通過“互聯網+遠程+智慧醫養”模式,在區域內實現醫療整合、分級管理、共享資源服務,以期為全市老年人提供良好的健康養老保障。
關鍵詞:醫養智慧聯動;人口老齡化;養老模式
隨著信息化技術影響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我國醫療以及養老行業提供的服務內容在不斷豐富,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其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目前,我國人口數量逐年增加,老齡人口數量也在增加,反映出較為突出的老齡化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勵著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從目前來看,我國養老服務行業尚不能對老人進行疾病治療,而且醫療行業對于養老服務掌握的也不夠全面。基于此,提出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模式。
1.我國“醫養智慧聯動”相關政策
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醫養結合的相關政策。2013年9月,《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就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醫養結合的概念,要求各地區落實好醫療衛生資源進入社區、養老機構和居民家庭,同時,對進入方式也做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6月,《關于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的通知》(國衛辦家庭函〔2016〕644 號)將北京市東城區等50個市(區)列為國家級醫養結合的第一批試點單位,旨在通過開展試點工作,積極探索適合各地區發展的養老模式,以期出臺一大批可供參考和借鑒的機制或成果,為全國性地開展醫養結合工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2017年3月,《“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國衛家庭發〔2017〕12 號)已對人口老齡化作出積極應對大程度地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2019 年 4月,國務院辦公廳最新發布了《關于推進養老 服務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9〕5號),提出了六個方面共28條具體的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大力提升醫養結合服務的能力,積極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并提倡開展“互聯網+養老”行動。
2.外醫養智慧聯動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2.1美國
美國主要采用的是全面的老年人服務項目(Program of all 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PACE)。PACE 主要服務于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55歲以上需要醫護服務的老人,是典型的“醫養一體化”服務模式的踐行者。此外,美國還有服務于慢性重病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醫院(Long-term care hospital,LTCH)和服務于患急癥老年人的長期急性護理(Long-term acute care,LTAC)機構,主要提供的是醫療護理服務;另有服務于低收入、衰弱、殘疾老年人的集中養老居所服務項目(Congregate housing services program,CHSP),為其提供連續的基本 生活服務與其他支持性服務;以及服務于居家老年人的家庭與社區服務(Home and community-based services,HCBS),為其提供生活與醫療照護服務
2.2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養老服務體系中,慈善、宗教和社區組織是極其重要的服務提供主體,他們運營著大部分的養老機構。該國的養老機構分為老年公寓與老年護理院,后者相比前者提供的服務更多,主要體現在醫療方面。老年護理院中的老年人在醫療服務方面有較高的需求,需要相關的醫療康復和保健服務等,護理人員需要有較高的護理水平,并同時提供精神慰藉與心靈開導等服務。因此,政府對于老年護理院有著較為嚴格的準入機制。
2.3 日本
日本較早地步入了老齡化社會,國家人口也曾一度出現負增長,因此其醫療保險制度與養老服務發展得較為成熟。日本的養老模式以家庭養老為基礎,國家福利保障與社會服務為補充,對老人的醫療服務采取的是護理保險制度與覆蓋全民的醫療保險體系的有機結合。其中,護理保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稱之為“醫養一體化”制度,該制度既包含了老年福利制度,又注重老年群體的醫療保健服務,對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醫療護理。日本的“醫養一體化”服務體現在養老機構、醫院與社區多個方面。
3.我國“醫養結合”社會養老服務模式研究
“未富先老、未備先老”已成為我國面臨的一項非常嚴峻的社會問題,2030 年,我國將提前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意味著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超過21%),人口規模與老齡化速度均為世界之最。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推進“醫養結合”已成為社會共識,然而,醫養分離、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充分等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健康養老工作面臨著巨大挑戰。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截至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2.49億,占人口總數的17.9%,而我國的養老機構才16.38萬個,擁有床位746.3萬張,遠遠無法滿足養老需求。
3.1我國“醫養智慧聯動”養老服務模式分析
在醫療機構內開展養老服務業務,實現醫中有養。當前,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具備開展養老服務的條件。公立醫院主張改革也有些年頭了,原本的醫療機構轉型成養老機構或者康復專科醫院的例子很多,這樣不僅可以改善經營狀況,還可以為周邊社區的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筆者了解到隸屬于長沙市民政局的二甲專科醫院長沙精神病院,開設有老年呵護中心,有5個老年科病室。湘潭市第六人民醫院于2006年設立了湖南省內首個集養病老年康復于一體的湘潭市托老康復中心,大大緩解了社區、單位以及家庭的養老壓力。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規范化和標準化,但由于整體資源有限和內部激勵機制不足,醫生的動力也顯得不夠,在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開展醫療業務,實現養中有醫。
3.2廣東省“醫養智慧聯動”養老模式創新
3.2.1 廣東省在借鑒其他省份關于“醫養智慧聯動”養老模式基礎上,有自己的創新
(1)優化外部環境
眾所周知,當前醫療機構是劃歸衛生部門管理,而養老機構卻是劃歸民政部門管理,由于兩部門相互獨立,也沒有直接的業務關聯,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多頭管理,職能不清晰的情況,而且很難進行政策監管,也很難在兩者之間建立有效的互聯機制。從政府層面看,需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機制,以綜合協調為宗旨,充分發揮好統籌作用,做好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之間的銜接工作,衛生部門仍需嚴格執行醫療機構準入制度,民政部門也必須做好養老床位的規劃以及各項監管工作。
(2)完善內部機制
當前,各類養老機構相繼出現,有的養老機構一床難求,而有的養老機構卻無人問津,床位空置率特別高。必須要從內部優化服務內容,對不同年齡和健康狀況的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進行積極評估,開展個性化服務,也可以創新服務形式,通過服務外包、委托管理等形式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智慧養老也是當前比較新的提法,嘗試將一些高端智能設備引入老年服務,改變傳統的檢查和檢測方式,能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持續觀測和實時預警;養老機構還必須要規范自身的服務體系,隨著國家層面對養老服務工作越來越重視,各層面各種制度陸續出臺,最后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的必然是內部管理機制完善和規范的那些養老機構。
(3)充分調動社會力量
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鼓勵中小型醫療衛生機構向康復院或護理院轉型,能充分發揮其技術和設備優勢,盤活當前有限的資源,為養老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提倡和鼓勵在具備條件的高校開設老年康復專業,培養能適應和應對養老需求的專業人才,并為其提供醫療實踐平臺,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小型養老機構要嘗試與周邊醫療機構開展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資源共享,開通醫療養老專門的綠色通道,緩解大型醫療機構人滿為患,小型養老機構卻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降低準入門檻,大力扶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事業中來。
總之:結合國內人口老齡化現狀及快速發展趨勢,分析老齡化社會對醫療服務和養老體系的影響及需求。并在現行醫養結合模式基礎上,提出完善政策與制度、建立保障體系支持,結合"互聯網+"推廣智慧養老項目,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議,為進一步完善醫養結合模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陳運奇,周琳,侯惠如.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21,23(02):200-201.
[2]魏宇.“十四五”時期我國養老服務模式的創新戰略探討[J/OL].西南金融:1-12[2021-05-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587.F.20210421.1746.012.html.
[3卓然.淺談“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J].經濟研究導刊,2021(11):73-75.
[4武玉,張航空.我國大城市醫養結合的實踐模式及發展路徑[J].中州學刊,2021(04):78-84.
[5葉嗣鳳,趙珊慧,李雅蓉,林夢媛,蔣伊諾.醫養結合PPP項目運作模式研究[J].中國儲運,2021(0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