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影視導演作為將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進行再塑并生成具有全新生命力舞臺或影視形象的一項工作,屬于再創作藝術的一種。《戲劇影視導演表演創作與教學研究》一書以豐富案例詳細分析了戲劇影視導演應如何表演創作與表演教學,對戲劇影視導演生產受大眾喜歡且具有深刻內涵的作品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戲劇影視導演表演創作與教學研究》是由安怡編著、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研究戲劇影視導演表演創作與教學的個人論文集。該書由三個輯刊組成,第一輯主要是對戲劇教育教學的介紹,具體包括戲劇開場、戲劇布景、劇作轉換途徑、戲劇生態等方面。第二輯主要是對戲劇導演實踐研究的介紹,具體從“象征主義戲劇”《去年夏天在丘里木斯克》《遮不住的青山》《沼澤中的鶴》《老道口》的導演手記展開論述。第三輯主要介紹影視編導實踐與研究,具體包括戲曲頻道的“熒屏戲苑話周年”、兩岸聯袂打造的京劇、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昆曲、“映山紅”民間戲劇節、電影色彩所表現的美學品格及符號學意義上的電視劇敘事特征等。
該書對當下如何提升戲劇影視導演的專業素養及創新實踐能力有較強的指導作用。一方面,就如何提升戲劇影視導演的專業素養而言,作者研究典型的戲劇導演實踐,并說明如何提升戲劇影視導演的專業素養,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首先,導演應具備良好的文學積淀。只有導演自身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才能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才能在整體表達上融入相應的文化涵養。其次,導演應具有細致的理解及觀察能力。影視劇作品取材通常來源于現實生活,只有善于觀察生活、善于發現生活中不同人的個性及本質特征并將其融入再創作過程中,才能創作出性格飽滿、形象生動的劇作角色。最后,導演還應具有優秀的思維能力,其創作的作品才具有辨識度和靈魂性。
另一方面,就如何提升戲劇影視導演的創新實踐而言,在新興媒體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影視劇導演應積極創新拍攝方式,主動利用數字技術、三維特效等技術手段,豐富場景的布局、增強作品的可視性,從而使作品更具表現力及感染力,最終使讀者有更好的觀看體驗。此外,隨著人們對生活的進一步提煉及升華,更有必要借鑒不同地區的不同舞種、音樂及繪畫的優點,并從生活實踐、影視劇作中提取不同的表現手法及藝術技巧,博取眾長,使戲劇藝術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最終為戲劇藝術的現代化發展貢獻力量。

書名:《戲劇影視導演表演創作與教學研究》
作者:安怡著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戲劇影視導演表演創作與教學研究》是一本個人論文集,有作者以導演身份寫下的導演闡述、劇本分析,這部分文字充分顯示了一個專業素養很高的青年導演的藝術水準。書中也有他以研究者身份寫下的研究文字——他對西方戲劇中的歌隊的研究十分深入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