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靜 湯淼(徐州工程學院)
在謹慎性原則下,會計報表的總體數據十分保守。大部分表現為公司負債估計從高,資產計價從低,對任何一種可能的資產收益在事先不進行預計;企業對固定資產計提過多折舊時,會增加企業的當期費用,所得稅費用就會相應減少;計提過少,折舊則會使當期費用減少并導致利潤總額增加,從而很好地粉飾財務報表,從而失去了真實性和客觀性。
會計期末,企業存貨一般以歷史成本反映在賬面上,但具有局限性。因為早在過去十年,由于我國長期實行市場計劃經濟,商品價格普遍穩定,一般不會長期出現價格漲跌的現象,但是現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產品價格變換速度隨市場經濟狀況變化而變化,因此我們不能以歷史成本計價,應而采用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兩者中的較低者來確定期末存貨價值。
因為應收賬款體現的內容是未收回的款項,在財務上往往存有很多不確定性,存在財務風險,當財務風險比較大時,就需要按照會計制度的要求在財務報表中明確顯示出來。我國目前的計提壞賬準備的方法是備抵法。
市場競爭厲害的機械行業,部分機械設備公司可以直接選擇一種加速折舊法對其進行數值計提,比如新興工業發展、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汽車生產線的制造等,但是一般公司廠房不能采用。當固定資產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時,使用壽命會變短,產品質量等級會大大降低,從而降低了公司的收益能力,因此,可以考慮采用加速折舊方法。
企業通過充分地計提項目資產減值準備,將陳舊項目的實物資產,即一些不能在未來為企業帶來重大經濟效益的項目資產進行計提,這充分體現了資產的界限。分別計入“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通過確認資產減值,可以直接促使作為利害相關方的人們更加高度地認識,相信自己的這些企業內部資產已經完全得到了有效優化,對這些企業實現盈利的控制能力和增強抗擊市場風險的適應能力等都有著更加堅定的市場信心。
某股份有限公司在實行了股份制改造后,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是一家上市公司,我們選取了該公司在資產減值會計準則頒布之前(2006年--2007年)—近幾年(2017年--2018年)的數據來分析該公司謹慎性原則中資產減值的運用。
從表1中,我們根據各年準備金的計提,可以看出,2006年該公司大量地計提了資產減值準備,但是從2007年開始,也就是該公司在資產減值會計準則正式頒布之后,該上市公司根據謹慎性原則,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有較大幅度的減少。這說明該上市公司已經意識到了在謹慎性原則下的資產減值準備實際運用的意義和重要性。但在2008年又大量地計提了一筆資產減值的準備,在這一年,該上市公司可能經營情況不好,可能還存在一定的退市風險,所以大額地計提了減值的準備。根據現行的會計準則,允許上市公司根據謹慎性原則,對于三年以上應收賬款進行計提資產減值的準備,為的就是能夠避免上市公司在財務上充分考慮到金融市場的風險,高度地重視資產減值的事實和問題,消除了資產的泡沫,從而粉飾財務會計報表。

表1 資產減值準備計提金額一覽表
我們對該公司的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金額進行了匯總,從表2中我們可以看出2006年資產的轉回總額是1,438,743.00元,在規定了長期資產損失一經計提不得轉回后,長期資產減值的轉回金額明顯降低了很多,短期資產依舊可以計提減值并可以轉回。我們知道計提的減值損失會對企業當期利潤產生一定的影響,短期資產的轉回金額也會有一定影響,所以謹慎性原則下計提這些減值損失更會對利潤產生影響。但他們之間產生的影響存在差異。

表2 資產減值準備轉回金額一覽表
表3是資產減值準備轉回與沒轉回所產生的利潤,我們對其進行分析與探討。
從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2006年利潤總額為211,618,122.00元,排除資產減值影響后的利潤總額為236,383,312.00元,該公司在計提了大量資產減值后通過資產減值金額的轉回增加利潤的情況,屬于操縱利潤的行為,但是在2007年新的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不能轉回,我們可以看出2007年之后利潤總額和排除資產減值影響后的利潤總額差額明顯減少。

表3 資產減值準備對利潤影響一覽表
由上述案例我們總結了以下結論:部分上市公司將會先通過計提大量資產減值再進行轉回獲得資金盈余。資產減值會計準則頒布后,長期資產減值不能轉回,并且由于謹慎性原則的相關規定,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更加謹慎了,從而減少了操縱利潤的行為。
謹慎性原則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核算企業內外部的風險,但在企業推動技術發展、加速資金周轉方面有更加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在運用謹慎性原則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度”這個問題,避免投資者過度謹慎,在實踐和應用中,充分發揮審計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和優點,而將自身的弊端限制在最低的程度內。目前,利潤以及其相關指標依舊被認為是判斷一個公司好壞的重要指標。這些指標的平均數值對于企業的上市、配股、增發,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些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準備計提和年度之間的流動性轉移,調節盈余、粉飾財務報表。所以我們在運用謹慎性原則時就需要特別注意“度”,充分發揮審計謹慎性原則的重要性和優點,而將自身的弊端限制在最低的程度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