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瑞 陳 華 于秀斌 鄢全科 封 銳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4
復雜的雙曲面漸變分布吊頂系統,具有多造型拼接、超高安裝難度大的特點,測量放線點多、面廣、精度要求高。為保證雙曲安裝的效果,測量工作是實現設計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基礎工作[1-3]。本文以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工程航站樓大吊頂為背景,對復雜雙曲吊頂的測量方法及三維掃描應用進行總結,可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三期工程航站樓空間高大寬闊,整體設計以荷葉、荷花為藍本,豎向柱采用荷葉造型,大吊頂采用菱形肌理單元分塊,象形寓意“接天蓮葉、出水芙蓉”;大吊頂的設計除去荷花谷、荷葉柱的獨特造型外,根據整體建筑的特點與柱網分布,進行了整體天花造型的分割,形成主次有序的天花節奏,以富于流暢感的布局形態,凸出中國文化中的傳承與啟發,讓人們感受到杭州這座城市獨特的中國文化氣質(圖1)。

圖1 航站樓室內設計效果圖
1)前期結構、網架采用分區施工模式,航站樓共7個提升分區,根據提升分區大吊頂劃分為2個施工標段,在不同單位且各施工區域不同期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安裝效果統一是總承包管理統籌協調的重點,標段劃分如圖2所示。

圖2 航站樓網架提升分區
2)航站樓屋面系統為網架體系,施工采用整體提升方案,地面預拼裝調整平面位置后整體提升,提升后再插入鋼柱與封邊桁架進行焊接,卸載后難免存在結構偏差。而吊頂及荷葉柱為復雜的雙曲飾面板,結構與飾面的空間有限,施工前應進行結構復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龍骨、板塊下單是保證雙曲效果的關鍵工作。
為保證大空間雙曲造型測量的整體性,本著整體控制局部、步步有檢核的原則,項目平面控制網分三級測設:首級控制網為總控制網,二級控制網為航站樓出發層總控制網,三級控制網為軸線控制網。
首級控制網的建立以測繪院提供的控制點為基準,采用GPS靜態布網進行敷設;二級控制網依據首級平面控制點,采用全站儀導線測量進行引測;三級控制網采用直角坐標法和極坐標法測設軸線控制點。GPS靜態測量、直角坐標和極坐標測量的應用已較為廣泛,本文不再對一級、三級控制網贅述,而大空間測量的起算控制測量方法應用不盡相同,大多未有較嚴謹的測量程序,下文將對二級控制網的測設展開說明。
根據首級控制網基準點坐標,進行二級平面控制網閉合導線布設(閉合導線等級標準二級),二級控制網平面如圖3所示。

圖3 二級控制網平面布置示意
采用徠卡TCR1201型全站儀進行角度測量(盤左盤右2測回取平均值)、距離測量(前后測回取平均值),由控制點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測量方向角、距離。
數據采集完后進行內業計算,觀測數據取平均值后采用“四舍五入逢五無后則留雙”的原則進行數值修約。通過已知點坐標、觀測角及水平距離進行坐標正算,推導出控制點的坐標。為了減少坐標正算手工計算的難度,本項目利用Excel編輯內置函數和邏輯計算功能,設計了閉合導線計算表進行平差計算。
三維激光掃描是利用激光測距原理,由激光發射器發射出激光,再由接收器接收物體表面反射回的激光信號,利用時間計數器計算發射和接收激光的時間差,通過計算迅速獲取物體表面大量密集點的三維坐標、反射率和紋理等信息。三維掃描測量工藝如下:站點布置→目標建筑三維掃描→點云數據處理→誤差分析→模型確定→數據結果整理保存。
三維掃描的目標建筑比較復雜,無法通過一次掃描工作便得到整體的三維數據,必須從不同的站點進行數據采集,從而將得到的數據進行拼接,得到完整的物體表面模型。根據圖紙以及現場實地勘察,得到以下站點布置方式,見表1。

表1 三維掃描布點間距
根據大吊頂施工的精度要求,三維掃描選擇FOCUSS 150機型實施掃描作業,作業實施如圖4所示。

圖4 三維掃描現場實施
在三維掃描測量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因素,影響測量點云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進行建模工作之前需對點云進行相應的處理工作,點云處理的主要方法有噪聲點剔除、數據精簡、數據平滑處理和數據對齊等。
噪聲點剔除:三維掃描測量過程中,受測量方式、被測量物體的材料性質及其他外界干擾因素,數據會產生較大的誤差,需通過噪聲點剔除篩選有效點云。
數據精簡:三維掃描測量結果點云十分密集,數量龐大,因此需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前提下,對測量數據進行精簡。原則是:在掃描曲率變化較大的區域保持較多的數據點,在掃描曲率變化較小的區域,減少數據點。
數據平滑處理:點云中存在的部分隨機誤差會影響后續曲面的構建,在構建曲面之前,需對點云數據進行平滑處理,常用方法為平均值處理。
數據對齊:在測量不同區域時,測量位置對應的坐標系并不相同,所以需要把不同測量區域的坐標系統進行統一并消除相應重疊部分。
根據拼接好的點云模型,優化抽稀5 mm×5 mm間隔,刪除非施工區域范圍,最后將處理完成的點云模型與理論鋼結構模型進行碰撞檢測。根據點云處理完成后的結果與理論模型對比,發現其中的碰撞,確認空間是否滿足施工需求。根據模型調整相應的施工參數,如圖5所示。

圖5 荷葉柱模型調整分析
本項目大吊頂雙曲板細縫處拼接要求2 mm,對施工的安裝要求極高,因此,大吊頂施工過程從配件系統安裝到主龍骨、弧形副龍骨、吊裝盤和鋁板的安裝,全站儀全程跟蹤定位及檢測,實時用Rhino軟件提取數據,在現場標示出來,指導工人安裝。
計算工作由儀器在現場自動完成,并在顯示屏上顯示相應坐標(也可自動記錄在電子手簿內),因而杜絕了人工計算出錯的問題,同時提高了效率。
在現場放樣時,按照三維坐標法的原理,其測量放樣方法如圖6所示。一般是在一個控制點上架設全站儀,設置好各項儀器參數,以固定點為后視方向進行定向,完成測站設置后,依次在待測結構輪廓點處立鏡,全站儀照準相應輪廓點處的反射棱鏡或反射貼片進行測量,儀器立即顯示出各點的三維坐標。

圖6 全站儀三維放樣示意
1)采用整體控制測量的方式,為大空間吊頂系統安裝提供統一且精準的起算依據,保證了分段、分期施工的統一性。
2)應用三維掃描技術,對結構誤差進行分析,調整模型及基層龍骨尺寸,消除了結構誤差帶來的安裝難度。
3)采用精密施工測量,對大吊頂系統安裝過程進行三維坐標定位,保證了飾面層的空間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