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心蕊
隨著互聯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深入,利用網絡獲知外部世界大事小情,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等渠道參與事件討論逐漸成為了公眾的網絡行為習慣。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9.9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0.4%。中國網民數量龐大,網絡對于社會輿論的影響也日漸顯著。公眾在網絡上自由發表自己對社會問題、突發事件的看法,不同的態度、意見、情感等集合起來形成的網絡輿情對官方決策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本文對近二十年的新媒體網絡輿論研究進行了梳理,并利用citespace知識圖譜解析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發展趨勢。
本文數據主要來自中國知網CNKI,為保證文獻的精確度,以“新媒體”及“網絡輿論”為搜索關鍵詞,共搜索到期刊文獻1326篇,來自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文章共205篇,數據采集的最后時間為2021年3月15日。
文獻量數據呈現與分析。根據調查,國內關于新媒體輿論的研究最早出現于2001年,之后幾年雖也有相關文章出現但數量極少,從2008年開始相關學者逐漸重視該領域的研究,具體文獻量如圖1所示。

圖1 國內新媒體輿論研究發文量
從圖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8年發表的文章并不多,這是因為在這一時期我國傳統媒體正處于發展的巔峰時期,新媒體雖然已經出現,但學界還未清晰認識到其在輿論領域的影響。如今,互聯網新媒體大量出現,傳統媒體面臨著向數字化轉型的機遇期,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了新媒體對輿論帶來的正面或負面作用,并在迅速展開了較為細致的研究。雖然對該領域的研究在2020年有所下降,但從2021年第一季度的研究成果數量來看,仍然無法判定國內對新媒體輿論的研究呈下降趨勢。
發文基本情況分析。出于citespace軟件功能限制,本文從中國知網數據庫獲得近二十年國內關于新媒體輿論研究領域的發文期刊和發文機構的可視化數據圖,如圖2和圖3所示。

圖2 文獻來源期刊分布(來自CNKI)

圖3 發文機構分布(來自CNKI)
如圖所示,刊登相關領域文獻量排名前三的期刊是《現代傳播》《湖北社會科學》和《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而國內關于新媒體輿論研究的文章大多來自于本土高校,中國傳媒大學文獻量占比最高,其次是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由此可以看出,老牌新聞傳播專業院校是研究新媒體輿論的重要機構。
本文主要運用citespace軟件對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定量分析,識別并顯示研究關鍵詞等因素,以可視化圖形清晰展現新媒體領域網絡輿論研究的發展現狀、趨勢和熱點。通過關鍵詞共現、關鍵詞聚類、關鍵詞突現三方面的直觀呈現,綜述國內關于新媒體輿論研究在不同時期的研究主題,以期為后續其他學者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共現分析。本文基于citespace軟件功能,將國內相關領域研究的關鍵詞做成可視化知識圖譜,以清晰地展現近二十年研究關鍵詞的分布情況。如圖4所示,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節點大小反映關鍵詞出現的頻次,不同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這些關鍵詞在同一篇文獻共同出現,共現的次數越多,連線越粗,而且連線的顏色代表第一次共現的年份。每個關鍵詞外圍都存在不同顏色的圈層,每一層圈層的寬度代表著關鍵詞在相應顏色的年份出現的頻次,頻次越高,寬度越大。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國內研究主要以“新媒體”“輿論引導”及“輿論監督”為探究新媒體輿論領域的熱點和重點。

圖4 新媒體輿論相關研究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4右側部分是為了更加清晰地呈現關鍵詞數據而加工而成的知識圖譜。從圖中顯示的關鍵詞來看,此領域研究涉及不同性質的媒體、研究理論、媒介融合背景等方面,而且能夠看出這些關鍵詞大多聯系緊密,經常出現在同一篇文獻中被研究分析。其中,用星號標注的關鍵詞,即“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論”“輿論引導”及“輿論監督”的中介中心性最高,也就意味著相關主題的研究可能是未來發展的新興趨勢。而從實際的研究來看,新媒體時代的網絡輿論引導和輿論監督問題的確是學界研究的重點主題。
關鍵詞聚類分析。聚類圖譜是將關系緊密的關鍵詞進行聚類,并把同一聚類中最為顯著的關鍵詞作為該聚類的標簽。如圖5所示,系統自動生成了序號為0-6的共七種標簽,序號越小,表示聚類的規模越大,其所包含的關鍵詞越多。這些標簽分別是“對策”“新媒體輿論”“新媒體時代”“策略”“新聞輿論工作”“主流媒體”和“意識形態”。由此可以發現,國內學者在研究新媒體背景下的輿論問題時,更傾向于提出有關輿論的實行策略,也有學者通過研究此類問題來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指導,或者是重點研究以主流媒體為代表的傳播者在網絡輿論傳播中的作用。

圖5 新媒體輿論相關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
如表格1所示,序號為 1、2、4、5、6 標簽的 silhouette指數大于0.7,也就是說這些聚類是成功的,但是由于關于“意識形態”聚類的size指數小于10,因此目前沒有分析的價值。也就是說,處于“新媒體輿論”“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及“主流媒體”聚類內的成員之間聯系程度十分緊密,而且從表格可以看出這些關鍵詞共同出現的時間大都為2015年。因此,可以判斷學界在2015年對新媒體輿論的研究呈現全面開花、大力發展的趨勢

表格1 聚類成員之間緊密程度表
關鍵詞突現分析。關鍵詞突現圖譜十分有利于分析研究的前沿趨勢。從圖6可以看出,國內早期更加關注媒體輿論監督及傳統媒體等方面的問題,后來轉向新媒體語境下的社會輿論問題,但仍然關注傳統媒體對于輿論的影響。直到近幾年,學界開始根據融媒體的時代背景,將研究的重點放在新出現的輿論現象,如輿論反轉,并積極提出相應的策略來應對輿論亂象。

圖6 新媒體輿論相關研究關鍵詞突現圖
根據圖中數據,“傳統主流媒體”的關鍵詞突現強度最強,且突現的時間最長,這說明該研究主題成為了2009年到2014年的重點研究對象,并隨著新媒體社會不斷出現的新特點,圍繞“傳統主流媒體”產生新的研究方向。通過對該時間段發表的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發現有不少學者指出傳統主流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輿論監督功能弱化,新媒體對傳統媒體“把關人”作用及議程設置功能的沖擊以及傳統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責任等方面問題。總而言之,這一時期的文獻主要圍繞傳統主流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實現轉型以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與監督責任。由此可證明,“傳統主流媒體”的確是該時期研究發展的重要主題和轉折點。
通過citespace知識圖譜的可視化分析,可以判斷國內關于新媒體背景下的輿論研究仍然主要圍繞“新媒體”“輿論引導”“輿論監督”等主題,并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變化及輿論傳播中出現的新現象而向“輿論反轉”“政務新媒體”“媒介融合”及“自媒體”等主題延伸,形成了較為系統、全面的新媒體網絡輿論研究脈絡。目前,我國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研究主要呈現以下三種趨勢:
“三微一端”成為研究新視角。“三微一端”指的是微信、微博、微視頻及手機客戶端,這些都是當代人參與社會事件意見表達的重要工具,也是網絡輿論產生的重要載體。近幾年,學者們高度重視這些平臺中形成的網絡輿論和輿情,并對其持續展開研究。不同的學者基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研究網絡輿論傳播渠道、群眾參與過程、網絡輿論引導與監督等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鑒于短視頻發展勢頭迅猛,由短視頻引起的民眾討論及主流媒體進駐短視頻平臺引導監督輿論現象也是學者密切關注的研究主題。因此,以“三微一端”為典型代表的新媒體成為了新時代學者研究網絡輿論新視角。
官方和民間輿論場成為研究新陣地。當前學者對于官方輿論場的研究主要圍繞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對于輿論引導和監督的正面作用,而對于民間輿論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媒體快速發展而導致的輿論亂象,探求肅清民間輿論場和正面利用民間輿論場打造綠色網絡空間的有效策略。毫無疑問,新媒體的發展促使官方和民間兩種輿論場的形成,學者分別從主流媒體打造的官方輿論場和互聯網環境下公眾形成的民間輿論場出發,研究新媒體時代官方輿論場議程設置功能和民間輿論場意見領袖輿論引導功能,并從兩種輿論場的碰撞和融合出發,分析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發展的新現象、新特點、新對策。
新聞輿論“四力”成為研究新方向。新聞輿論“四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來的理論,不僅為新聞輿論工作明確了著力點,同時也為學界研究新媒體時代網絡輿論提供了新方向。新聞輿論“四力”包括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眾多學者基于新媒體網絡輿論的傳播現狀,圍繞新聞輿論“四力”理論,提出了各種提高主流媒體在網絡輿論形成過程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策略。但層出不窮的輿論反轉、輿論極化、輿論暴力等亂象的現實證明,目前提出的相關對策雖然存在一定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但對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方面收效不大。因此,如何切實有效提高新聞“四力”以推動網絡輿論健康發展,仍然是未來新媒體網絡輿論研究的重點。
總而言之,通過對國內新媒體網絡輿論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不難看出我國對于網絡輿論的研究已經趨于系統化、全面化,內容涉及輿論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途徑和傳播效果等方方面面。但無法否認的是,國內對于此領域的研究趨于同質化,新媒體網絡輿論研究逐漸陷入了僵局。希望未來我國能夠基于網絡輿論傳播實踐,不斷豐富和創新理論,開辟新的研究視角,尋求解決我國當前輿論亂象的新策略,以實現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論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