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洪,肖春光,宮彥龍,譚美林,田孟祥
(1 安順市農業科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2 貴州省水稻研究所,貴陽 550000;3 畢節市農科所,貴州 畢節 551500)
貴州黔中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 年平均溫度為13.5~15.5 ℃,平均海拔為1 219 m,氣候復雜多變,屬秈粳水稻混作區,水稻生長易受自然條件影響造成減產。 近年來粳稻種植面積逐年上升, 2000 年以來,安順市農科院通過引進國內外優質粳稻品種與地方耐冷性強的粳稻品種雜交選育了香型、長粒型、低直鏈淀粉等新品種(品系)。2019 年春季選用安順市農科院自主選育的12 個粳稻新品種(品系)進行栽培試驗,調查12 個品種(品系)的基本苗、最高苗、株高、有效穗、穗長、穗粒數、穗實粒數、結實率、產量和千粒重,對這10個品種(品系)主要農藝性狀作相關分析,為貴州高海拔地區選育粳稻新品種和粳稻生產提供科學依據,且提供15 份創制粳稻優異資源進入國家種質庫。
許多科技人員對粳稻農藝性狀進行大量的研究,趙國珍等[1]對云南高原常規粳稻研究發現,粳稻育種應適當降低植株高度,提高分蘗力,增加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 周越等[2]認為:粳稻產量與灌漿期、每穗總粒、千粒重最為密切。 刁立平等[3]認為: 超高產粳稻品種必須有較高的穗重和適宜的穗數基礎。 粳稻是我國北方地區水稻主要種植品種,具有抗倒伏、耐肥、直鏈淀粉含量低、米飯柔軟、口感好等特點。 近些年來,在西南高海拔地區粳稻種植面積逐年增加, 在耐冷粳稻新品種的選育上也取得較大的進步,但在粒型、品質、抗性和豐產性上與北方粳稻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為此在黔中地區對自主選育的粳稻新品種(品系)進行農藝性狀分析,對提高西南地區粳稻的品質、抗性及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參試材料選用秈粳雜交、粳糯雜交、系統選育等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粳稻新品種(品系)共計12份(表1),由安順市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提供。

表1 粳稻供試材料
4 月16 日播種, 濕潤育秧,6 月5 日插秧,秧齡為48 d;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不設重復,小區面積13.3 m2。 每小區種植8 行,每行40 插穴,每穴插單粒谷秧, 株行距16.7 cm×(20+30)cm, 走道50 cm,設保護行80 cm。
每周定點調查每個小區第二行10 穴分蘗數,直至分蘗數下降為止,及時記載播種期、移栽期、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株高、有效穗。 成熟后進行室內考種,對農藝性狀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10 月12 日收獲,小區按實際產量計產, 用Excel 和DPS 軟件數據處理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
通過表2 得出, 盡管最高苗有6 個品種(品系)達40 萬苗/667 m2以上,但形成的有效穗偏低,有效穗低于15.9 萬穗/667 m2有6 個品種(品系),占50%;穗長超過20 cm 的有5 個品種(品系),占41.7%,但穗粒數在150 粒/穗以上的有9個品種(品系),占75%,且結實率達80%以上的有7 個品種(品系), 千粒重偏低, 只有1 個品種(品系)超過30 g,其他品種(品系)千粒重均在19.7~26.0 g; 產量最高的達717.5 kg/667 m2,產量在500 kg/667 m2以上的品種 (品系)5 個,占41.7%。

表2 供試品種(品系)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
粳稻新品系中各因子與產量直接關聯系數順序為: 有效穗>結實率>穗長>株高>基本苗>穗實粒數>千粒重>最高苗>穗粒數(表3),這表明各因子與粳稻產量關系的密切程度為: 有效穗>結實率>穗長>株高>基本苗>穗實粒數>千粒重>最高苗>穗粒數,其中有效穗、結實率、穗長、株高這四個性狀與產量關系最大,基本苗、穗實粒數、千粒重、最高苗、穗粒數對產量的影響較小。

表3 供試品種(品系)產量及主要農藝性狀相關系數
通過表4 得出, 與基本苗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最高苗,其次是穗長、株高和有效穗;反之與最高苗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基本苗,其次是有效穗、株高和穗長;與株高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穗長,其次是最高苗、基本苗和有效穗;與有效穗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最高苗,其次是穗長、基本苗和株高;與穗長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株高,其次是有效穗、基本苗和最高苗。
通過表4 得出與穗粒數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穗實粒數,其次是千粒重、結實率和產量;與穗實粒數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穗粒數,其次是千粒重、結實率和產量;與結實率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千粒重,其次是產量、穗實粒數和穗粒數; 與產量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結實率,其次是穗實粒數、千粒重和穗粒數;與千粒重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結實率, 其次是穗粒數、穗實粒數和產量。

表4 各性狀的相關系數
與基本苗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結實率,其次是產量、千粒重、穗實粒數和穗粒數;與最高苗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產量, 其次是結實率、千粒重、穗實粒數和穗粒數;與株高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千粒重, 其次是產量、 結實率、穗粒數和穗實粒數;與有效穗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產量,其次是穗實粒數、千粒重、結實率和穗粒數; 與穗長關系最為密切的經濟性狀是結實率,其次是產量、千粒重、穗實粒數和穗粒數。與穗粒數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株高, 其次是穗長、有效穗、最高苗和基本苗;與穗實粒數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有效穗,其次是穗長、基本苗、最高苗和株高;與結實率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穗長,其次是基本苗、株高、最高苗和有效穗; 與產量關系最為密切的有效穗, 其次是穗長、株高、基本苗和最高苗;與千粒重關系最為密切的農藝性狀是株高,其次是穗長、有效穗、基本苗和最高苗。
水稻每個性狀都是形成高產的重要經濟性狀,但是每個性狀難以同時兼顧,是育種工作者所關注的重要指標,由于生態條件的不盡相同,在育種工作中很難兼顧實現目標性狀形成的選育。 本研究用安順市農科院多年來應用地方資源與國內外優質粳稻雜交選育的12 個新品種(品系)進行試驗,分析了粳稻在貴州省中、高海拔地區種植形成產量的主要性狀。分析結果表明:有效穗的形成直接關系到中、高海拔粳稻生產的產量,我們通常種植的粳稻品種為常規品種,分蘗相對較弱,且種植習慣和管理粗放,密度和分蘗達不到要求,所以往往不能形成高產。 結實率也是形成水稻高產的一個重要性狀,在貴州省中、高海拔地區秋風秋雨是影響水稻生產的一個重要自然氣候因素, 揚花灌漿期如果秋風秋雨將導致水稻結實率大幅下降,嚴重影響水稻產量。所以我們在選育適合該地區種植的粳稻新品種(品系),在加大分蘗率目標性狀選育的同時,重點考慮品種的生育期,8 月20日是貴州省水稻揚花灌漿的安全期, 全生育期160 d 較為安全,其次是加大粳稻的抗冷性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