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童聲里的中國”創研活動基地,江蘇 南通 226300)
喜迎建黨百年盛典,第十屆“童聲里的中國”活動以“童心向黨”為主題舉辦歌謠創作大賽,得到全國少年兒童的積極響應。近日,望著前來參加歌謠作品分享會的小朋友們活潑可愛的身影,聽著他們歡天喜地的歌聲與微笑,我的心里深切地感嘆:“童聲里的中國”十五歲啦!如同一個嬰兒長成了朝氣蓬勃的英俊少年!回顧活動發展歷程,猶如打開一本色彩斑斕的畫卷,童謠、童詩、童歌,兒童戲劇、影視、文學、書畫,童真童趣,靚麗馨香,是奉獻給孩子們最好的禮物。
今年第十屆“童聲里的中國”少兒歌謠創作大賽,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童謠、童歌作品7 萬余件,評選出獲獎童謠300 首,最佳校園歌曲10 首。七一前夕隆重舉辦獲獎作品分享會,隨后舉辦優秀歌謠進校園傳唱活動,吸引更多少年兒童廣泛參與,為建黨百年獻禮。
回想創辦首屆“童聲里的中國”活動,那是在2006 年。幾位文化青年到學校調研,發現課余吟唱的歌謠還是幾十年前傳下來的,甚至還有灰色兒歌。契合孩子身心發展和時代特點的新兒歌十分匱乏,孩子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顯然得不到滿足。于是,我們發出新童謠創作的倡議,得到來自全國的百位教育家、藝術家、文學家的簽名支持。
首屆“童聲里的中國”新童謠唱響榮辱觀征集活動從通州發起,立即得到各地的響應,共收到稿件1.23 萬件,評出100 首最佳童謠出版專集在北京首發。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題詞“知榮辱、樹新風、揚正氣、促和諧”,并出席大會做重要講話。時任國家文化部部長孫家正題寫“童聲里的中國”,以優美詩句賦予活動的深刻含義:童聲,純美的天籟之音。歌聲、書聲、笑聲、成長拔節聲、報國的心聲,匯聚成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感和成長力量。接下來的新童謠傳唱在通州率先展開,各學校班班投入、人人參與。隨后,在北京、南京、蘇州、長春等地展開。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媒體相繼報道,活動效應輻射全省全國。第二屆以“祖國獻您一首詩”為專題,創作愛國詩歌,為建國60 周年獻禮;第三屆以“唱支歌兒給黨聽”為專題,征集愛黨頌歌,為建黨90 周年獻禮;第四屆以后的專題包括:中國夢少年夢、核心價值觀、文明禮儀伴我行等。十五年來,“童聲里的中國”每一兩年舉辦一屆,形成系列活動,吸引了江蘇省7000 多所中小學廣泛參與,得到了全國各地的積極響應。共創作歌謠作品42 萬余件,一輪輪創作和傳唱熱潮,激勵億萬少年兒童在道德和藝術相融合的實踐體驗中健康成長。2017年,童聲品牌活動得到中央文明委的隆重表彰!
探索實踐告訴我們:活動能成功能推廣,具有四條基本經驗:一是鮮明主題定向,緊扣時代脈搏;二是多樣實踐活動,吸引孩子參加;三是精美藝術成果,分享精神食糧;四是盛大推廣活動,激勵健康成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牢牢把握先進文化方向,增強文化自信,注入生機活力,拓展活動創新和精品鑄造,由嘗試探索走進基地孕育階段。
2014 年,“童聲里的中國”少兒藝術創研活動基地在通州建立,成為童聲品牌的成長標志。從整合資源、促進發展到提升品質、做大做強,以孕精品、育新苗為重心,豐富活動內容,拓展實踐平臺,加強交流研究。擁有1 個童聲展廳,1 個童聲劇場,57 個功能室。設兒童音樂、兒童文學、兒童影視和少先隊創研活動四大中心,承載創作、研究、展演、培訓四大功能。設曹文軒、薛梅等4 個名人工作室,領銜開展少兒藝術創研活動。同時,通州區實驗小學、通州小學、金沙小學等作為實驗學校,承擔“童聲”實驗任務;還有南通忠孝文化園、南通金土地農業生態園、南通洲際綠博園、南通鮮花小鎮4 個實踐活動地,項目有道德、科普、農耕、健身、游樂等。“童聲基地”組織機構健全,積極發揮基礎性孕育功能,不斷擴大和輻射教育感染作用,形成多方參與的良好態勢,彰顯“童聲”品牌的生命力和生長力。
不久前,浦東干部學院王石泉教授在參觀考察“童聲基地”時認定:“童聲里的中國”品牌活動作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典型案例,向全國推廣。
在活動現場,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金波形象而精辟地點贊,贏得全場一片掌聲。他說:1.小城市,辦出大好事。通州舉辦的活動是為通州兒童的,也是為全國兒童的文化需求,是一件弘揚正能量的大好事。2.小作品,融化大道理。童謠童歌是微型文學作品,幾句短語,朗朗上口,滴水見太陽,喜聞樂見,易懂易行。3.小朋友,點染大環境。小朋友是社會環境的小人物,然而童聲活動點亮了童心,也點染了文明建設工程,產生良好社會效應。
我深切感到:活動的創新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保障條件:政府扶持,專家支撐,多部門配合,學校、家庭、社區響應。
今年5 月,以愛和陽光為主題的兒童電影《向日葵中隊》在通州完成拍攝,成為“童聲里的中國”的又一個文化精品,引來廣大少年兒童的熱烈反響。由此我發現:現代孩子的文化需求是多彩多樣的,我們活動的創新發展,就要在多元社會環境下,把握兒童心理特征,捕捉兒童的興趣點和注意點,不僅要有喜聞樂見的少兒歌謠,還要有精彩紛呈的兒童戲劇、動漫影視、兒童文學、兒童書畫等多元化藝術成果,給廣大未成年人奉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為現代兒童需求服務,“童聲里的中國”涌現了眾多充滿時代氣息、體現童真童趣、催人向上向善的優秀作品,先后出版《核心價值觀沐浴我成長新童謠精品集》《唱響榮辱觀新童謠精品集》《祖國獻您一首詩兒童詩精品集》《成長的歌謠獲獎作品集》等20 余部。同時,創辦全國首個少兒詩歌刊物《少年詩刊》,為少年兒童搭建詩歌創作與交流推廣的平臺。
為現代兒童需求服務,“童聲里的中國”探索新載體、新領域、新途徑,構筑藝術實踐的多種平臺,策劃、發起、承辦多項全省全國的大型少兒藝術展演評比活動。央視“大手牽小手”欄目走進“童聲基地”,錄制“童聲里的中國”優秀少兒節目,作為六一特別奉獻。創意發起“全國兒童音樂優秀創作獎”頒獎展演活動,這是全國兒童音樂創作評選的最高獎項,為激勵兒童音樂創作做出開創性的貢獻。舉辦全省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音樂賽事“小茉莉花獎”聲樂大賽,從2015 年起落戶通州,每年舉辦一屆,目前已成功舉辦六屆,發現和培養大批優秀少兒藝術人才。同時,舉辦《習近平講故事》分享會、“童心追夢”青少年管樂交響專場音樂會、鄉村“童聲書屋”等等,讓孩子們分享藝術盛宴,感受心靈啟迪和審美滋養。
為現代兒童奉獻藝術精品,我們向多元化藝術呈現形式拓展。《童聲里的中國》主題曲,編入蘇教版音樂教材,在校園中廣為傳唱;兒童歌曲《中國是條富強船》,將24 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清晰地表達出來,成為央視核心價值觀宣傳片《國魂》的主題曲;成功打造兒童劇《田夢兒》和《青銅葵花》,在全省公益巡演1000 余場,熱演不斷,好評如潮,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省文華大獎、省紫金藝術節特別獎,以及上海兒童劇展演優秀劇目獎等;兒童電影《三袋米》以貼近生活的感人故事,給少年兒童以感恩和追夢教育,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優秀推薦影片;兒童電影《鷹笛·雪蓮》,榮獲第七屆歐洲萬像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故事片獎”;兒童系列小說《滑板少年》讓孩子感受正義、勇氣和友善,領悟擔當和責任;動畫片《孔小如》《小龍丘丘》在央視播出,榮獲國家廣電總局優秀動畫片獎。
去年秋季,《青銅葵花》劇組走進偏遠的革命老區展開公益巡演,上午、下去共演出了四場。當劇組大巴在鄉間道路緩緩駛離時,忽然迎面奔來十幾個孩子擋在路中間,舉著小手,揮著紅領巾向我們致敬!我連忙走下車,領頭的小男孩問我:“哪一天到我們學校去?”孩子們圍著大巴向車上的演員揮手,演員們驚呆了,看到孩子的舉動,只能揮淚說:再見,再見了。我不止一次見過這令人難忘的情景,我知道:孩子需要精品,需要更多的精品送到他們身邊!
中央文明委、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等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童聲里的中國”主題活動的創意和探索,熱忱指導“童聲”基地的創建和運行,有效扶持“童聲”精品的打造和提升,大力支持“童聲”成果的輻射和推廣,使“童聲里的中國”由江蘇走向全國,成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品牌,成為青少年文化藝術活動品牌,成為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生動文明實踐。
“童聲里的中國”沐浴陽光,蓬勃發展。活動還得到了專家學者及主流媒體的關注與點贊。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傾情為“童聲里的中國”主題歌作曲;高洪波、徐沛東、谷建芬、曹文軒、樊發稼、郁鈞劍、付林、鞠萍、金本等知名專家多次參加活動熱忱鼓勵,指點迷津。特別感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江蘇省委老領導顧浩書記為活動的啟動和發展,多次給予關懷激勵和精心指導。活動發展過程中,還得到了朱永新、顧明遠、金波等著名文學家、藝術家、教育家熱心支持和有效幫助。《人民日報》深度報道活動經驗啟示,《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專題報道,央視晚間新聞播出“童聲”特別專題,央視少兒節目多次播出童聲精彩節目,增強童聲品牌在全國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們明確目標,信念堅定,自我加壓,創新作為。精心制作兒童電影《向日葵中隊》,爭創省優國優好影片;排演兒童劇《草房子》,激勵兒童陽光、多彩、健康成長;推進兒童劇《因為爸爸》,突出“崇敬英雄,學習英雄”主題;籌備舞臺劇《長大的兒童》,謳歌人民教育家李吉林及其情景教育的不凡事業;策劃大型話劇《北上》,以大運河為背景,傳播中華美德、中國精神……
我作為活動的倡議者、組織者和全程參與者,面對喜人成就心潮澎湃,感恩感激的熱淚瑩然欲出。淚光中,我看到了無數為之付出心血的身影以及關切的眼神,領導、專家、編導、演員、老師、學生、同事、家人……一路春風般呵護關愛與幫助支持,“童聲里的中國”越辦越受到歡迎,越辦越體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十五年崢嶸歲月,我一直與兒童為友為伴、為樂為榮,為花朵的事業辛勤作為,勇于攀登。我越走越變年輕了,也仿佛回到十五歲,憧憬美好的七彩夢,向著新時代新征程,煥發青春活力,勵志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