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飛 (中鐵貴州工程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房地產市場趨于飽和,同時建筑行業各類管理體系日趨成熟,施工成本在行業內幾近透明。擴大經營承攬與控制施工成本成為企業生存的兩個支點。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只有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提高成本控制的能力才能為企業創造效益,進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經營承攬奠定基礎。由此可見,成本控制水平關系著建筑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工程項目成本控制是指為實現工程項目的成本目標,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對人工、材料、機械、稅費及其他管理費用等所產生的施工成本進行指導、監督、調節和限制,及時控制與糾正即將發生和已經發生的成本偏差的管理手段。
為了實現工程項目成本可控,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成本管理應進行不同形式的拆分,通過成本指標的不斷細化才能真正把成本管控落到實處。通常成本拆分的方式有以下幾種。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由人工、材料、機械、稅費及其他管理費用等構成,成本管控過程中也可以按照這些組成類型進行分類成本管理。以清單計價的工程總承包項目管理過程中,單位工程清單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稅費及措施費組成,通過拆分即可掌握該工程的各項投入工作量。通過商務談判、市場詢價等管理措施我們就可以了解人、材、機的大概成本價格,根據企業內部定額綜合考慮管理費、稅費及其他費用投入以百分比形式融入可計量的人、材、機單價中形成綜合成本單價。這樣我們就可以拆分出清單計價綜合單價、清單工程量及綜合成本單價。通過這三個數值的組合對比來實現過程成本管控。
建筑工程項目往往涵蓋施工內容比較煩瑣,甚至有些分包必須才從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分包才可以完成施工,如鋼結構工程、消防工程等。根據施工組織過程中勞務承包內容,將不同單位工程中所包含的相同施工內容組合在一起,通過成本計算形成勞務成本管理目標,在分包合同談判過程中以此目標作為勞務合同經濟條款上限,綜合考慮各個分包類別利潤率進行商務談判,并確定最終分包單價,從而實現更有效的分包成本控制。
除以上拆分方式外,特殊情況下還可以按照工程量比例、施工工期占比、風險系數等因素進行成本拆分。具體施工管理過程中項目經理必須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從而做到全面掌握整個項目的成本管理,使得工程施工全過程處于成本可控狀態。
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成本控制是項目盈利的基礎。而作為項目經理想要夯實這個基礎就必須做到堅持成本管控原則,落實成本管理制度,熟練掌握成本控制措施。這樣才能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張弛有度,游刃有余。
2.1.1 全面管控原則
建立健全全員責任成本制。定期組織全員進行成本分析、學習研討,提升全員成本意識,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做到“人人心間有桿秤,處處成本有監管”從而實現全面成本控制;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應當貫穿項目管理的整個過程,施工管理過程中的每一項成本支出都應納入成本控制的管理軌道。通過時段拆分,制定成本目標并落實成本管控措施,保證全過程成本可控。
2.1.2 動態控制原則
工程施工絕大多數是一次性行為,所以項目成本管理必須注重預控,做好事前準備。與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堅持動態控制,通過準備各種應急預案,提高管控體系的反饋能力,做好糾偏決策等手段,不斷調整成本管控系統,才能確保成本可控。
2.2.1 制度管理措施
貫徹執行合同交底制度。施工項目各類合同簽訂后及時整理合同內容,對合同約定的經濟條款、專項目標、施工范圍及特殊約定進行歸納整理,并做出風險分析。此外還應做好對上對下合同約定的對比分析。通過分析整理,編制合同交底文件,對相關管理人員進行合同交底,提高全員成本意識,確保施工成本管理有據可依。
嚴格落實成本例會制度,成本例會期間要求各部門按照其監管范圍匯報成本發生情況,通過對前一階段成本發生情況的匯總全面了解成本運營狀況,通過對已完成的工程產值進行匯總核算,將已完成產值、計劃目標及施工成本進行對比分析,發現成本管控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糾偏措施,從而保證成本可控。
2.2.2 精細化管理措施
a.材料、機械費控制措施:該項費用控制過程中執行“量價分離”原則。材料(機械)用量實行“分層核算”制度:計劃部門根據清單及圖紙計算出材料用量即清單用量,工程部門根據圖紙、實際損耗量計算出材料用量即工長提量,兩個工程量對比核算最終確定材料計劃量,在使用過程中通過物資部門盤點,取得實際用量。成本分析過程中將清單用量、工長提量和實際用量不斷進行對比,檢查實際損耗量,對超耗項目進行專項管理,從而保證材料計劃精準、用量可控。材料價格控制則主要由物資采購部門落實,要求物資管理人員做到“三勤”:勤動腦,善于分析市場形勢,把握商家心態,核算成本差異;勤動嘴,善于商務談判,材料價格錙銖必較;勤跑腿,積極跑市場跑關系,實地考察,同時也要常下現場反復進行過程盤查,做到心中有數。
b.人工費控制措施:根據各地區定額及施工圖預算,我們就可計算出單位工程中每一個工種總人工費的計劃值。通過施工經驗我們可以了解各個工種工人每天的工作量,通過拆分清單、圖紙計算等方法我們可以整理出各工種的工程數量;通過市場查詢我們可以掌握各個工種人工費的大概區間。這三個數值就可以計算出完成一個單項所需要的總人費。通過這些數值的對比分析,我們通過商務談判、人員數量控制、工效考核等手段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控制人工費了。
c.管理費控制措施:由于管理費沒有定額,而項目施工過程中該項費用彈性較大,成本管控難度較高。企業通常會根據自身管理經驗,綜合考慮不同地域差異,制定管理費占比標準,并以此為項目管理的考核目標;此外,在項目管理過程中,項目經理以企業管理費指標為基礎,制定管理費支出計劃,定期核算對管理費的節超進行統計;制定費用開支限額審批制度,通過控制額度、限定范圍的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控制管理費支出。
成本管控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在管理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不可預見的問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項目經理應根據實際情況迅速決策,在關鍵時間有效的選擇控制措施。下面我們通過烏當區北衙學校項目施工過程中成本控制的幾個案例,介紹一下成本管理措施在實踐過程中的應用。
該項目進場施工后通過實地勘察,將原設計的人工挖孔樁變更為機械挖孔樁,清單總價由3965345.29 元變更為4485454.52 元,通過成本拆分我們可以計算出人工挖孔樁開挖方量為4386.07m3,開挖費用為1623240.65 元,混凝土用量為4532.512m3施工費用為1921304.14 元,鋼筋用量為80.84T 施工費用為420800.5 元;機械挖孔樁開挖方量為4143.63m3,開挖費用為1684616.81 元,混凝土用量為3662.26m3,施工費用為1937848.23元,鋼筋用量為154.74T施工費用為834637.2元。經詢價,混凝土單價為315 元∕m3,鋼筋采購價為4060 元∕t,人工開挖費為300元∕m3,機械開挖費為385元∕m3,鋼筋加工為570元∕t,砼灌注人工費為30 元∕m3,根據公式(1)可計算變更前利潤為711518.45元,變更后利潤為910098.72元,利潤率也由17.94%上升至20.29%。

在樁基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施工節奏快,成本發生率較高,項目主要人員每周進行一次成本分析,通過計算鋼筋、混凝土等材料的采購量,與已完成工程量進行對比,檢查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損耗率,發現成本管理漏洞。在檢查過程中通過對比,發現施工前期大直徑樁體存在超挖超灌現象。技術部門及時調整了此類樁體開挖施工方案:大直徑樁體采用二次開挖,降低第二次成孔開挖時的掘進速度,最終解決了超挖現象。該項目樁基工程鋼筋計劃量為154.74t,實際采購量為159.32t,混凝土計劃量為3721.09m3,實際采購量為3841m3,鋼筋損耗率2.96%、混凝土損耗率為3.22%,基本處于可控范圍內,成本控制措施效果顯著。
通過分析說明不難看出,成本管控是一個立體的、復雜的管理過程。項目管理者應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握綱領,嚴控細節。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將施工成本進行拆分、合并,通過制定、落實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管控措施實現精細、精準的成本管控,在合理范圍內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總成本,從而實現項目盈利。為企業生存創造效益,為企業發展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