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妮 李昌洲
摘要:城市社區垃圾問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大城市病,是制約未來城市健康發展的瓶頸。此次研究我們以N市為例,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提升垃圾治理效率、減少污染物危害的積極舉措,在N市垃圾分類治理措施的推行實施中,廚余垃圾的處理面對較多困難和問題。本文基于N市廚余垃圾治理的現狀背景,從而深入地分析了廚余垃圾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廚余垃圾的治理辦法提出了改進措施。
關鍵詞:垃圾分類;廚余垃圾;處理方法
一、N市廚余垃圾治理現狀
(一)N市廚余垃圾分類背景
2021年我國政府積極支持推動環境衛生相關事業體制改革,提升全國城鄉清潔宜居環境指數,大力推廣廚余垃圾衛生自行分類治理制度,為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廚余垃圾治理將作為關系城鄉人民生活居住環境的重要環節,直接密切影響關系到城鄉人民干部群眾的日常生活生產質量。目前N市正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進行垃圾分類,廚余垃圾作為分類處理的重要一部分,其產生量與日俱增。N市廚余垃圾以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為基本原則,以政府推動為主導,機構運作、公眾參與、科技支撐為發展思路,打造社區垃圾治理生態自循環體系,致力倡導健康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二)N市廚余垃圾分類現狀
在垃圾收集分類處理政策正式推行后,N市對廚余垃圾的收集處理方式進行了各類相關收集和處理方式的準確歸類,將其與一般家庭日常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分類進行了明確區分,提升了廚余垃圾處理的有效性。據有效數據統計顯示,我國超過70%的城市垃圾都是廚余垃圾。
(三)廚余垃圾治理對垃圾分類問題的意義
廚余垃圾是一種能“變廢為寶”的資源。首先,要對廚余垃圾單獨分類,再通過合理的技術手段對廚余垃圾分類進行綜合處理再回收利用,將廚余垃圾變廢為寶,資源循環再使用。不僅能夠提高環境衛生水平,還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經濟帶來動力。
二、N市廚余垃圾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問題:垃圾堆放環境危害性強
廚余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化學氣體一旦釋放,會嚴重污染了N市大氣和整個N市的正常生活環境。廚余垃圾在處理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的污染物,這會導致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廚余垃圾會導致蚊、蠅、蟑螂和老鼠的滋生,這往往會帶來細菌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廚余垃圾處理常常是采用簡單材料覆蓋,這造成大量有毒氣體的產生,容易造成易燃易爆的事件發生。
(二)技術問題:焚燒處理綜合成本率高
廚余垃圾的焚燒處理的原理通過高溫對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去除,而且焚燒后的垃圾體積會大大減少,便于利用和處理。但是廚余垃圾成分復雜,焚燒會產生具有污染性的有害氣體、粉塵顆粒,這會對N市的環境造成污染。并且垃圾焚燒需要N市政府投資建立專用的設備,價格昂貴,焚燒處理綜合成本高。
(三)意識問題:分類治理環保意識性弱
我國知曉廚余垃圾分類的程度可以達到90%,但能夠真正參加并堅持分類的人數往往還不到20%,這導致居民廚余垃圾準確率、參與率和投放率都較低,而且即使部分社區居民對于廚余垃圾已經做到源頭處理分類,但保潔工人也不能做到對廚余垃圾的分類處理運輸,最終結果導致處理好的垃圾又混作一堆了。前端影響后端,后端制約前端,沒能形成良性循環。
三、促進N市垃圾分類對廚余垃圾的改進措施
(一)制定垃圾分類的治理程序
城市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廚余垃圾分類的專項規劃。N市應當明確完善廚余分類回收體系,確定廚余分類處理收集、運輸和分類處理垃圾設施以及廚余垃圾資源分類回收和再利用處理設施的規劃總體布局,在廚余城市垃圾處理設施的項目選址、建設上,要避免垃圾產生嚴重環境污染和“鄰避效應”等突出環境問題,N市在統籌規劃之下,使垃圾設施項目建設符合當前城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這說明布局合理性也是一個關鍵。
(二)給予科技創新的財政支持
政府應有相關部門財政出資,其一廚余垃圾廢物含水量高,是導致廚余垃圾處理熱值偏低的一個根本原因,因此政府應通過引進技術對城市垃圾處理中的廚余垃圾含水率熱值進行有效降低。其二引進人才對廚余垃圾處理采用多種方法,廚余垃圾分類不應僅僅只使用垃圾焚燒技術,還應結合多種技術進行對廚余垃圾的治理。其三健全垃圾分類的焚燒設施,可采用焚燒設備國產化或主要設備進口、其他設備國產化的辦法來有效降低成本。
(三)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推進
通過相關責任人組織督導員對垃圾分類投放,與此同時,也要將分類標準和分類具體要求通過更佳貼近居民的宣傳方式實現。通過運用多種宣傳形式,可以增加廚余垃圾的公益宣傳活動效果。
四、總結
2021年是中國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開展的關鍵之年,在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背景下,大量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集及其處理處置凸顯出的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基層人民的健康生活,關系資源的節約使用,也是我們經濟社會文明發展水平一個至關重要的集中體現。垃圾分類,道阻且躋;廚余治理,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鄧俊,徐琬瑩,周傳斌.北京市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效調查及其長效管理機制研究[J].環境科學,2013,34(01):395-400.
[2]岳金柱.治理視角下的社區垃圾分類處理——從源頭破解垃圾圍城與污染的治本之策[J].城市管理與科技,2010,12(06):26-29.
[3]謝煒平,梁彥杰,何德文,鄒原.餐廚垃圾資源化技術現狀及研究進展[J].環境衛生工程,2008(02):43-45+48.
基金項目:浙江省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計劃暨新苗人才計劃《基于單片機技術的自降解廚余垃圾桶研發》;項目編號:2021R427012。
作者簡介:
吳佳妮(1998-),女,漢族,浙江溫州人,寧波財經學院財富管理學院財務管理專業在校大三學生,研究方向:垃圾分類。
李昌洲(1999-),男,漢族,浙江臺州人,寧波財經學院財富管理學院會計學專業在校大三學生,研究方向:垃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