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群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被廣泛應用至各個行業,尤其是財務管理工作。為了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企業應不斷創新內部財務管理模式,給予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支持。文章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創新對策,以期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管理;科學技術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7.189
1 前言
“互聯網+”時代中,科學技術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改變了企業以往的財務管理模式。為了適應變革,企業應創新財務管理理念與內容,建立完善的運行體系,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2 企業財務管理概述
財務管理工作主要統計分析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數據信息,為此后決策提供依據。且財務管理側重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在整個經營活動中處于核心位置,具備廣泛的內容與較強的控制功能。“互聯網+”時代下,企業應明確財務管理的目標群體,設置數據處理終端平臺,以確保互聯網技術與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
3 “互聯網+”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首先,財務管理模式不科學,受傳統財務管理思想的影響,大多企業更為看重經濟效益,忽視了財務創新工作,且并未制定可行的創新制度與監管模式,無法發揮財務管理效用。其次,財務管理目標單一,當前我國大多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依然只關注成本預算與資金管理,沒有緊跟互聯網的發展腳步,管理思維、管理制度比較陳舊,無法發揮財務分析作用。再次,沒有建立健全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引入“互聯網+”技術后,企業很多操作都需要經過互聯網平臺,增大了風險發生概率。同時,企業并未建立健全的內部監控機制,以致資金把控不嚴,賬目混亂。最后,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較低,缺乏財務創新意識。同時,財務人員沒有遵循“互聯網+”的發展要求,數據分析與報告整理能力較差,無法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有效融合“互聯網+”技術。[1]
4 “互聯網+”時代下財務管理創新對策
4.1 創新財務管理理念
財務管理理念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具備指向性意義,以往傳統的財務管理理念已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腳步,為了保證財務管理創新效果,企業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有效創新。首先,應設定可行的財務管理目標,不能僅單一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企業應科學利用財務資源,將信息技術與財務數據進行有效融合,保證財務管理效率。其次,應實行零運營資本管理理念,高效傳遞財會信息,在把握市場機遇的前提下,提高資本利用率,全方位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降低運營成本。最后,應形成財務安全管理理念,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強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認識到會計信息傳遞風險,并強化安全技術建設力度。
4.2 創新財務管理模式
首先,應豐富財務管理模式,適應社會多元化發展,并制定系統可行的財務處理體系,通過多樣化的財務管理系統,挖掘更多價值信息。同時,還應構建智能預算管理系統,融合互聯網技術與財務數據,在更新歷史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市場演變情況編制資金預算方案,提高財務管理工作質量。
其次,建立共享服務中心,通過網絡建立財務服務中心,利用平臺綜合財務業務數據、采購數據以及人力資源數據,實現資源共享。財務共享中心納入了人力資源、財務信息、業務數據、信息技術以及市場采購等內容,屬于財務、業務一體化的共享中心。隨著“互聯網+”的不斷融入,企業財務必須實現精細化管理,此時企業應利用共享服務貫徹落實管理會計職能,解決財務重構與梳理管理問題,減少財務人員工作量,使其將更多精力投入至業務管理工作中。因此,企業應由以下五個方面形成財務共享模式,保證創新效果:其一,企業財務共享平臺主要進行重復性的財務工作,無須拋棄原有的財務系統。以往基礎會計工作包括固定資產、應收應付、總賬報表以及薪資核算等模塊,這些工作較為分散,運行效率較低,而引入共享管理模式,可以創新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資金共享過程中,引入銀企直連與資金使用軟件,集中支付資金;其二,應在共享服務中心納入費用報銷與報賬系統,通過新增軟件產品提高運行效率;其三,應在共享服務中心流轉異地原始單證,嚴格執行審批流程,解決原始單證問題。同時,還應將影像管理系統納入共享服務軟件,利用掃描系統、二維碼、影響系統以及條碼等工具,掃描單證轉化為影像文件,并傳輸至共享服務中心;其四,共享服務理念的引入改變了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為了支持共享服務中心作業,應設定專門的軟件工具與模塊,通過獨立平臺運行收款單、付款單、資金收付款以及報銷單等業務單據;其五,大型企業在建立共享服務IT系統時,應統一業務與財務工作,保證業務系統與財務共享平臺的集成性,發揮單據流轉效果,促進共享服務的有效開展。當前部分企業在開展財務共享工作時更為重視共享理念,忽視了管控工作,阻礙了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財務管理包括數據采集、交易處理以及績效結算等方面,通過財務共享系統,可以單獨列出事務化且工作量較大的工作,降低占比,使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將更多精力用于決策與績效管理工作,保證財務監控效果。[2]
最后,應建立在線財務管理模式,結合電子商務與財務管理工作,準確把握時代的發展方向,借鑒其他企業經驗完善在線管理模式,保證合理分析,真正提升電子商業在線交易的穩定性與科學性。除此之外,還應建立實時監測系統,為電子商務在線交易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4.3 創新財務管理機制
當前部分企業并未制定科學系統的財務管理機制,為了提高財務管理效果,保證運行效率,企業應以自身發展特點為基準,制定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助力經濟效益的提升與財務積累。具體而言,企業制定財務管理機制時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其一,應科學定位企業的發展目標,保證管理質量與成效,為財務管理人員開展任務提供可行依據。“互聯網+”運營模式下,企業應改變以往的發展戰略目標,提高自身財務數據處理能力與網絡技術應用能力,明確監管目標與要求;其二,應優化財務管理流程,當前我國大多企業缺乏科學合理的財務管理機制,工作流程比較混亂。為了保證財務管控效果,企業應減少財務管理中不必要的工作流程,簡化運行機構,最大程度地降低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比如企業應優化企業財務、業務以及決策流程,改變部門間界限,為財務管理細節制定清晰簡約的發展目標;其三,應建立良好的風險保障機制,企業應清楚認知自身存在的財務管理風險問題,據此建立可行的財務風險保障制度,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運行。“互聯網+”發展模式下,企業應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技術的關鍵作用,并警惕虛擬網絡可能會帶來的潛在風險,最大程度地降低財務安全隱患的發生概率。除此之外,企業還應傾聽專業風險保障人員提供的建議,增強財務管理的安全性與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