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在旅游經濟發展大潮中,旅游目的地方言將出現逐漸弱化情況,產生的直接后果是旅游目的地語言種類減少,從而使旅游者們體會不到異地旅游的新鮮感和驚奇感。以聊城市為個案,針對當地方言現狀,以體驗式旅游為契機,打方言文化品牌,制訂科學的語言發展方案,有利于探索處理好旅游與方言的關系。
關鍵詞:旅游發展;方言;語言規劃
一、在旅游過程中,綜合性的旅游行為、延展性的時間空間趣味性的景觀意態、豐富性的旅游內容,以及滿足游客文化多樣化需求,促使旅游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并且特色顯著的文化形態,這就是旅游文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游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游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地方旅游業的發展,提高其經濟競爭力, 就必須高度重視旅游文化建設,這也是旅游的文化本質特征的必然要求。
方言一般指漢族內部的地方性語言。各地方言差別大是歷史形成的。古代交通不便,地域間相互交流較少,各地方言相差甚遠,音素、音調、語法、常用詞匯常常截然不同。
旅游就是去邂逅一個未曾到過的旅游目的地,在這種全然陌生的旅游過程中獲得一種驚喜,旅游可以增加人生的社會閱歷、異地交流、開闊視野和見識,在這之中當然就少不了方言這個不同地域的獨特標志了。在各地旅游開發中,方言作為地域民俗民風的重要部分,應形成地方特色鮮明的語言文化要素,打造該地區的地域特色。如何深度挖掘、傳承、彰顯方言文化,突出本地域旅游文化特色,是地域旅游文化事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地域文化旅游資源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二、方言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現在雖然提倡我們講普通話,但是很多人仍很鐘情于方言。因為人們在講方言的同時,也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旅游活動更是體現了這種方言樂趣,旅游者在某地旅游,隨了聽到全球或全國通用性語言外,還能感受當地特有語言,這不僅能為旅游者帶來有趣體驗,甚至會使旅游者產生情感共鳴。
(一)方言能為旅游者帶來情感共鳴
方言是生活語言,也是維系情感的紐帶。腔調各異的方言,保留著古語音韻和文化遺存。它們已經不僅僅是地理表征和情感紐帶,更凝聚為一種情感記憶。旅游活動中的當地戲曲、民謠等,都是用方言所編寫和演繹,游客在觀看時,雖不能明白其具體意思,但仍能體會到其中的意蘊。而和本地有一定聯系或淵源的游客來說,這樣的方言地戲曲、民謠就像是一劑情感催化劑,勾起他們對往日的回憶和情感的共鳴。
(二)方言能為旅游者帶來民俗文化的認知方言是人類社會的一部分,通常與地域密切相關,承載著地域文化
方言是中國多元地域文化的承載者,是中國民間思想樸素的表現形式。民間的民俗文化中許多精妙之處往往只有通過方言這種形式才能得到充分的表達,在 聊城,多種藝術形式更是如此,如崇陽提琴戲樂曲短小工整,唱腔優美樸實,旋律明快流暢,但從唱詞到念白全是崇陽方言,通山神歌也是用方言演繹的民間音樂形式,這些方言演繹的戲曲可能只有當地人能聽懂,外鄉人去了只能聽個熱鬧,也正是別人聽不懂、土味十足的藝術形式,使來當地旅游的游客們加深對旅游地的認識,讓游客學習新文化,感受到區別于其它地方的地域文化的特別之處,同時產生對當地民俗文化的認同。
三、方言在旅游發展中的應用
基于提出的方言在旅游發展中呈弱化趨勢和方言在旅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的論述,筆者認為,積極做好方言在旅游中的應用規劃,方言與旅游是可以互相促進并共同發展。
(一)重視方言文化,將方言作為重要的旅游資源
目前,政府部門在發展和規劃旅游工作中,注重的是 旅游語言標準化和國際化,但從地域旅游特色的角度來看,不能一味的強調旅游語言的統一化,可以讓方言加個到普 通話和外語這個旅游語言中來,讓三類語言在不同場合發 揮不同的作用,在介紹地域文化和講解地方民俗時,不回避方言,不歧視方言,將方言作為地方重要文化和地域特色向游客介紹,和景區自然風景景點和人文景點一樣,建 設方言文化景點和展示區,以視頻或聲頻形式展示,設計方言互動活動,使游客在感受方言趣味的同時,體會地方文化底蘊。
(二)注重培養特色導游,實行普通話、外語、方言三者并存的導游語體系
在旅游活動中,在介紹地域文化時用方言講解能使游客在更能感受旅游趣味,那么就須要構建普通話、外語、方言三者并存的導游語體系,注重培養地域特色的會方言 的導游,以聊城為例,導游除了流利運用普通話和一門外語外,需至少掌握聊城一種方言,如高唐話、茌平話、莘縣話等,便于在介紹地方人文景點或地方特色景點時,用方言趣味性地介紹,在旅游人才的培養上,可針對性地培養掌握聊城方言的導游人才,更可以把“聊城佬”“聊城通”培養成特色導游,除了用方言語音介紹地方人文自然景觀外,還能準確訓練地運用聊城特有地方言詞匯進行介紹,讓旅游者感受更濃郁的本土氣息。
(三)構建語言文化景觀,打造地方旅游文化品牌
除了建設方言文化景點和展示區外,還應利用方言資源優勢,挖掘方言文化,構建方言文化景觀,打造語言文化景觀品牌。聊城市的方言豐富,一個縣就具有一種自己特有的方言,有的縣還具有幾種方言,各個縣市區文化藝術形式豐富,而文化藝術多用自己的方言演繹表現,搬上舞臺,讓更多的人們認識它們的魅力,讓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并且通過語言文化景觀的重新構建,打造地方旅游文化品牌。
參考文獻:
[1]潘秋玲,李文生.我國近年來旅游對目的地社會文化 影響研究綜述[J].經濟地理,2004,24(3).
[2]宗曉蓮.旅游開發與社會變遷——以云南麗江納西 族自治縣納西族文化為例[D].博士論文,2002:31.
[3]周振鶴.中國歷史文化區域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 出版社,1997.
課題項目:2021年度聊城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課題 課題名稱:聊城方言在旅游文化形象構建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NDYB20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