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平,代貴金,于廣星,陳 盈,宮殿凱,丁世新,徐 凱
(1 遼寧省水稻研究所,沈陽 110101;2 燈塔市佟二堡東荒農場,遼寧 遼陽 111300)
正根源微生物肥是一種新型生物肥, 含有大量對植物有益的營養成份, 對水稻生長發育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 施用生物菌肥或用生物菌肥來代替部份化肥, 可以有效地改良土壤的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 為驗證正根源微生物肥在水稻上的應用效果進行本試驗研究,試驗總結如下。
遼寧省水稻研究所試驗田位于沈陽市蘇家屯區,屬于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8℃左右, 年平均降水660 mm, 年平均無霜期為170 d 左右, 試驗土壤為淺淀黃土狀棕壤,pH 值6.7,有機質含量2.0%左右。
供試肥料:正根源液體微生物肥。
供試水稻品種: 遼粳168、 遼粳212、 遼優9915。
試驗設4 個處理,小區面積均為200 m2,3 次重復。
處理1(T1):底肥和追施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減半,在此基礎上噴施2 次正根源微生物肥:①整地期:667 m2用2 L 原液稀釋40 倍對旋耕平整的田塊進行噴施,噴后隨即淹水;②分蘗期:6月初(分蘗始期)曬田,待落干后667 m2用2 L 原液稀釋40 倍噴施,噴后隨即淹水。
處理2(T2):底肥和追施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減半,在此基礎上噴施2 次正根源微生物肥:①整地期:667 m2用2 L 原液稀釋40 倍對旋耕平整的田塊進行噴施,噴后隨即淹水;②分蘗末期:6 月末曬田,待落干后667 m2用2 L 原液稀釋40倍噴施,噴后隨即淹水。
處理3(T3):施肥及田間管理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于6 月初(分蘗始期)667 m2用2 L 正根源微生物肥原液稀釋40 倍葉面噴施。
對照(CK):以常規施肥為對照。 底肥667 m2施入尿素13 kg+二銨10 kg+硫酸鉀6 kg, 分蘗肥667 m2施硫酸銨9.3 kg+尿素8.5 kg, 穗肥667 m2施尿素6.5 kg+硫酸鉀4 kg。 5 月20 日施底肥,6 月6 日施分蘗肥,7 月16 日施穗肥。
工廠化育苗,插秧行株距30.0 cm×16.6 cm,3~4 苗/穴, 水分管理相同。 4 月22 日播種,5 月23 日插秧,9 月25 日成熟。7 月31 日施藥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虱,667 m2用藥毒死蜱10 ml、三環唑20 g、三唑酮20 ml、百螺敵20 g 混合兌水30 kg 均勻噴施。
1.4.1 生育進程 記載調查播種期、插秧期、拔節期、齊穗期、成熟期。
1.4.2 SPAD 值 于齊穗期、 灌漿期(齊穗后20 d)用SPAD-502 葉綠素測定儀測量主莖劍葉距離葉基部2/3 處的SPAD 值, 每小區連續調查10穴,平均值即為該小區的SPAD 值。
1.4.3 產量及其構成因素 在完熟期, 每小區內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點連續調查20 穴的有效穗數,按照平均有效穗數取4 穴進行室內考種, 調查穗長、穗數、穗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收獲時小區采用對角線取樣法,按1 m2面積收割測產。
由表1 可以看出,三個品種的T3、CK 處理的齊穗期略晚于T1 和T2。可能是氮肥減少的效果。

表1 不同處理齊穗日期(月·日)
由表2 可看出, 三個品種在齊穗期和灌漿期的SPAD 都是T3、CK 處理略高于T1 和T2, 可能是氮肥減施的影響;T3 的SPAD 又高于CK,說明正根源微生物肥對SPAD 有一定的作用。
由表3 可以看出,株高比較,遼粳212 和遼粳168 施氮量高的處理的植株株高要高于減氮處理,遼粳168 處理間差異較大,而遼優9915 處理間差異很小。

表3 產量及考種性狀比較
收獲穗數比較,遼粳168 和遼優9915 及遼粳212 的趨勢基本一致, 都是T3>CK>T2>T1; 穗粒數遼粳212 是T2>T1>T3>CK: 遼粳168 是T3>CK>T1>T2:遼優9915 是T3>T1>CK>T2;穗長、千粒重變化很小;結實率CK 低于其他三個處理,但不顯著。
產量比較, 三個品種均以T3 處理產量最高;遼粳212 的T1、T2、T3 處理產量分別比CK 產量增加-2.02%、-3.06%和3.50%; 遼粳168 的T1、T2、T3 處理產量分別比CK 產量增加0%、-0.02%和0.04%; 遼優9915 的T1、T2、T3 處理產量分別比CK 產量增加0%、-0.01%和0.03%。
按正根源微生物肥2 000 元/t 計,則1 L 為2 元。 667 m2噴施1 次成本為:正根源微生物肥4元(2 L×2 元/L)+人工費75 元(稀釋40 倍,需要噴5 壺,每壺人工15 元)=79 元。
常規施肥處理(CK):化肥和人工投入費用合計約150 元/667 m2。
T1、T2 處理:化肥117.50 元/667 m2+噴2 次正 根 源 微 生 物 肥 成 本158 元/667 m2=275.5 元/667 m2。
T3 處理:化肥150 元/667 m2+噴1 次正根源微生物肥成本79 元/667 m2=229 元/667 m2。
在其他方面投入費用相同的情況下, 只以肥料投入計算效益,以增產最高的遼粳212 為例,稻谷價格按2.6 元/kg 計算,毛效益如下:
CK:603.68 kg/667 m2×2.6 元/kg-150 元/667 m2=1 419.60 元/667 m2
T1:585.2 kg/667 m2×2.6 元/kg-275.5 元/667 m2=1 246.02 元/667 m2
T2:591.46 kg/667 m2×2.6 元/kg-275.5 元/667 m2=1 262.30 元/667 m2
T3:624.83 kg/667 m2×2.6 元/kg-229 元/667 m2=1 395.56 元/667 m2
從毛效益結果看,CK 處理最高, 為1 419.60元/667 m2,其次是T3,為1 395.56 元/667 m2,再次是T2,為1 262.30 元/667 m2, T1 最低,只有1 246.02 元/667 m2。T3、T2、T1 的毛效益分別比CK 減少1.69%、11.08%和12.22%。
施用正根源微生物肥T3 的效果最好,對葉片SPAD、667 m2穗數和產量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由于其使用起來非常麻煩,且使用人工成本過高,從而導致效益減少。
正根源微生物肥要在水稻生產中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就要簡化使用環節,降低人工成本。 可以結合防治病蟲草害或施肥使用, 用水量要嚴格控制。
肥料試驗結果受土壤、氣候、田間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 因此正根源微生物肥對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等方面的影響在初步試驗的基礎上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 以便為生產應用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