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敏
(山西潞安環能上莊煤業有限公司)
傳統綜采技術方案中,為了確保綜采作業的穩定性,在綜采作業過程中通常會預留支護煤柱,保證巷道在綜采擾動和礦壓波動下的穩定性,但是預留煤柱會導致井下回采率降低。沿空留巷綜采作業方案由于可以減少預留煤柱,綜采效率和煤炭回采率均比較高,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綜采作業過程中,由于受到綜采擾動的影響,導致頂板的不斷下沉,特別是在礦壓波動下,會對巷道兩旁的支護體產生巨大的壓力。此時,為了確保支護體的穩定性,要求支護體具有一定的可壓縮性,從而在達到支護平衡時,能在一定范圍內適應巷道頂板巖體的變形,減少頂板在劇烈波動下的下沉量。結合此實際需求,提出了一種新的沿空留巷支護方案,該方案采用一種全新的墩柱支護結構,外側為鋼管套接,內部充填砂石和水,能夠根據壓力的不同調節支護高度,維持支護平衡性,整體結構簡單、可靠性好。
井下巷道圍巖受采動的影響會產生旋轉下沉,特別是在后期階段,頂板碎裂和下沉最為劇烈,因此為了保證巷道圍巖的穩定性,就需要巷旁填充體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力來抵抗外界應力作用,同時支護結構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可壓縮性,減少沿空留巷頂板的下沉量[1]。
結合井下巷道對支護結構的需求,本研究所提出的墩柱支護結構如圖1所示,在墩柱的外側設置有嵌套式的無縫鋼管,長度均為2 000 mm,鋼管和墩柱主體間的搭接長度不小于500 mm,為了保證墩柱的穩定性,在墩柱內部設置有混合的砂石,其中沙子、石子、石灰的比例按1∶1.2∶0.8,由上進料口加入充填材料。為了便于井下充填操作,在墩柱的外側設置了8 組吊鉤,便于轉運[2],口槽主要用于排水,擋板用于防止碎石進行到口槽內,加強筋主要用于加強結構,支撐體用于保持結構的穩定性,泄壓孔用于保證墩柱內壓力的穩定性,支護板為卸壓孔提供保護。

由墩柱的實際結構可知,由于內部是充滿了散料石材,因此當在力的作用下會向下移動,散料的密度會加大,在內部的混合水會被擠壓出來,墩柱整體的有效應力增加,其彈性模量逐漸加大。隨著受力的繼續進行,散料被壓實,抗壓強度逐漸增大。如果外界的壓力進一步增加,則鋼管的外側會逐漸變形,墩柱的承載能力會慢慢降低,直到達到最大破壞強度后,墩柱會突然垮塌。
為了保證井下墩柱設置的穩定性,井下墩柱施工時需要按照打墩柱、砂石混合以及墩柱加強3個步驟進行,從而確保井下巷道圍巖支護的穩定性。
打墩柱是指將墩柱固定在井下指定位置,在井下綜采作業過程中,墩柱之間的距離設置為13 m,墩柱在設置時需要緊靠著槽鋼的非側邊進行固定,由兩個作業人員相互配合,先套接上下2 個套筒,然后對其進行扶正,為了提升扶正的效率和精度,可以采用小型起吊設備掛住套筒的掛鉤處,逐步將其固定到槽鋼上,避免在設置過程中墩柱的傾倒。當墩柱豎立完成后在井下兩側的支撐座上設置液壓點柱并對其固定,在固定過程中不得進行強力推進,避免破壞墩柱上的支撐結構[3]。
當墩柱豎立完成后,需要通過轉運小車向著墩柱桶內加入到砂石混合料,為了保證混合料的可靠性,砂、石、生石灰的比例按照1∶1.5∶0.6,混合料的注入高度需要和注料孔齊平,混合料上側加入噴射混凝土,其水泥、沙子和小石子的配合比例按1∶2∶1。為了確保混合料快速凝結,在混合料內同步增加了速凝劑,速凝劑的量不超過水泥量的2%,在攪拌時需要混合均勻,滿足快速凝結的實際需求。
在注漿完成后,需要對墩柱進行加強,用金屬網和墩柱上原有的鋼筋連在一起,然后將金屬網的另一側固定到側幫的吊鉤上,確保防護的全面性,避免落石從墩柱處掉落對墩柱造成沖擊;對采空區進行噴漿作業[4-5],噴漿的厚度以能夠完全將裸露的鋼筋覆蓋為準,井下墩柱支護效果如圖2所示。

為了對該新型支護方案的實際應用效果進行分析,在井下巷道內設置3 個監測站,對開采過程中沿空留巷的變形進行監測,其監測結果如圖3所示。

由圖3(a)可知,井下巷道頂底板的平均移近量約為321.7 mm,比墩柱應用前的1 363.1 mm 降低了76.4%,巷道兩幫的平均移近量約為290 mm,比墩柱應用前的857.9 mm降低了約66.2%,顯著提升了井下巷道支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在整個開采過程中墩柱的最大下沉量約為244 mm,具有一定的可壓縮性,提升了在礦壓波動下的穩定性。
(1)為了保證巷道圍巖的穩定性,就需要巷旁填充體能夠提供足夠的支撐力來抵抗外界應力作用,同時支護結構還需要具有一定的可壓縮性,減少沿空留巷頂板的下沉量。
(2)在井下墩柱施工時需要按照打墩柱、砂石混合以及墩柱加強3個步驟進行,從而確保井下巷道圍巖支護的穩定性。
(3)該新型支護方案能夠將巷道頂板的最大變形量降低76.4%,將巷道兩幫變形量降低66.2%,在整個開采過程中墩柱的最大下沉量約為244 mm,為提升煤礦井下支護安全性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