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米德勇,孫 俊
(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四川分院,四川 成都610072)
2020年以來,隨著云、AI、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移動信息化教學的深度融合,多平臺、多形式、大規模的線上教育實踐極大地推動了遠程教育技術變革,廣大教師變身為網絡教學主播。直播教學并非是簡單地將線下課程直接搬到線上,而是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如何構建基于云課堂的直播教學模式,如何快速提升培訓師線上教育專業素養,成為教育培訓機構急需解決的緊迫任務。為推動氣象教育培訓工作的有序開展,中國氣象局氣象干部培訓學院四川分院直面挑戰,科學應對,主動探索直播教學模式與技巧。
云課堂是基于云技術的一種高效、便捷、實時互動的遠程教學課堂形式,是“互聯網+教育”新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熱門應用。培訓機構通過自建或租用網絡互動直播技術服務的方式,實現高質量的網絡同步和異步教學;學員只需通過互聯網界面或學習終端APP進行簡單的操作,便可參與基于云端的學習與交流。云課堂系統由大容量、高可靠的教育云平臺和簡單易用的教學智能終端組成,具有多場景、多功能、靈活易用的特點,能為師生帶來“教-管-學”全方位的沉浸式教學與學習體驗[1]。
市面上的直播平臺種類繁多,功能各具特色,如釘釘群課堂與視頻會議、騰訊課堂與會議、雨課堂、展視互動、保利威、會易通、ZOOM、classin、文香錄播系統、荔枝微課、希沃白板、CCtalk等。在制定教學方案時應結合課程內容、受眾對象、互動需要、培訓目標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直播平臺分類如下。
1.2.1 按服務收費分類
1.2.1.1 免費直播平臺
免費直播平臺優勢是操作簡單、兼容性強、高即時性,部分支持限期回看功能;缺點是講解模式與課堂管理功能較少,用戶數、視頻路數和帶寬等有限制,互動交流效果不好,穩定性不能保證。
1.2.1.2 付費直播平臺
付費直播平臺優勢是自帶功能豐富(如音視頻演示、教學文檔上傳與播放、多嘉賓連麥、學員舉手連麥、實時字幕、錄播),課堂互動多樣(如抽獎、投票、禮物、問卷、簽到),用戶管理與授權、學習記錄查閱統計與觀看方式設置等操作簡便。
1.2.2 按應用場景分類
1.2.2.1 視頻會議平臺
視頻會議平臺特點是支持學員間相互視頻、語音聊天,但缺乏多形式的教學互動與網絡課堂管理功能。
1.2.2.2 教學互動平臺
平臺主界面通常包含教學主播視頻區、內容展示區和互動交流信息區,功能側重內容展示與師生互動,更適合教學及培訓應用。
直播教學是一種依托網絡直播平臺實現的異地實時教學方式,與傳統的面授培訓、異步在線網絡學習相比,直播教學更強調以學員為中心,注重學習互動過程,可充分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種培訓方式的優劣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續)

表1 面授培訓、異步在線網絡學習與直播教學的優劣對比
由表1可知,知識講授類課程、業務技術規范及工作要求傳達類課程、復雜程度較小的操作類課程適宜采用直播教學方式。
直播教學效果與培訓師的綜合素質息息相關,培訓師在專業背景、教學理念更新、新知識新技能學習等方面存在差異,直播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思想觀念轉變不到位。部分機構對直播教學存在偏見,對直播培訓環境建設投入不夠,開展信息技術師資培訓不夠;部分教師不愿走出傳統的面授舒適區,主觀上不接受直播培訓方式。
直播教學研究不夠。部分機構只是將傳統線下課程搬到線上,缺乏對直播教學方式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教師授課前未進行針對性直播教學設計和備課,很難達到教學目標要求。
直播授課技能缺乏。部分教師制作的課件水平差、填鴨式講授、對平臺操作不熟練、教學環節把控不合理、少有互動或肢體語言等,出現直播中斷、超時、故障處理不及時等情況,直接影響了培訓質量。
直播技術保障水平不高。直播平臺的穩定可靠運行受網速、直播設備性能等多種因素影響,多形式直播平臺的技術保障對技術助理提出更高要求。
沒有建立直播授課的效果評估標準。面授培訓有成熟的教學質量評估模型,目前還沒有建立類似的直播授課客觀評估標準。
直播教學需要多部門多角色(教學主播、教學助理與技術助理)協同配合,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學員帶來良好的直播聽課體驗已成為擺在培訓師面前的一個難題。要切實提高直播教學效果,解決直播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需構建如圖1所示的直播教學模式結構,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環節。

圖1 直播教學模式結構
如圖1所示,通過直播前的教學準備、直播中的教學實施和直播后的跟蹤評估總結完成一次直播培訓和閉環教學迭代,并在隨后的直播教學中優化改進。
直播教學中,教學主播是核心,要求教師要熟悉培訓方案、授課要求與平臺基本操作,進行教學設計與策略設計,選擇教學方法,創設交互環境,進行備課、直播與課堂管理,開展課后答疑、作業評講與教學反思;教學助理是催化劑,負責培訓運營宣傳、學員管理、課堂兼管、培訓資料管理、教學評估等;技術助理是支撐,負責直播環境及平臺的技術保障。
2020年初以來,開展了多個直播教學平臺的測試與應用研究,編寫了各平臺的操作使用手冊,規范了直播培訓組織實施流程,嘗試了雨課堂、ZoomIt、問卷星、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信息化輔助教學工具的應用,為直播培訓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租用百度云并利用自建的直播系統舉辦了辦公室公文處理和寫作能力專題培訓、人影能力建設業務培訓、氣象宣傳寫作及融媒體等10多期省級直播培訓,利用展視互動平臺舉辦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暨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大規模直播培訓,利用保利威平臺舉辦了研究型業務技術培訓,利用阿里釘釘舉辦了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紀檢和審計業務培訓。從直播過程和教學質量評估情況看,教師和學員們逐漸適應了直播培訓方式與網絡培訓教學管理要求,達到了預期培訓目標。系列直播培訓的成功舉辦,擴大了培訓覆蓋面,節約了培訓成本,發揮了網絡培訓效益。
用語要精煉嚴謹,標準洪亮,有感染力;語速適中,減少口頭語,不談敏感話題和不雅內容;注意妝容,穿著得體;直播過程要直面鏡頭,面帶微笑,有親和力;動作要自然,不要抖動但也不要一直保持不動。
掌控環節:把控好時間進度與節奏,合理安排思考和休息時間,多鼓勵學員回答問題、發現問題。直播開頭與結尾要有章法,要做課前導言和授課小結。
巧用互動:善于利用直播平臺工具(文字、語音、標注等)進行教學互動,如完成答題或聽懂講授內容讓學員回復;教學助理完成反饋信息收集,語音互動要排麥并提前測試。
考勤測評:加強學員管理,督促學員認真參訓參學,綜合利用學時統計、簽到、課件回放觀看、互動交流等多種記錄手段開展考勤,將出勤與結業掛鉤。
作業答疑:作業清晰適量,緊扣要點,教學助理可通過班級群或直播平臺進行作業布置催收。教學主播可安排直播答疑,也可將文字版解析或配套短視頻發給學員。
故障處理:完善應急預案,當出現誤操作或平臺故障時技術助理應及時處理,必要時可安排課間休息、布置作業等臨時措施。
精做課件:掌握視頻微課件及PPT課件制作方法,PPT頁面設置與直播平臺相匹配,文字和背景對比明顯;切忌文字堆疊,列出重點內容、知識點或體系即可;內容美觀清晰,保留一定的行距和段間距;不使用“旋轉、彈跳、飛入”等大動作動畫。
PPT播放技巧:如從頭放映(F5)、從當前幻燈片開始放映(Shift+F5)、黑屏(快捷鍵B)、白屏(快捷鍵W)、PPT翻頁器使用等。
輔助工具:合理運用雨課堂、ZoomIt等信息化輔助工具。雨課堂全部功能基于PPT和微信,不需要專門的配套設備,輕量部署,操作便捷[2],彈幕、投票、隨機提問、個人搶答等功能非常實用,可實現輕量翻轉課堂。
回顧課程:回顧直播教學的流暢度、學員參與度和教學目標完成度,梳理出現的問題和學員提出的建議,制定解決辦法。
教學質量反饋:合理設計問卷,開展教學質量問卷評估,查找弱項短板,落地解決措施。
分析課程:分析授課亮點或不足、重難點講解條理是否清晰、培訓內容的針對性、教學環節處理等情況,總結得出經驗教訓,及時調整改進。
完善課程:修改課程設計及教案,調整課堂活動,提升教學語言,總結教學規律。
從傳統遠程培訓到基于云技術的網絡直播培訓,改變的只是培訓方式,不變的是規范化管理和對教學質量的精益求精。今后需持續優化直播教學模式,深耕運用“互聯網+教育”的新途徑新方式,更好地發揮遠程培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