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欣雨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的旅游業也逐漸發展起來。當前,國際旅游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不僅可以增強處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環境的人們的交流溝通,而且還能夠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因此,國際旅游算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本文主要講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導游在旅游景點運用英語對外國游客展開相應的翻譯工作,其中的信息傳播是次要的,主要是為了能夠增強外國游客對中國文化、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的了解,從而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旅游景點;英語翻譯
一、 不同文化背景對旅游英語翻譯的影響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響下,旅游翻譯會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而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文化環境背景不同,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就有所不同。每個國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他們無疑都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例如,中國傳統文化擁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不僅幅員遼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而西方國家的人們受當地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會對同一事物展現出不同的想法。因此,在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下,展開的旅游英語翻譯是具有一定差異的,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在進行英語旅游翻譯時應該將當地的文化特色巧妙地融入其中。
二、 跨文化意識在旅游翻譯時技巧分析
雙語導游在對游客進行旅游景點的翻譯時,首先應該尊重他國文化,每個國家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異,例如我國認為紅色是一個非常喜慶的顏色,古代成親都會百里紅妝,婚服都是紅色。而西方國家則認為紅色代表著血腥暴力,而白色代表美麗圣潔,所以結婚的婚紗是白色。因此,雙語導游在向外國人翻譯我國的旅游景點時可以巧妙地利用翻譯來表達景點中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從而增強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認識。由此可知,在實際翻譯過程中應該要根據不同地區具有的獨特歷史文化來幫助外國友人理解中國的文化,從而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1. 跨文化意識與旅游翻譯融合策略。(1) 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策略。通常情況下,外國友人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會選擇到景區旅游的方式,而旅游英語中最基本的翻譯學習就是對景點的翻譯。它主要包括翻譯景點內的各個地名,一般雙語導游都會采用音譯的方式。例如我國的重慶、南京等地區就可以直接運用英語翻譯成Chongqing和Nanjing。但是由于一些地區無法采用音譯的方式,所以雙語導游在翻譯時可以采用音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翻譯,如東寶興路可以被翻譯成Dongbaoxing Road;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翻譯成 Who knows that every grain in the bowl,is the fruit of so much pain and toil。除此之外,我國還有許多地方都可以運用這種翻譯方法來表示,但是如果我國所有的地區景點都采用意譯的方式來進行翻譯,那么就難以有效地向外國友人傳達中國特有的信息,而且也不好解釋我國的歷史典故和各種傳說。
(2) 專用地名和通俗地名相結合策略。當前,我國大多數的旅游景點的名稱都是采用專用地名和通俗地名相結合的方式。而采用這種翻譯方式的原因是我國景區可以分為人文、自然這兩種類型,而且不同地區的旅游景區名稱各有其特點。比如我國四川地區的自然景觀九寨溝就可以被翻譯成Jiuzhaigou Valley,其中的 Valley就是通用名稱。而人文景觀就是指受到人類長期影響和作用的,最終使自然面貌發生顯著變化的景觀。人文景觀的翻譯也可以使用專用地名和通俗地名相結合的翻譯方式,因為這樣可以幫助外國友人有效地區分我國旅游景區的類別,從而增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
(3) 對單詞進行適當的刪減翻譯。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的差異,英文主要講究直接簡潔,而中文更多是寫意,會運用華麗的詞藻來表達相應的意向。因此,雙語導游在向外國友人翻譯中國旅游景區文化時,往往會給人很繁瑣的感覺。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雙語導游應該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修飾詞,讓英語翻譯變得更加簡潔直觀。外國友人通過簡潔明了的話語就能夠大概地了解曾經在旅游景區發生的經典小故事,從而促進中西文化的傳播。而這種翻譯方式不僅能夠科學合理地保留我國獨特的傳統文化特色,而且還讓翻譯變得更加簡潔、通俗易懂,增加人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例如,化劍為犁可以翻譯成Turns words into plough。
2. 運用跨文化意識對旅游景點名稱進行翻譯,讓游客體會其內涵。由于旅游翻譯這份工作不僅具有一定的嚴肅性,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所以雙語導游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與外國友人的交互求真。其中的交互指的是在翻譯的過程中向外國友人宣傳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利用當地景區的地域特色來展示真正的中國文化,同時也增強對外國文化的了解。求真就是指雙語導游在翻譯過程中帶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根據旅游景點帶有的中國文化來向外國友人表達其中的內涵,從而與外國友人做到互通互聯。另外,如果雙語導游在對旅游景點展開相應的翻譯時,采用上文提到的音譯或是意譯是無法向外國友人有效地表達其中的含義和背后故事的,所以雙語導游在實際的翻譯工作中應該形成跨文化交流意識,巧妙地結合音譯、意譯和直譯的方式,提升外國友人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從而對中國文化產生相應的認同感。例如,關于許仙和白娘子斷橋相會的故事被翻譯成:Meet me in The Broken Bridge,但是這種翻譯方式卻沒有表達出相應的意境,因為這一中國經典故事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背景。相傳,有一條白蛇和青蛇先后修煉成人。有一天,她們兩人一同來到西湖游玩,在來到斷橋時遇到了一個清秀的書生,白娘子此時心生情愫,所以小青就施法下雨。而許仙這時正好打著傘到湖邊乘船,發現白娘子和小青被大雨淋濕,所以就將自己的傘遞過去,自己卻任憑雨淋。最后兩人在小青的撮合下成了親,在西湖邊上開了一家藥店,治病救人。但是時間不長就被金山寺的法海發現,他覺得白娘子會為禍人間,所以將許仙騙去金山寺剃度出家。白娘子為救許仙只能水淹金山寺,但是由于白娘子馬上就要生孩子,所以法力不敵法海,在小青的保護下逃走,最后白娘子剛生下許士林,就被法海鎮壓到雷峰塔。這一凄美的愛情故事是由在斷橋相遇而開始的,所以斷橋相會逐漸成了西湖主要的打卡地。但是如果斷橋相會翻譯成Meet me in The Broken Bridge就無法體現出其凄美的感覺。
3. 運用跨文化意識合理選擇景點翻譯導游詞,使導游詞充滿專業度和人情味。為了能夠增強旅游景區的游客量,旅游景區的文案撰寫應該著重突出景區具有的獨特文化內涵。通常情況下可以引用我國經典的神話故事或是真實傳說等,然后再運用優美的語句來修飾。而導游在進行景區講解時一般都會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向游客講述景點的內容,但是往往這些故事中會含有我國古典文化的時代背景,所以如果導游只是向游客講述故事,而不講述故事后的文化背景和常識的話,那么游客是無法充分地了解故事背后的內涵的。例如泰山景點“十八盤”被翻譯為“18 sets of Tarzan”,但是如果游客還沒有觀看到十八盤的美景,在結合英文的想象后是無法將這一魅力充分表達出現的。泰山十八盤作為登泰山路上最險要的一段路程,總共有1633級臺階,兩邊的山壁仿佛被削去了一塊,陡峭地盤踞在路中間,從遠處觀看,就像天門云梯。另外,由于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審美差異性,所以在對景點翻譯時也需要考慮到這一點。例如,我國云南風景秀美。引人陶醉,其中的麗江古城、洱海、藍月谷、玉龍雪山等等都極具中國的審美意境,但是如果不考慮西方國家的文化語境而直接進行直譯,那么不僅不符合英文語言的行文習慣,而且還增加了外國游客的理解難度,這是因為外國游客在傾聽景點講解時,往往會代入自己的知識經驗或是本國的文化特征來進行思考。因此,雙語導游在向外國游客接受相應的景點時,應該結合中西文化的語境差異,選擇外國游客能夠輕易理解的詞語來進行表述。同時導游還應該將自己的導游詞變得更加具有人情味,更加符合特定的預期。這是因為一般導游詞都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導游在向外國游客介紹與其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時,就能夠向外國游客傳達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這就對雙語導游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滿足客戶的需求前提下,向其介紹我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特色。
4. 運用跨文化意識開展景點翻譯文化信息處理工作,減少跨文化傳播中的沖突和隔閡。在旅游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宣傳、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而外國友人來中國旅游也是為了學習了解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因此,為了能夠增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有效性,就應該消除文化歧視、種族偏見等不良想法,這對雙語導游的翻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需要運用跨文化意識開展景點翻譯文化信息處理工作,而且還應該盡量減少跨文化傳播中的沖突和隔閡。
5.運用跨文化意識翻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讓游客理解我國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中國擁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有趣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是由于中西方生活背景的差異化,所以即使外國游客知道我國相應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也無法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因此,雙語導游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外國游客介紹我國經典歷史故事的內容,但是在實際講述的過程中導游應該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采用直譯、音譯、意譯等翻譯方式來展開故事的講述工作。例如在翻譯漢武帝時,由于外國游客不知道漢武帝是誰,不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所以導游就可以在翻譯時融入跨文化交流意識,向游客講述與漢武帝相關的歷史故事,讓游客了解漢武帝在歷史中的地位、身份、功績等等,翻譯成英文就是Liu Che, Emperor of the Han Dynasty, was the seventh emperor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e was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strategist and poet。向外國游客這樣介紹漢武帝的身份就可以使其了解到漢武帝在當時為人們作出的貢獻,同時雙語導游還可以將跨文化交流意識與比較的方式相結合來展開相應的翻譯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旅游景點英語翻譯中帶有跨文化意識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它不僅能夠增強外國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而且還有利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曉娟.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3):177-178.
[2]郭燕.基于跨文化意識下的旅游英語翻譯思考[J].度假旅游, 2018(12):220.
[3]田闊.旅游英語翻譯中的文化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18):6.
[4]劉錦芳.通過旅游景點英語翻譯看中西文化意識[J].校園英語,2017(4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