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映嫦,莫煥弟,劉明映
東莞市企石醫院科教辦,廣東 東莞 523500
孕期指孕婦懷孕的周數,至分娩結束[1]。孕期婦女需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均衡的飲食,同時要加強自身保健,為最終的分娩做好準備[2]。大部分孕婦產前會長時間產生焦慮不安情緒,對分娩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情況嚴重者會導致抑郁的產生[3]。部分孕婦因缺乏孕期保健護理,出現不良妊娠結局并伴隨較多并發癥[4]。為了更好的促進孕婦順利分娩,防止孕期及產后并發癥的發生,應加強對孕婦的護理干預,并針對不同孕婦不一樣的生活背景、文化水平、家庭環境,需指導其學習和了解孕期保健常識。本次研究重點為進一步探究評價孕婦護理過程中應用孕期保健護理的臨床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東莞市企石醫院收治的112例孕婦,根據護理方案的不同分組。觀察組與對照組人數各56例。觀察組:年齡最大為33歲,最小為21歲,平均年齡(26.63±4.26)歲,其中29例為初產婦,27例為經產婦;孕周為20~39周,平均孕周(32.38±3.23)周。對照組:年齡最大為34歲,最小為22歲,平均年齡(26.53±4.59)歲,其中30例為初產婦,26例為經產婦,孕周為19~39周,平均孕周(32.41±3.17)周。統計學檢驗兩組間有可比性(P>0.05)。納入標準:(1)孕婦經過B超檢查確認懷孕且屬足月妊娠者;(2)調查前向患者及家屬說明研究目的及相關注意事項,征得家屬及患者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表示認可,并予以支持。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肝腎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異常、心理障礙或意識喪失患者;(3)聽力喪失、無法正常語言溝通或難以配合患者;(4)無法配合研究或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孕婦給予常規保健護理措施,主要內容有:醫護人員對來院孕婦進行常規產檢,并對其進行簡單的健康保健指導,向其說明孕期需要注意事項、胎兒發育常識,告知定期進行產檢,針對妊娠期間出現的并發癥進行治療。
觀察組孕婦給予孕期保健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1)建立孕期保健護理檔案:醫護人員在孕婦初次確認懷孕時開始建立個人孕期保健護理檔案,到妊娠結束為止。檔案詳細記錄孕產婦姓名、住址及聯系方式,孕婦既往病史,妊娠期間的反應,每次產檢情況及預產時間等。(2)產前檢查與治療:醫護人員協助和指導孕婦進行產前檢查,對可能出現的孕期并發癥進行預防和治療,確保孕婦的身體狀況保持最佳狀態。密切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結合每次產檢結果,孕婦要有針對性的調節身體各項功能指標。(3)孕期健康教育:護理人員要對產婦給予孕期健康指導,主要包括飲食、飲水方案等,向孕婦說明分娩流程及方法方式,通過視頻播放或發放健康手冊等增強孕婦對自然分娩的認知。定期組織孕婦參加孕期健康保健知識宣傳講座,學習有關分娩的知識及技巧,使其對分娩的整個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鼓勵并指導孕婦提前學習哺乳技巧等育嬰相關的知識。(4)孕期心理輔導:護理人員要對孕婦給予定期隨訪,通過電話或登門隨訪了解孕婦妊娠期的主要表現,耐心解答孕婦的疑慮,給予相應的指導。初產婦多伴隨不同程度焦慮、緊張,應加強心理疏導,增強孕婦對母親角色的認識,增強幸福感。可以通過聽音樂愉悅心情,保持放松的狀態。家屬加強情感支持,給予孕婦關心與鼓勵。(5)孕期飲食與鍛煉:結合孕婦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飲食方面以易消化、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確保營養均衡,日常生活中避免穿過緊服飾,應穿平底鞋,保持充足睡眠。另外指導孕婦進行適量的運動,可通過散步、孕期瑜伽等增強體力。
(1)隨訪孕婦不良妊娠情況,主要有胎位不正、早產及新生兒窒息;(2)對比分析兩組孕婦的并發癥情況,主要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壓及產后出血;(3)焦慮自評量表(SAS)用于評價患者焦慮情況的自評量表,共20個條目,4~1分反向計分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高。(4)抑郁自評量表(SDS)20個條目反映抑郁狀態的四組特異性癥狀。按級1~4評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深。
數據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隨訪孕婦不良妊娠發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為10.71%,明顯低于對照組的51.79%(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情況 %
兩組孕婦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孕婦產后并發癥情況 %
如表3所示,兩組干預后SAS、SDS評分均降低,低于護理前(P<0.05);兩組間比較護理前差異較小,不具統計學意義,經過不同方式護理,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3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s) 分

表3 兩組孕婦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s) 分
組別對照組(n=56)觀察組(n=56)χ2 P SAS評分護理前64.15?2.36 63.21?1.26 1.925>0.05護理后34.62?2.53 45.47?1.16 21.352<0.05 SDS評分護理前64.32?8.36 65.72?7.96 0.664>0.05護理后38.67?5.27 51.32?5.25 9.314<0.05
女性從懷孕到分娩,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且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妊娠反應,由于大多數孕婦對妊娠期間的護理缺乏了解和認識,對這些問題往往束手無策。如果妊娠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得不到好的護理和治療,不僅會對孕婦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而且會傷害到新生兒[6-7]。近年來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生優育的概念也逐漸加深,對孕婦懷孕期間的保健護理也愈加重視。孕期保健護理是指從懷孕到生產期間,對孕產婦進行一系列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等護理措施。[8-9]
本文對照組孕婦采用的常規保健護理措施主要在整個孕期里,護理人員要督促孕婦定期進行產檢,做好新生兒先天缺陷篩查等,為每一位孕婦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對孕婦給予隨訪,了解孕婦孕期各種情況,給予飲食指導與運動指導等,告知孕婦一旦存在異常要及時就診,避免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常規護理只對孕婦常規的各項情況進行分析處理,醫護人員只掌握孕婦最基本的情況。從本文對照組孕婦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常規保健護理之后,在改善孕婦病情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達不到預期。考慮是由于護理缺乏針對性,對孕婦妊娠期間風險及不良癥狀缺乏正確的認識,孕婦焦慮、抑郁情緒未得到改善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分娩結局[10]。
孕期保健護理主要包括建立孕期保健護理檔案、產前檢查與治療、孕期健康知識宣講與學習、孕期心理輔導和孕期飲食與鍛煉,是一個醫護人員全程跟蹤并參與的護理和治療過程[11]。懷孕期間的婦女較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和刺激,容易產生不良后果,臨床上醫護人員應提高重視,孕婦家屬也應輔助醫護人員進行幫助和勸導。孕婦妊娠期間可能會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癥狀,這些都會影響胎兒的生存狀況[12]。因此,好的孕期保健護理必不可少,其對保護孕婦和新生兒的安全具有重大意義。此次研究隨訪發現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不良妊娠例數較少,且并發癥少,體現了孕期保健護理的重要性。孕期保健護理是醫護人員對孕婦的全面綜合的護理,對懷孕期間孕婦應加強跟蹤隨訪,掌握孕婦身體狀況及妊娠風險,積極處理存在的不良妊娠反應[13-14]。孕期保健知識學習幫助孕婦更加深入的了解妊娠過程,消除了孕婦對過程中出現的不良癥狀的擔憂[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孕婦焦慮、抑郁情緒比較觀察組改善更為明顯,這主要是基于觀察組孕婦良好的心理疏導及飲食、運動干預指導。醫護人員多跟孕婦進行溝通,即時解答孕婦的疑難困惑,隨時了解孕婦的心理狀態,緩解孕婦的焦慮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來[16]。孕期保證孕婦的營養充足,盡量滿足孕婦的口味需求,同時也要保證營養的均衡。良好的的飲食是孕婦心情愉悅的前提和保障。保持良好的心態,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也對胎兒的生長和發育有好的促進作用,對順利進行自然分娩也有益處。
綜上所述,孕婦護理過程中應用孕期保健,是降低孕婦不良妊娠及并發癥的有效干預方案,可改善孕婦的焦慮和抑郁癥狀,臨床價值較高,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