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軒
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43
心絞痛是冠心病的典型癥狀,發作較為頻繁,持續、反復發作會加劇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肌不可逆性壞死。西藥是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治療方法,可通過藥物綜合對癥治療控制病情發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冠心病心絞痛病因眾多,臨床表現復雜,中醫學中表現為各種癥型,其中以痰阻心脈型、痰瘀互結型較為常見,中醫辯證干預可根據患者分型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法,利于增強臨床治療效果[1-2]。耳穴壓豆及藥物外敷是中醫常用干預療法,效果確切,安全性更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常規治療及護理基礎上采取耳穴壓豆聯合化痰通脈方外敷干預,旨在探討其具體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擇湛江市第一中醫醫院2019年7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120例痰阻心脈型、痰瘀互結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24例女性,36例男性;年齡48~73歲,平均年齡(61.99±7.71)歲;27例痰阻心脈型,33例痰瘀互結型;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CS)心絞痛分級:17例Ⅰ級,22例Ⅱ級,21例Ⅲ級。治療組25例女性,35例男性;年齡49~73歲,平均年齡(62.05±7.73)歲;26例痰阻心脈型,34例痰瘀互結型;CCS分級:16例Ⅰ級,23例Ⅱ級,21例Ⅲ級。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參照《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3]中關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西醫診斷標準:胸骨后疼痛,偶有瀕死感;多為勞力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作,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心電圖可見ST段T波的改變。(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①痰阻心脈型:心痛微,胸悶重,痰多氣短,肢體沉重,納呆便溏,苔濁膩或白滑,脈滑。②痰瘀互結型:心胸疼痛,如刺如絞,胸悶多痰,面色晦暗,形體肥胖,大便黏滯,舌紫暗或有斑點,苔膩,脈弦澀。
對照組采取常規雙抗血小板、他汀類、硝酸酯類西、β受體阻斷藥聯合治療。常規護理措施如下:(1)心理干預。與患者溝通,詢問因疾病引起的不良體驗及產生原因,糾正患者自我否定的定論,通過語言安慰、冥想、深呼吸等方法進行情緒放松。(2)治療干預。幫助患者制作服藥記錄卡,標注用藥頻率、時間、方法、用藥禁忌等,設置鬧鐘提醒服藥。(3)健康指導。詳細講解疾病、藥物作用、不良反應、服藥方法等,以及冠心病心絞痛日常飲食、作息、運動等注意要點,告知規范用藥、良好習慣的重要性。(4)隨訪護理。出院期間電話、微信隨訪,每周1次,了解居家治療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耳穴壓豆聯合化痰通脈方外敷干預:①耳穴壓豆:于耳區選擇心臟點、神門、胸三角(皮質下、胸、交感),常規消毒各穴位,用膠布固定王不留行籽,每穴按壓2 min,5次/d,2 d更換1次。②化痰通脈方:選擇瓜蔞20 g,半夏、陳皮各15 g,丹參、澤瀉、川芎、薤白、甘草各10 g,均為中藥顆粒劑,加入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泰州康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透藥包中,于心前區外敷,采用低溫模式治療40 min,2次/d。兩組均持續干預4周。
干預4周后評估心電圖療效、心理狀態及患者滿意度。(1)心電圖療效。顯效:心電圖正常;好轉:ST短回升0.05 mV或倒置T波變淺1/4以上,但未達到正常;無效:心電圖無明顯改善。總有效=(有效+顯效)/總有效×100%。(2)心理狀態。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5]、焦慮自評量表(SAS)[6]評價,兩個量表均有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1~4),得到各項總分后×1.25,得到最終分,分值低則心理狀態好。(4)患者滿意度。干預4周后應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7]評估患者滿意度,總計19題,應用Liket5級評分法(1~5),分為不滿意(<75分)、一般滿意(76~94分)、滿意(95分)。滿意度=(一般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數據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干預后心電圖療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兩組干預前SDS、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干預后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 分

表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s) 分
組別治療組(n=60)對照組(n=60)tP SDS干預前54.85±4.54 54.19±4.96 0.760 0.449干預后36.76±5.99 42.38±6.02 6.038 0.000 SAS干預前52.24±5.37 51.96±5.22 0.290 0.773干預后35.65±5.72 41.47±5.79 5.539 0.000
對照組患者滿意36例,一般滿意16例,不滿意8例,滿意度為86.67%;治療組滿意47例,一般滿意12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8.8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24,P=0.038)。
冠心病心絞痛在中醫學中屬“胸痛”、“胸痹”等范疇,年老者精血漸衰,脾腎等臟日漸衰弱,憂思過度、勞倦、飲食失節等可損傷脾、胃、腎等,致運化失調,血行、氣機不暢;氣機失調則臟腑病,津液敗,津液不化而成痰涎;痰聚可礙血行,痰瘀相互轉化,阻滯經脈,造成痰瘀互結,胸陽痹阻,不通則痛[8-9]。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干預后心電圖療效、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SDS、S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耳穴壓豆聯合化痰通脈方外敷干預冠心病心絞痛效果確切,能夠保障治療效果,提升患者滿意度。中醫認為耳與臟腑經絡間密切相關,耳廓區有與臟腑器官相應的反應點[13]。心臟點耳穴主治心臟病,可養血益心、理氣活血;神門是心血管、神經、消化等系統治療的常用穴位,可鎮靜安神、止痛降壓;胸三角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組穴,合而用之可緩解胸痛、胸悶、憋氣等癥狀[10]。化痰通脈方中瓜蔞利氣寬胸、潤肺化痰、潤腸養胃;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陳皮理氣和中、燥濕化痰;丹參活血祛瘀、養血安神;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澤瀉利水滲濕、降脂降壓;薤白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甘草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緩和藥性。全方配伍既可祛除痰濁、活血化瘀,恢復脾胃運化、升降功能,還可改善胸痛、胸悶等癥,淤阻祛,則助新生,陽氣升則氣血行,痹痛自愈。采用中醫定向透藥法進行外敷干預,可使藥物更有效、快速的進入機體,低溫熱作用還可達到擴張動脈血管作用,能夠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逆轉,促進中醫癥狀緩解。耳穴壓豆及化痰通脈方外敷干預耐受性、安全性高,能夠維持機體內外平衡,改善身體狀況,提升患者滿意度。本研究在治療期間還針對對患者心理、治療進行干預,注意疾病相關的健康指導,并隨訪至患者家中,不僅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利于穩定病情,還能夠建立良好的醫療關系,促進患者滿意度的提升。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采用耳穴壓豆聯合化痰通脈方外敷干預效果確切,能夠保障治療效果,配合護理干預能夠更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心理狀態,提升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