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蒂升電梯(上海)有限公司 徐 慶
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響,集團相繼啟動多個降本增效的項目,在項目執行后收到了不少不良反饋信息,而且很多問題都和包裝相關。比如產品丟件、錯件,包裝箱損壞導致產品報廢,包裝箱的箱號跟現場安裝順序矛盾等。因此,針對出現問題較多的6家工廠進行了包裝調研與審核,希望能了解降本增效項目啟動后引起這些包裝問題的主要原因。
首先分別展示所調研到的6家工廠的包裝數據,主要包括包裝箱圖紙、包裝發運狀態和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這3項數據也是根據不良反饋問題的數據歸納總結出來的主要數據。
(1)巴西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發運狀態和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1、圖2、圖3所示。

圖1 包裝箱圖紙(巴西工廠)

圖2 包裝箱發運(巴西工廠)

圖3 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巴西工廠)
(2)中國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發運狀態和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4、圖5、圖6所示。

圖4 包裝箱圖紙(中國工廠)

圖5 包裝箱發運(中國工廠)
(3)德國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發運狀態和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7、圖8、圖9所示。

圖7 包裝箱圖紙(德國工廠)

圖8 包裝箱發運(德國工廠)

圖9 項目產品識別信息 (德國工廠)
(4)韓國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10、圖11所示。

圖10 包裝箱照片(韓國工廠)

圖11 項目產品識別信息 (韓國工廠)
(5)西班牙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12、圖13所示。

圖12 包裝箱圖紙(西班牙工廠)

圖13 項目產品識別信息 (西班牙工廠)
(6)美國工廠包裝數據情況:包裝箱圖紙、包裝箱項目產品識別信息分別如圖14、圖15所示。

圖14 包裝箱圖紙(美國工廠)

圖15 項目產品識別信息 (美國工廠)
對上述包裝數據的收集情況進行分析,發現不同工廠對于包裝材料的選擇基本相同。以木箱以及紙木結合的包裝箱為主,這與瓦楞紙板和實木及復合木板在重型工業產品包裝材料中的占比有很大關系。但是,包裝箱的結構并沒有統一的形式,都是參考各個國家的標準及包裝保護設計經驗而定。同時,關于包裝嘜頭信息,各個工廠也不一樣,有的整合在一張A4紙上,有的要三張A4紙,有的在箱子正面和側面各貼一份嘜頭,有的只在側面貼一張嘜頭,還有的需要手工補充嘜頭信息。綜合來看,這6家工廠的包裝其實是不同的,至少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規范與要求。
根據不良反饋的數據以及與包裝關聯性分析,通過與各個工廠負責人的溝通了解,決定通過一個針對性調研問卷來綜合評定與評估6個工廠現有包裝方案的綜合能力,如圖16所示。

圖16 包裝工作的職責分工
調查問卷主要包含如下關注點。
在日常生產發運中,不可避免會發生不良包裝帶來的損失,包括但不限于丟件、錯件、包裝箱破損等。通過統計各工廠不良包裝的損失量,可評估包裝改善項目的潛力,以及針對相關問題點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比如:丟件和錯件的數量很大,意味著倉庫發貨管理混亂,須加強進出貨管理,發貨時用碼槍掃描物料信息,將數據上傳至系統,并通過系統打印發運清單,以及解決少件錯件的問題。
不同于To C的包裝,送達顧客包裝箱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特種設備的包裝送達工地要等待安裝人員的開箱及安裝,因此,安裝部門對包裝也有特定的需求。比如:按安裝順序進行分箱,按產品屬性進行分類,以及裝箱清單及嘜頭等信息識別。遺憾的是,并沒有一個全球通用的安裝方式可供選用,不同的產品線的產品有不同的安裝順序。這意味著會有不同的包裝分箱原則來配合安裝部門的需求,包裝箱的規格也會增加很多。
包裝的文件一般包含包裝過程的作業指導文件、包裝箱圖紙、包裝通用技術規范等。這些文件控制了包裝箱的質量和裝箱過程。
包裝工作職責在每個工廠所涉及的部門都不相同。擁有制造設備能生產核心部件的工廠都是由生產部或工程部負責的,以外貿為主的工廠由物流部負責,其他的工廠由多部門分工負責。沒有專職人員負責,這也為包裝問題頻發埋下了隱患。
性能測試是包裝設計過程中很關鍵的環節,決定著這個方案是否能執行下去。6個工廠的包裝箱性能測試各有不同:有些工廠憑借使用經驗,不需要測試;有些就直接省略測試環節;還有些工廠有靜載和動載的測試過程,也有實驗室的測試報告。美國工廠性能測試做得很好,測試標準參考ASTM D642。這些測試很好得模擬了產品周轉過程中經歷的振動和沖擊危害。測試結果能顯示包裝箱的缺陷和不足,及時優化包裝方案,避免因包裝強度不足而導致產品受損,如圖17、圖18、圖19、圖20所示。

圖17 隨機振動測試

圖18 靜態平壓測試

圖19 旋轉跌落

圖20 包裝箱水平沖擊
收集調查問卷,整理并分析相關包裝數據,得出最終的綜合評估結果(詳見圖21)。巴西和中國工作整體上包裝工廠做得還是不錯的,德國和西班牙工廠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也跟包裝工作的職責范圍有關系,巴西和中國工廠都有專職人員負責包裝工作,德國和西班牙工廠沒有具體人員對包裝工作負責,出現問題時容易造成部門間推諉,不利于包裝問題的處理。

圖21 包裝綜合能力評估表
從上述數據分析及調研的結果可以看到,存在的包裝問題是復雜多樣的,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從定義包裝開發流程及擬定包裝規范作為切入點,并將這兩者結合起來制訂一套全球包裝通用規范。
要想定義包裝開發流程,需要搞清楚下面3個與包裝相關活動的概念。
(1)包裝工作職責:一個有效的包裝需求被滿足(如設計需求或優化改善需求),需求通過驗證標準,并用文檔和規范完全定義包裝輸出文件。
(2)包裝負責人:負責開啟流程并和項目參與者充分溝通以至于成功地完成流程。
(3)包裝工作范圍:包括從供應商到工廠到物流中心再到工地安裝,如圖22所示。

圖22 包裝工作范圍
明確了上述3個包裝相關活動后,在定義包裝開發流程時,就可以將包裝開發流程定義成由啟動階段、概念階段、設計階段、驗證階段和試點階段5個部分組成。
(1)啟動階段。該開發可能會影響一個或多個包裝和進站和/或出站包裝。根據情況,工作包和對它們負責的人可能會有所不同。項目計劃包括受影響的包裝和由此產生的工作包以及相應的責任,需要盡可能在啟動階段進行定義。而包裝開發過程可由以下任何情況觸發:新產品或產品更新項目;包裝相關質量索賠;包裝設計或包裝工藝優化舉措;制造工藝變化影響現有包裝工藝;現有產品的安裝、物流或存儲要求變化;現有產品的新供應商開發。
(2)概念階段。在概念階段結束時,每個受影響的包裝的完整要求列表應清晰,包括基本要求和特定案例要求。典型的需求輸入是:產品設計要求;制造要求(制造工藝、內部物流、存儲條件、...);現場要求(安裝順序、標簽、文檔、存儲條件...);物流要求。
(3)設計階段。在此階段結束時,包裝設計包括包裝材料和工藝的定義,以及包裝材料和工藝的成本估算。供應商為部件、子組裝或原材料提供的包裝可以由供應商設計,但始終在包裝領導者的監督下。除非有相互沖突的要求,否則設計將滿足概念階段定義的所有要求。一般來說,特別是在需求相互沖突的情況下,將優先考慮優化包裝總成本。通常包裝設計文檔必須包括但不限于:包裝材料文檔,即包裝結構圖紙、包裝的印刷圖、材料規格、包裝標簽和標記(參見 包裝標記/標簽)、要附加到包裝的文件(參見 運輸文檔);包裝過程文檔,即包裝過程說明,包括包裝中組件的布局、包含所有組件的組件列表。
(4)驗證階段。在驗證階段結束時,應提供經驗證的包裝設計和材料和工藝確認成本。包裝材料的驗證將基于定義的適用性能測試。
(5)試點階段。將分析新包裝交付給客戶的第一批訂單,以確認整個鏈條上的包裝性能是預期的。最終,包裝將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更新。
通過定義包裝開發流程,讓包裝負責人知道做什么,怎樣做,以及為什么做。
很清楚展現整個開發流程中的包裝成本,整個開發流程結束后,包裝總成本的構成層級可以分解出來,為接下來的包裝總成本優化提供了方向支持。
包裝總成本的優化可以為企業的降本增效做出大量貢獻,但成本因素通常是相互矛盾的:降低一個因素的成本可能會增加其他因素的成本。因此為了優化包裝總成本,應考慮所有成本因素確定最低成本方案。構成總包裝成本的成本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這些:包裝材料成本,如外包裝和內包裝、襯墊和安全材料;包裝和拆包成本;運輸成本;存儲成本;包裝處理成本;安裝成本;包裝材料處置成本以及因安裝現場包裝損壞、零件丟失和被盜而產生的不良包裝成本。
完善了包裝開發的流程工作,下一步就是擬定包裝規范,統一全球的包裝規范。
全球包裝通用規范能起到什么作用? 加強企業形象識別,從這6個工廠所展示的包裝箱照片會發現并沒有統一的印刷布局,甚至出現了不同Logo版本,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公司的形象識別。就像你去不同的國家看不到不同的麥當勞和肯德基的Logo一樣。因此,通過全球包裝通用規范制定統一的印刷布局,可以大大增強企業形象識別。
將包裝材料、包裝標準化、安裝要求及包裝箱的信息識別等具體要求列入包裝通用規范中,這樣不僅規范了包裝體系的整體框架,還提高了出口產品包裝的操作效率。
隨著全球包裝通用規范的正式發布,我們預估集團一年包裝總成本將減少200萬歐元。其中,包裝材料占產品成本的比例由6.3%降到4.8%,不良包裝的破損率大幅度降低,安裝電梯的時間平均降低了3%,等等。當然最終還需要看實際執行下來的情況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