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尚榮
【摘要】有效教學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首要目標,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追求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不僅體現在考試分數上,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語言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運用語言的目的,為此需要在做好教學設計、關注學生個性和提升教師自我能力等方面綜合施策。
【關鍵詞】 高中英語;有效教學
一、引言
國外學術界對有效教學的研究由來已久,隨著國外對有效教學理論的深入研究,國內對其研究也已起步。雖然國內外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但多數學者認為“有效的教學活動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有效教學就是教師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投入較少的時間,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促進學生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
二、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是每位任課教師追求的目標。筆者認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有效教學就是在每一堂英語課上,在教師的組織下,通過實施一系列有效的教學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僅讓全體學生掌握語言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展現自己的個性,讓每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發展的互動過程。
目前,筆者所在學校的高中英語課堂,仍主要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在課堂上只注重知識點的講解,然后對學生進行大量重復的習題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高考分數,應試傾向性極強。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無法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學生缺乏對英語的興趣,學生體會不到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英語學習效果欠佳,更體會不到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這一過程忽視了英語是一門用于交流的工具,學習英語真正的目的在于在實際生活中進行交流,而不應僅限于應試。
三、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
1.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的優劣是一堂有效教學課的先決條件。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根據高中生的認知發展特點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邏輯推理、梳理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風格,設計多元化教學模式以適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扮演引導者和支持者的角色,給學習者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詞匯教學是比較枯燥的,采用詞匯游戲,既可以讓學生輕松掌握所學單詞,也能讓學生從這些活動中感受到自己是課堂“主人翁”。其次,教學設計應以任務型教學活動為主實施教學。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若教學活動中以任務為中心,所設計的任務一定要在學習者實際發展水平之上,同時也要挖掘學生的潛在發展水平。為了讓學生明確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達到的目的,教師可設計一份學習任務單,明確學習活動中應該完成的任務和要求。一堂英語課往往涉及教學內容較多,需要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進行培養和訓練。這需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預期的目標和效果。比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應抓住素材的信息特點,設計相關問題,在任務單上提前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任務單上的問題。如果學生單獨解決任務單上的問題有困難,可以進行小組討論。再次,有效教學需要利用好技術手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師應把高中英語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讓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做到有效教學。最后,活動的設計還要注重評價和反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及時組織對自己的教學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在教學活動完成時,幫助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反思,讓學生把對新知識的理解及時融入已有的知識體系中,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反思,及時發現問題,以便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2.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高中英語課的有效教學,首先要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讓每個學生在每堂英語課上有所收獲,使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發展,盡最大可能挖掘每名學生的內在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具有九個方面的潛能,即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邏輯-數學智能、內省智能、空間智能、人際智能、音樂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和存在智能,這一理論說明人與人之間存在著不可避免的個體差異。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在英語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每名學生變成優秀的自己、與眾不同的自己,通過英語教學,不僅發展學生運用語言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要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并把這些能力運用到實際涉外交際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其他方面,諸如培養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并增強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加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有效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3.提升教師業務水平。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能用英語進行教學活動,能夠對涉及英語專業的文獻進行梳理和歸納,積極參加各種英語學術交流活動,培養自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語言也在不斷更新,因此英語教師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語言知識,提高英語語言素養,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其次,隨著互聯網和觸屏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高中英語教師面臨教學手段的挑戰,高中學生接受知識方式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粉筆加黑板或簡單的PPT演示,他們更需要一種趣味性更強的傳授知識的方式,因此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有助于將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學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如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提前下載相關單詞軟件,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運用軟件進行單詞的學習,將機械的單詞記憶轉化為形式多樣的游戲式的單詞記憶,這種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和記憶單詞的積極性,用這些方式進行英語詞匯的教學,教學效果明顯。在進行Drilling Practice時,可下載相應的App,采用人機對話,讓學生親身體驗與外國人進行實際交流對話帶來的成就感,讓他們樂于學英語,樂于用英語進行交流,感受英語的真正魅力,而不僅限于考試,從而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精心設計的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英語課堂中。因此,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稱之為有效教學。最后,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還應有相應的理論專業知識。掌握相關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和心理學知識,有助于教師遵循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設定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妥善處理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實現高中英語課的有效教學。
4.做好教學評價反饋。教學評價是對教學活動的校正和提升,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對學生的評價要以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現過程和結果的統一,對教學過程主要進行形成性評價。為了及時發現和補救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便讓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記錄學生學習成長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生的成長過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分析自己的不足和長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通過課堂活動給予學生及時恰當的評價,同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反饋過程也可以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不僅是簡單的效果評價,為了更好地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體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教師可以設置多種多樣的獎勵辦法,比如在小組表演活動后,評出“最佳表演獎”“最佳口語獎”“最佳創意獎”,為了鼓勵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共同完成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可以評選出“最佳搭檔獎”“最佳團隊獎”,為了鼓勵一些后進生,還可以評選出“進步獎”等。為了記錄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點滴進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總結,認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可建立個人英語學習檔案袋,讓學生真真切切地體驗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在進行形成性評價的同時,為了檢測教學效果,在章節結束時,對學生進行總結性評價,對知識和技能進行測試。
四、結語
筆者認為,高中英語課的有效教學首先是對目標的理清,教學目標不是簡單的成績提高,而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不應拘泥于固定的教學模式,只要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學習主動性,便可以大膽進行探索創新。當然,在目前的教學背景下,有效的課堂設計、學生的認知需求、教師的教學能力,這些基本教學的要素依然需要強化,雖說教無定法,但教學有規律,要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前提下,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陳曉端,張立昌.有效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杭寶桐.中學英語教學法(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劉立明.國外有效教學研究述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2(12): 40-42.
[4]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
[5]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