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孝聽
一點一滴改善人居環境,一言一行成就美麗鄉村。
長期以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既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所在。蘇州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探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紅黑榜”制度,促使各村積極作為、創新實踐。
相城高新區(元和街道)莫陽社區在新農村建設中表現突出,轄區內施埂新村榮登“紅榜”。從低矮的農居到參天的高樓,從顛簸的田間小路到寬廣的高架,從傳統農業到多種產業共同發展,20年來,莫陽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瞄準弱項難點,大力破舊立新
走進莫陽社區,美不勝收的植物園、依水而建的酒家、生態休閑的垂釣中心、人聲鼎沸的農貿市場、活力四射的體育學校……一個集生態、休閑、教育、生活于一體的美麗鄉村展現在記者眼前。
楊惠志,元和街道莫陽社區黨委書記,作為莫陽社區的“領頭雁”,他在基層工作中,細致考慮鄉村發展建設,帶領大家激活鄉村活力,讓文明新風吹遍美麗鄉村。
據了解,2009年莫陽社區啟動區域拆(搬)遷至今,較好地完成了汽車城、太東路、歇墩郎中環高架、南天成路、凌霄園等多地的拆(搬)遷安置任務,使重點項目建設得以快速建成,為地方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夯實基礎。
原來零散的魚塘上,如今京滬高鐵動車組列車奔騰駛過;低洼的農田里,櫻花園、中國花卉植物園坐落在此;相城國際汽車城拔地而起,吸引了保時捷、賓利、寶馬、奔馳等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入駐,使相城人民買車有了更多的選擇。
近年來,莫陽社區瞄準弱項難點,大力破舊立新,為創建美好家園而不懈奮斗。以楊惠志為代表的村干部,作為最基層黨組織的領導者,最基層村集體的帶頭人,肩負著建設文明美麗鄉村的重任,讓一幅幅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畫卷在莫陽社區徐徐展開。
黨建引領,貫穿社區服務和建設
楊惠志扎根新農村建設二十載,曾轉戰于多個社區,基層工作經驗豐富。在調至莫陽社區后,他充分發揮自己的工作熱情,通過一系列活動舉措,為莫陽社區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莫陽社區始終以黨建為引領,貫穿社區服務和建設。2020年成立“‘陽光路’關愛老人”書記項目,通過送服務、送關愛、送活動等形式多措并舉,對以社區老年人為主的群體開展暖心服務;通過支部與網格化相結合的模式,以“銀鄰先鋒”為品牌開展各類黨建活動,在過渡房設立“莫陽社區黨建服務站”,強化黨建服務力度;社區以“睦鄰黨建”第七聯盟為平臺開展黨建特色活動,以網格化為抓手,有效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楊惠志說:“如果居民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難,都可以積極向社區反映,莫陽社區將會積極做好幫扶工作。”
過去,莫陽社區零星散落了不少家庭小作坊,村民忙于小作坊經營,對于村莊人居環境都不太關心。為此,莫陽社區開展了一系列協商搬遷和環境整治工作。楊惠志告訴記者,淘汰整治“散亂污”企業,既能為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還能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騰挪和預留空間,必須盡全力做好這項工作。截至目前,莫陽社區已累計完成11個批次的動遷安置任務,共動遷農戶1375戶、企業363戶。
在楊惠志的帶領下,莫陽社區先后被評為“蘇州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相城區廉潔文化建設示范點”“相城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和“江蘇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區”“江蘇省級創業型社區(村)”等。
一場蝶變,“臟亂差”農村榮登“紅榜”
在施埂新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工作中,“給居民一個美麗、干凈、整潔的鄉村新風貌”是楊惠志的初心所在。
自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來,整潔有致的菜園,干凈清爽的馬路,生動有趣的墻繪……施埂新村在鄉村文明建設中進行了一場蛻變,現今就宛若一幅畫卷點綴在江南大地上,而這幅“畫卷”得以形成離不開楊惠志等基層干部的細致“描摹”。
莫陽社區以通過支部加網格的工作方式,廣泛宣傳發動,對施埂新村存在的問題進行逐一排查,列出清單,掛圖作戰。“我們按照規范化鄉村建設相關要求,對施埂新村進行了一系列改造措施,主要包括對河道進行清淤,改造污水管,對河岸邊違建進行整治,拆除違章大棚,清理圍欄外沿河菜地,組織制作墻面彩繪以及改建停車場等。同時,通過村莊內菜地設置木樁柵欄,為弄堂安裝精巧小門。”
記者了解到,除了外部環境建設,施埂新村還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實施長效管理,積極培養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推動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從自家做起,為改善全村人居環境獻策出力,共同努力打造干凈整潔、安全舒適的村莊環境。
楊惠志表示,未來,莫陽社區將繼續在“深”上練好真功,在“實”上打牢基礎,做好人居環境的“整”和“治”,為締造美麗鄉村、塑造居民美好生活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