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彤 李晨澤
摘 要:后澆帶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其關乎著建筑項目質量的好壞。因此,加強后澆帶施工尤為必要。本文闡述了后澆帶的重要作用和后澆帶施工技術,并重點分析了后澆帶施工的質量控制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后澆帶;施工技術;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中圖分類號:TU7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68(2021)11-0098-03
Analysis on Quality Control Points of Post Cast Strip Construction
HUANG Tong LI Chenze
(China Construction Seventh Engineering Bureau Co., Ltd.,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Post pouring bel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 cast strip.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t role of post cast strip and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st cast strip, and analyzed the quality control points of post cast strip construc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post cast strip;construction technology;construction quality;control points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我國建筑領域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總體建設水平大幅提高,高層建筑工程項目也不斷增加。作為住建項目必不可少的部分,后澆帶技術直接關乎建筑項目的質量,因此,該項工藝需要引起建筑人員的特別關注。通常情況下,地理條件不同,建筑物項目區(qū)域溫度條件也不盡相同,因此,在后澆帶具體施工過程中,要根據(jù)施工環(huán)境進行適當改進。只有掌握后澆帶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要點,才能更好地保障建筑項目整體質量,進一步推動建筑領域的健康發(fā)展。
1 后澆帶概述及其主要作用
在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晝夜溫差及不均勻沉降等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建筑物發(fā)生變形。而通過利用后澆帶法,即先把建筑物分段施工,中間留出約2 m的后澆板帶位置及連接鋼筋,待各分段結構封頂并達到基本沉降量后再澆筑中間的后澆板帶部分,以避免不均勻沉降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而確保建筑物建成之后的裂縫修復能力。
在建筑物建設項目中,后澆帶主要起到兩方面的作用。
第一,穩(wěn)定因沉降差異而造成的房屋結構變形。在建筑物建設工程中,當將建筑物的結構規(guī)劃成整體時,需要考慮建筑材料的凝固情況。具體而言,在混凝土混合物固化過程中,部分物質的密度較高,從而形成沉降問題,進而造成澆筑凝固之后位于不同位置的混凝土的密度也不相同,而后澆帶施工可以較好地處理沉降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將地基和建筑結構分開,在完成主體施工之后再采取澆筑施工方法將地基和建筑結構連接為整體[1]。
第二,避免施工過程中因溫差過大引起的結構收縮應力等相關問題。建筑項目規(guī)模一般較大,施工耗費時間長,存在跨季節(jié)的特點,易受溫差影響,并且在澆筑混凝土后約300 d內,混凝土易出現(xiàn)硬化和收縮的現(xiàn)象。在施工中設后澆帶,是在過長的建筑物中,每隔30~40 m設寬度為700~1 000 mm的縫,縫內鋼筋采用搭接或直通加彎做法。留出后澆帶后,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小了收縮應力。
2 后澆帶施工技術分析
2.1 技術分類
后澆帶技術通常可以劃分成以下幾類:①沉降后澆帶,主要用來解決高層建筑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等問題;②溫度后澆帶,主要是為了防止因溫度差異而引起的壁縫問題;③收縮后澆帶,為解決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強度增長過程中因溫度變化、混凝土收縮等產生的裂縫,以達到釋放大部分變形,減小約束力,避免出現(xiàn)貫通裂縫而設置。
2.2 后澆帶設置的要求
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后澆帶的布設間距應確保處于30~40 m,寬度宜為800~1 000 mm,這有利于工程的后續(xù)施工。設計圖紙時,必須根據(jù)墻板厚度設置后澆帶的接縫寬度:當墻板厚度大于200 mm時,接縫寬度可以設置為800~1 000 mm;當墻板厚度小于200 mm時,將接縫寬度設為800 mm[2]。在地下室地板上安裝后澆帶時,當?shù)匕搴穸葹? 000~1 500 mm時,接縫寬度需要設置為1 000 mm;當?shù)匕搴穸却笥? 500 mm時,接縫寬度設置為1 200 mm。
按照允許斷面百分比的相關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應最少在2個橫截面上布設后澆帶,且需要將其安裝在結構內力較小的地方,保障結構整體的可靠性。此外,不同位置上的后澆帶在布設時需要連通[3]。與此同時,應根據(jù)所連接的墻板的特定厚度來考慮連接處后澆帶的斷面形狀。通常情況下,斷面形狀包含3類:一是直縫,二是凹形或多邊凹形,三是垂直對稱的槽形或階梯形。根據(jù)墻板厚度的差異,需要把斷面設計成對應的形狀。具體來說,若墻板厚度超過600 mm時,可以制成凹形或多邊凹形;若墻板厚度處于300~600 mm,可以制成上下對稱的槽形或階梯形;當墻板厚度小于300 mm,可以制成直縫形式。此外,當選擇不同的后澆帶類型時,則所對應的鋼筋處理方法也有所差異,主要有2種鋼筋處理的方法:斷開連接或滲透。選擇沉降后澆筑帶時,鋼筋會被貫穿[4];選擇伸縮式后澆帶時,斷開鋼筋。若鋼筋在斷裂過程中沒有斷裂,則極易使鋼筋旁邊的混凝土收縮并且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進而形成拉伸應力和裂縫,最終會使結構的拉伸承載能力有所下降
2.3 后澆帶的施工要求
第一,后澆帶混凝土需要采用無收縮的混凝土進行澆筑灌實,最好再摻入有早強減水作用的外加劑。非收縮混凝土通常與膨脹水泥混合,它還能與具備膨脹效果的普通硅酸鹽水泥按相應比例混合,這樣混合后的混凝土不會收縮,并且強度等級超過之前的混凝土[5]。
第二,在現(xiàn)場施工之前,必須先對混凝土進行試配,以找到合適的配合比,并對其效果進行測試。在混合過程中需要小心謹慎,并且澆筑時要嚴格依據(jù)相關規(guī)范,在施工時還要檢驗混凝土的強度和硬度。
第三,在開始澆筑之前,要確定科學合理的澆筑時間,通常應結合所使用的后澆筑帶的類型來充分考慮澆筑時間。水泥的類型、水灰比以及特定的施工溫度等因素均會影響澆筑時間,因此,澆筑時間應結合完成相應混凝土收縮所需的時間來確定,通常在澆筑施工完成2個月后再開展后澆筑混凝土施工。若工期較緊,應在澆筑完成后1個月進行澆筑。對于先進行澆筑的混凝土,完工之后應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例如,覆蓋頂部,用磚石或臨時欄桿保護周圍環(huán)境,以盡可能避免鋼筋因踐踏污染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也可以較好地防止后澆帶中出現(xiàn)一些垃圾。
第四,在混凝土澆筑施工之前,考慮到結構穩(wěn)定性與應力情況,通常不能拆除跨度內相應梁和板的支撐結構和模板。在后澆筑混凝土施工之后,待混凝土的強度滿足設計強度的75%以上時,才可以將其拆除,在拆除過程中,應該先拆上面再拆下面。
第五,澆筑完成后,應在規(guī)范規(guī)定的時間間隔內進行觀察及監(jiān)測,同時還要對有關數(shù)據(jù)和沉降觀測數(shù)據(jù)進行記錄,做好混凝土養(yǎng)護工作,確保后澆帶的質量。養(yǎng)護時,需要結合季節(jié)情況來具體操作,冬季溫度較低,最少需要養(yǎng)護一個月,主要采取保溫措施,防止混凝土凍融;夏季氣溫較高,需要的養(yǎng)護時間比較短,但要需要注意防止陽光直射,及時進行濕潤,確保項目施工質量。
3 后澆帶施工技術質量控制的要點
3.1 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案
為科學指導后澆帶施工過程,保障施工質量,通常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技術方案。在制定施工技術方案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并結合實際情況,以確保施工工藝的規(guī)范性和標準性。每個施工環(huán)節(jié)均需要有細致的施工計劃,以保證各個施工階段能有效連接,同時明確施工內容和要求,從而進一步提升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水平[6]。
3.2 選用質量達標的防水材料
后澆帶大多處于建筑物的連接位置,因此必須保障后澆帶的防水性。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必須按照相關質量要求選擇防水材料。例如,選擇的橡膠止水帶、復合防水卷材等材料要求質量達標,且要求滿足具體的設計尺寸。
3.3 制作適宜的模板
結合施工項目的具體要求,在模板預設置時,有必要認真分析剛度情況及整體穩(wěn)定性,改善鋼支撐的性能[7]。只有如此,才能在住建項目實施過程中較好地解決荷載問題,并為后澆帶施工提供有利的環(huán)境。通常來說,對于后澆帶模板的制作通常需要依據(jù)接口進行現(xiàn)場操作。生產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后澆帶上鋼筋的尺寸、間距。模板上要求開2個加強孔,以利于鋼筋的固定以及穿透。同時,要考慮模板安裝的位置及設計要求,防止模板連接發(fā)生縫隙問題。木模板的內部應該打磨光滑,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先灑水,使其保持濕潤,同時使用適量的脫模劑,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xiàn)蜂窩狀。
3.4 注重后澆帶的防護工作
為了盡可能提高建設項目的施工質量,增強后澆帶使用效果,施工人員要注重做好后澆帶的防護工作。首先,在后澆帶縫的兩側或者兩端設定擋水磚,或者在其內壁上用防水砂漿涂抹,以實現(xiàn)防護的目標。其次,采用性能好的砂漿,在后澆帶附近規(guī)范有效地安裝防水帶,并且認真剖析附近環(huán)境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以確保后澆帶防護的正常有序開展。
3.5 強化施工過程的質量監(jiān)督管理
為了有效控制后澆帶施工質量,應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監(jiān)督管理體系,可成立施工技術質量監(jiān)督管理小組,對后澆帶現(xiàn)場的各個施工工序進行監(jiān)督管理,一旦發(fā)現(xiàn)操作不規(guī)范,要及時糾正,確保施工質量[8]。
4 結語
隨著建筑領域的發(fā)展速度越來越快,社會大眾對建筑項目的質量及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后澆帶施工作為建筑項目的重要一環(huán),不僅能夠對施工中出現(xiàn)的各種裂縫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而且能夠對工程整體結構安全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在后澆帶施工過程中,要明確該技術的內容及分類,并根據(jù)后澆帶的使用目的選擇合適的類型,嚴格按照施工要求及工藝進行精細化施工,同時要加強對后澆帶施工過程質量的監(jiān)督管理,以進一步提高建筑項目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張慶,胡培,郭羽佳.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建筑知識,2017(13):86.
[2]賈冬梅.后澆帶施工技術在房建施工中的運用[J].中國住宅設施,2019(11):94-95.
[3]張永軍,鄭兵.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分析[J].安徽建筑,2014(3):64-65.
[4]劉立臣.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5):994-995.
[5]劉義,李鵬,李燦峰.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9(10):145-146.
[6]曹軍.地下室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1):182.
[7]賈勇.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要點探討[J].江西建材,2017(1):73.
[8]黃武云.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15(增刊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