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綠洲,王汝平
(1.電子科技大學,四川 成都 610041;2.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十六個民族且具文化兼容并蓄的國家,每個民族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絢麗多彩的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變,各個民族在風土人情、飲食、服飾、建筑等方面留下了燦爛的文化瑰寶,給國內、國外旅游消費者帶來了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1]。基于民族人文的旅游,是在自然旅游資源之上的更高需求層次的旅游形式[2],對于現代人來說,通過對民族人文的欣賞,可以享受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文與自然融合的旅游體驗,這對于身處當前快節奏發展的旅游消費者來說,可以尋覓到一處放松自我、享受差異文化之所[3],對于身心舒適、多感官體驗消費來說非常重要。對于民族地區來說,通過民族人文資源來發展旅游經濟,不僅讓民族旅游經濟結構更加多角化,而且也能夠滿足當前旅游消費者對旅游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需求[4],進而對民族旅游經濟發展形成拉力效應,進一步推動民族旅游經濟向好、向強發展。
在民族文化中,節慶是一個兼具人文特色且富有豐富內涵的一種文化形式,是民族地區世居先民精神文化的一種直觀展現方式。通過在重要節慶活動上所呈現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節事習俗,更能夠將民族自身獨特的文化魅力展現出來[5],對于民族旅游經濟的促進和旅游產業結構的調整來說,可謂是注入了內核旅游資源。隨著時代發展和時代大同文化的思潮,民族節會也具有了適應外部變化而變化的特點,加上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很多民族旅游地區逐步驅動自身節慶文化的變遷,從而適應民族旅游發展,滿足民族旅游市場的需求,以此形成了民族地區旅游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經濟發展驅動旅游升級,旅游的升級驅動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需求鏈[6]。為此,在旅游發展和旅游市場需求驅動下,對于節慶文化的變遷,既是一種機遇,亦是一種挑戰。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我國一直堅持可持續生態資源開發,尤其是對民族節慶文化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更需要構建針對性的文化變遷機制,以此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需求,讓民族節慶文化得以傳承和保護。當然,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側重點,大力發展民族旅游,融合節慶文化開發,在文化變遷機制的保障下,能加強民族文化的再生產[7],從而滿足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的需求,促進民族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在民族地區旅游發展的需求下,構建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機制,完善民族節慶文化的再生產路徑,不僅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新,同時能促進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能給民族地區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本文基于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文化的開發目標和基本需求,構建完善的節慶文化變遷機制,并且提出完善的節慶文化再開發路徑,從而有效確保民族節慶文化在旅游開發過程中仍然堅持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并能夠在變遷和創新過程中逐漸轉變為旅游產品的核心,以期實現促進民族地區的影響力、提升民族旅游的市場占有率,實現促進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民族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雙重目標。
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的變遷,本質上是民族節慶文化根據旅游發展需求而發生的文化變動,筆者為了能夠實現堅持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下的旅游開發的目標,構建了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的變遷機制。首先,明確了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變遷目標、變遷原則的情況下,而后分析具體的民族節慶變遷的實施主體,并構建民族節慶變遷的保障措施。如圖1所示,為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的變遷機制。

圖1 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變遷機制
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變遷目標的設定,既要達到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又要實現民族旅游開發,屬于民族節慶文化變遷和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的雙重目標的結合。為了能夠讓民族節慶文化變遷與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產生良好的互動,筆者認為民族節慶的變遷目標既要實現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又要對其進行變遷和創新并融入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的進程中[9],從而形成民族文化旅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與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之間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如果能夠很好地把握兩者的平衡點,可達到相互促進和提升的良性循環,但是如果把握不到位而向某一方發生傾斜,則會使構建的良性循環進入惡性影響的環節,反而會影響彼此的發展。
民族節慶的變遷,要以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與開發為目標,創新為手段,在堅持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基礎之上,對其進行文化旅游的開發創新,從而使其變為旅游產品或旅游服務,為旅游經濟發展帶來新動力[10]。所以在旅游產品開發過程中,對于民族節慶文化要做到不能被經濟利益蒙蔽雙眼而對民族節慶文化過度開發、盲目利用,更不能為了博取游客眼球刻意捏造、歪曲事實,更重要的是對民族節慶文化進行深度挖掘和篩選,將落后的、糟粕的去除,真正做到從民族節慶文化的本質和內涵出發,選擇健康、綠色積極向上的節慶文化作為旅游開發的核心,堅持保護傳承、可持續的目標來實現節慶文化旅游的開發[11]。
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文化,要堅持統一協調的原則、堅持良性變遷的原則、堅持指導旅游開發的原則,來有效保證民族節慶變遷的目標實現。
第一,民族節慶變遷堅持統一協調的原則。首先,要做到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變遷的過程與變遷的目標一致,不能將目標僅僅作為口號,要在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過程中建立完善的溝通反饋機制[12],不斷地與目標進行復盤對比并分析優化變遷過程,從而保證民族節慶變遷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到統籌兼顧多方利益,從各個利益主體出發,保證各個參與方以及干系人的相關利益,不能發生偏袒或包庇某一方而最終損害所有干系人的利益;要做到兼顧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堅持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不能因為個人而損害集體利益,也不能因為集體利益而忽略個人利益;要做到兼顧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協調發展,認識到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是統一發展的,不能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導致長期利益受損,也不能過分追求長期利益而讓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與再生產不能繼續開展下去;最后,要做到利益關系均衡化。在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過程中,碰到難題要堅持就事論事的原則,切實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讓參與方和相關干系人之間的利益關系能夠達到均衡,保障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有效性。
第二,民族節慶變遷堅持良性變遷的原則。對于民族旅游發展來說,民族節慶文化是一種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種類,也是促進民族文化旅游發展非常重要的資源。在旅游驅動下,民族地區要跟隨全國經濟一盤棋、促進民族旅游經濟大發展的節奏下,要積極深化對節慶文化的認知,通過抓住時代機遇,豐富文化內涵,積極開發和創新來有效推動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13]。同時,避免全盤否定和片面保護的態度,對于民族節慶文化與其他地區或者國外文明相比,不能全盤否定而丟棄民族節慶文化,要始終堅持民族節慶文化保護與傳承,促進民族節慶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同樣的,片面的全盤保護不容侵害,這種保護心態可謂是“圈養式”,世界格局在變,人情世故也在變,民族文化也需要敞開心扉去適應環境、與時俱進,才能夠真正在當前世界文明大繁榮的形勢下發展、再造,成為真正的民族核心。最后,要堅持文化自信,堅持民族精神積極入世。在當前世界格局下,人類交流和思想碰撞到達了非常繁榮的階段,民族節慶文化作為當前民族最能體現民族精神和心理崇拜的文化內容,首先要對其具有敬畏心和民族自信心,在始終堅持民族精神的基礎上積極地開放胸懷,融入世界多元化文化體系變革中,并且在民族自覺意識的支配下,堅持節慶文化創新與再造,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民族旅游產業的核心資源的可持續性,帶動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三,民族節慶變遷堅持指導旅游開發的原則。以民族節慶變遷為核心來指導旅游開發,本質上是以民族節慶文化為核心,實現對民族旅游的統一規劃、突出特色、堅持保護與傳承的指導思想[14]。首先,要以民族節慶文化為核心,打造同一區域內的民族節慶文化旅游圈。正所謂“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在同一個民族區域內民族節慶文化存在很多差異性,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以此為策略,對旅游開發進行統一規劃,避免旅游景區各自為政、相互抄襲,出現同區域,同質化競爭的問題,避免出現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優勢不突出、特色不明顯的現象。政府相關管部門要讓同一個區域內的節慶文化相互配合、相互影響,并且根據自己的特色打造當前旅游景區的節慶文化優勢,打造一個區域內不同特色的民族節慶文化旅游新品牌。其次,民族節慶旅游開發要突出節慶文化優勢、發揮特長。民族節慶文化屬于文化旅游開發的核心資源,民族特色越明顯,其市場吸引力就越大,開發出的旅游產品的價值就越明顯,所以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變遷,要堅持特色和優勢,逐漸向品牌化的方向發展。最后,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在對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時,要主動擔任其對民族節慶文化保護和傳承的責任,要對民族節慶文化進行深入研究,挖掘真實內涵,將最能夠體現民族古老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節慶活動或風俗風情通過各種手段進行保護和記錄[15],對于后續傳承也要通過各種現代經濟行為來進行傳承和宣傳,從而真正地讓民族節慶文化展現出該有的民族思想和文明,并能夠在節慶文化旅游的推動下逐漸被保護和傳承。
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變遷的實施主體主要包括了三部分,一是政府部門,二是旅游經營者,三是民族節慶文化的傳承者,其在民族旅游發展下的民族節慶文化變遷過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有所不同。
對于政府來說,民族旅游發展帶動當地經濟發展,而對于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部門在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變遷過程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監督、支持和引導。首先,政府部門定制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來約束民族旅游以及節慶文化變遷和旅游開發實施者的行為,確保民族節慶文化變遷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其次,通過政策制定及在資金、技術等多方面來支持具體的實施者以此鼓勵推動民族節慶文化變遷和節慶文化旅游開發,以實現既定的經濟發展、民族發展的雙贏目標[16];最后,政府部門體現出的引導作用,在約束和支持下,一味地打壓或一味的地支持都不是最終目的,讓整個民族節慶文化旅游發展朝著帶動經濟發展、堅持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創新的方向發展才是最終目的,政府部門科可通過各種方式的活動來積極引導民族節慶文化旅游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對于旅游經營者來說,旅游行業的發展可為其帶來經濟利益,而自身也是對民族節慶文化開發和促進民族旅游發展最有力的實踐者。在推動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過程中,旅游經營者要端正科學發展觀,在對民族節慶實施變遷時要嚴格觀察變遷的原則,統籌兼顧多方利益和目標,自覺約束自覺的市場行為,統一短期效益和長遠目標的關系等等,從而有效促進民族旅游發展的前提下,堅持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可持續開發利用。
對于民族節慶文化傳承者來說,民族節慶變遷并融入旅游開發過程中,可以為其帶來經濟效益,而作為民族文化的傳承者,自身又擔任著民族精神和文明傳承的重要使命,所以實現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目標的責任又落到了其身上。對于民族節慶文化的傳承者來說,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主動適應時代變化,讓民族節慶文化能夠走出去而得以發展;其次,要加強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自覺意識,不應因短期利益而破壞節慶文化的核心和內涵;最后積極融入節慶文化的變遷過程中,始終堅持民族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接受旅游發展帶來的民族節慶文化變遷,并在堅持民族精神核心的基礎上,對民族節慶文化進行開發創新,使其真正能夠融入民族文化旅游開發中,切實有效地帶動民族旅游經濟的發展。
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變遷,要在堅持變遷目標和原則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保障措施,通過政府主導、提高實施主體認知水平、增強對民族節慶文化的自覺意識、強化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法律管理措施,以此促進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有效開展。
第一,堅持政府主導。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變遷以政府為主導,可以更好地讓整個民族節慶的變遷以及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更好地與政府發展規劃和目標融為一體,并且借助政府的統一協調,來有效實現同區域內的旅游市場規范,有效保證整個民族旅游經濟能夠良性發展。再者,在國家民族發展策略的指導下,政府部門始終堅持對民族節慶文化的可持續利用和開發,根據當前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堅持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旅游開發與創新,并促進民族節慶文化能夠良性發展。還有,政府能夠為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文化的變遷提供強而有力的社會支持和法律保障,無論是旅游經營者還是個人、團體等都不能對民族節慶文化造成惡意破壞,這也為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及旅游開發創新增設的一層保護,促進節慶文化變遷與民族旅游開發的有效融合。
第二,提高實施主體認知水平。作為旅游節慶變遷的直接實施者,旅游經營者和節慶文化傳承者對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文化變遷要有正確的認知,以此確保在變遷過程中能有效地保護民族節慶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首先,需要對經營目標的被認知。實施主體不要一味強調經濟效益,也要強化民族節慶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讓節慶文化變遷能夠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發展;其次,需要對節慶文化和外來文化的沖突認知,對于民族旅游來說,旅游驅動帶來的民族節慶文化變遷,必然是與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沖突及融合,如何堅持在保護民族節慶文化內涵的前提下將其融入旅游中、如何在民族節慶文化傳承的基礎上進行旅游產品的開發,皆是具體實施者擁有的認知能力。最后,需要對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認知。變化是一直存在的,本質是固體培元,旅游管理者和節慶文化傳承者要認識到節慶文化的內涵與本質,要堅持在節慶本質的基礎上來發展旅游業,方能真正有效地避免民族節慶文化在變遷過程中被破壞甚至是消亡。
第三,提高對民族節慶文化的自覺意識。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的變遷,需要提高民族自覺意識,這不僅是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基礎,更是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內在動力。民族自覺意識對于民族節慶文化變遷至關重要,決定了其是否能變遷、往哪里變遷、如何變遷等一系列問題的判斷。民族節慶變遷推動民族旅游業的發展,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已成為民族旅游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民族自覺意識要帶動民族主觀能動性,在堅持民族節慶文化的傳統性以及堅持民族精神和內涵旅游驅動下,推動民族節慶的變遷主動做出選擇,并且在民族節慶變遷的具體策略、實施過程中都要做到有條不紊,不可一蹴而就。同時,要提高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意識,對于不良的外來文化侵蝕、惡意或過度開發利用民族節慶文化等行為要加以抵制,真正做到在對民族節慶文化保護傳承的基礎之上,推動民族旅游帶來的文化變遷和旅游開發利用。
第四,強化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法律管理。法律監管是對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有力保障,政府部門要建立健全民族節慶文化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的變遷保護,通過立法、用法的手段,堅決杜絕一切以發展民族經濟為借口對民族節慶文化惡意破壞的行為。同時,法律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做到分門別類、細致有別,對于節慶文化、服飾、節慶飲食等一系列的節慶文化內容,要通過構建制度化、流程化、法制化的法律監管體系,來確保民族節慶文化的可持續開發和保護。最后,要加強對民族節慶文化變遷的法制宣傳,提高民族節慶文化旅游開發的參與者和干系人的法律意識,做到積極主動、切實有效地實施民族節慶文化在旅游開發驅動下的文化變遷。
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的再生產,是在民族節慶的變遷機制下,基于民族節慶文化的旅游開發策略,有效促進民族節慶文化的再生產,促進民族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再生產,是堅持民族節慶文化的核心和本質,通過政府部門推動、民族節慶文化的自我再生產以及創新民族節慶再生產模式和產品的路徑來有效實現民族旅游開發情境下的民族節慶文化的再生產。
民族旅游的發展本身融合了衣食住行等諸多服務業,也是民族地區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帶動生活環境改善的有效途徑。政府部門在發展民族旅游的條件下,有效地加強對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與再生產,使其成為民族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資源,彰顯民族節慶文化本身的民族價值,帶動旅游經濟的發展。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民族節慶文化的挖掘與保護,通過制定詳細可行的計劃來有效推動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其次,政府部門要舉行相應的節慶假日活動,根據民族文化特色舉行相應的比賽,從而為民族節慶文化的再生產提供發展平臺。最后,政府部門要加強對民族節慶文化的整理、挖掘,對于古老的節慶文化內容進行調查收集,并深挖文化本質內涵,為民族節慶文化再生產提供堅實的基礎。
民族節慶依然是在民族地區中活躍的節事活動,而節事活動所呈現出的節慶文化則代表著民族崇拜、精神傳承,而且民族節慶文化在自身民族中才具有傳承的意義,所以民族自身要加強節慶文化的自我再生產。隨著民族旅游的發展,民族節慶文化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得到應用,各種節慶活動可在日常旅游活動中呈現給旅游消費者,在節慶文化滿足游客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游客不斷增加帶來了不錯的經濟效益,更是讓當地居民看到了文化資源向經濟效益的轉變。但是,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慶文化,由于受外來文化的沖擊,在民族內部的傳承都受到了威脅,很多青少年不愿意傳承民族節慶文化的衣缽,更愿意走進文明城市感受現代文明。為了能夠實現民族節慶文化在自身內部的自我再生產,政府部門、旅游管理者和節慶文化傳承者要建立一個良性的自我再生產循環:首先,通過對民族節慶文化的開發來推動民族旅游業經濟結構的多樣化發展,滿足游客對民族旅游區的多樣化、高端化、個性化需求,從而帶動民族旅游經濟的發展,增加旅游營收;其次,合理優化旅游經濟利益再分配,本著可持續發展和節慶文化傳承保護的原則,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提高民族節慶文化的保護傳承的力度,讓民族節慶文化在民族內部產生再生產的動力。例如為民族傳承者增加經濟收入、頒發民族節慶文化傳承名譽獎等諸多方式讓更多的青少年看到民族節慶文化的物質和精神價值,開展各種民族節慶文化展示活動來提高當地居民對民族節慶文化的認知,優化民族節慶文化旅游產業結構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等等,通過各種方式來讓當地居民認識到民族節慶文化自身所代表的民族精神、內涵本質以及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等,推動民族節慶文化的自我發展。最后,持續加大民族節慶在旅游需求下的再生產,通過開發創新旅游產品,讓民族地區的旅游產業結構更加優化,民族旅游產品增加多樣化,在旅游市場上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從而推動旅游經濟更上一個新臺階。如此往復的民族節慶文化自我再生產循環,是一個良性的發展,更是在滿足民族旅游需求的前提下推動民族節慶文化再生產的關鍵路徑。
旅游驅動下的民族節慶的再生產,其模式的本質是旅游開發和節慶文化保護二者并存的發展模式,是以民族節慶文化為核心,對民族節慶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同時進行的一種新模式。為了能夠達到雙重目標,我們提出了民族節慶文化分門別類、劃分層次、分別實施不同策略的再生產模式,從而達到民族節慶文化保護與傳承下的變遷以及旅游開發與創新的再生產。首先,要在政府部門的支持、配合下,來完成對民族節慶文化的調查、收集與挖掘,通過走訪調查、查閱文獻等多種方式對民族節慶文化進行整理,并挖掘出每個地區獨特的民族節慶文化,并按照顯性節慶文化如歌舞、服飾、食品等和隱性節慶文化如禁忌、禮儀、儀式等進行梳理。其次,劃分類別和層次。要分清楚類別和所屬,將民族節慶文化進行類別劃分,而后在類別的基礎上,根據民族節慶文化重要性、傳承難易度、潛在的經濟價值等多方面綜合分析并進行層次劃分,主要目的是分清楚不同節慶文化中不同類別下不同層次的旅游開發策略,是開發為主、保護為輔還是開發為輔、保護為主還是保護開發并行等,為不同的民族節慶文化的再生產提供依據。最后,開展不同的保護或旅游開發創新策略。針對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節慶文化,要開展不同的再生產策略。例如針對一次性物質形態為載體的節慶文化,要加強全面記錄并進行記錄保存,在旅游開發上,如果屬于易損文化,則要將實物進行保存,在旅游開發中則采用重情節輕實物的旅游開發方式,模擬還原所代表的節慶文化含義;對于節慶儀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需要錄像、文字、圖片等記錄方式,并對其表達的民族本質含義進行闡述和說明,同時在傳承上也要加大力度,保證民族節慶自我再生產,在旅游開發上,則要在堅持民族精神和內在本質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各種方式旅游開發與創新,例如表演觀光類、情節體驗類等等,讓旅游產品更加豐富多彩。
旅游驅動下民族節慶文化要堅持傳承保護、開發創新的變遷目標,堅持統一協調、良性變遷、指導旅游的原則,由政府、旅游管理者、節慶文化傳承者三者在政府積極主導、提高管理者和傳承者認知水平,提高民族自覺意識,強化法律管理的保障措施下進行將民族節慶變遷。而民族節慶的再生產,需要政府主導、支持來有效推動民族節慶再生產,通過建立民族節慶良性變遷和旅游開發經濟提升的良性循環來實現民族內部的節慶文化自我再生產,并通過創新多類別、多層次、多策略的再生產模式和內容,來促進民族節慶在民族旅游開發中的應用,切實實現民族旅游經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