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胡曉 王磊
在慶祝建黨百年之際,山東能源集團兗礦化工公司(以下簡稱“兗礦化工”)再次傳來喜訊:今年上半年,產品產量、銷售收入、企業利潤等主要指標均創出建企以來的歷史最好水平,實現利潤總額28.76億元,同比增盈28.7億元,在全國化工行業率先交出了屬于兗礦化工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近日,《山東國資》記者深入兗礦化工,專訪兗礦化工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毅,探尋兗礦化工“答卷”背后的答卷。
《山東國資》:“危機育先機,變局開新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兗礦化工攻堅克難、深化改革、銳意創新,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答卷”。請您介紹一下基本情況。
任毅:近年來,兗礦化工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要求,在山東能源集團的正確領導下,堅持本部“轉調優化”和省外“高端集群”的發展思路,全面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安全生產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兩大工程,打出“資產重組、技改提升、關閉退出、發展壯大”組合拳,實現了增量擴能與效益增長,生產經營狀況持續好轉,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
2020年,我們把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作為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以“兩手抓、兩手硬”力保“兩不誤、兩促進”,在全國煤化工行業大面積虧損情況下,完成銷售收入212億元,實現利潤7.99億元。今年以來,公司搶抓市場回暖機遇,堅持“保安全、穩生產、降成本、拓市場、增效益”工作主線,在生產組織優化、新舊動能轉換、體制機制創新、提質挖潛增效上精準施策、重點督導、嚴格考核,才有了開頭提到的亮麗成績單。
《山東國資》:近日山東省公布了制造業重點產業鏈及“鏈主”企業名單,兗礦化工所屬單位魯南化工入選煤基精細化工產業鏈“鏈主”企業,領航10條高端化工產業鏈。兗礦化工如何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勇擔使命,主動作為,做強做優做大山東的高端化工產業?

兗礦化工黨委書記、董事長任毅到車間調研

己內酰胺項目百日決戰動員會
任毅:省委省政府提出做強做優高端化工產業的部署要求,我們感到責任重大,機遇和挑戰并存。為此,按照山東能源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我們明確了“大型化、園區化、高端化、終端化”的發展思路,實現“延鏈、補鏈、強鏈”。
在產業推動上,重點依托魯南化工,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30萬噸/年己內酰胺及配套工程建設的同時,同步推進OMB新型粉煤氣化技術研發工業示范項目和聚酰胺6新材料等項目落地,推動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發展。同時,我們注重發揮科技戰略支撐作用,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產學研的跨界融合,實施重大科技攻關,突破高端新材料、醇基、氨基、新能源等核心技術,積極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山東國資》:如何定義高端化工?兗礦化工的高端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產業優勢、技術突破有哪些?公司創新實施的“一頭多線”柔性多聯產運行模式,如何體現產業聚集的優勢和價值?
任毅:高端化工,泛指采用新工藝、新技術生產的具有更低能耗水平、更優產品質量、更強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中下游化學品,以及具有應用場景準入門檻的特種化學品、專用化學品等。
作為國內煤化工行業的領跑者,兗礦化工始終堅持將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魯南化肥廠(魯南化工前身)1991年引進建成國內第一套德士古氣化裝置,2000年建成國內第一套10萬噸/年甲醇裝置,2005年建成國內第一套20萬噸/年醋酸裝置,2006年建成國內第一套50萬噸/年甲醇裝置,2010年建成國內第一套10萬噸/年羰基合成醋酐裝置等。所以,有人說,中國現代煤化工產業始于魯化,一點也不夸張。
截至2020年,山東能源化工產業板塊擁有主要化工產品種類達到20余種,已經投產的總產能達到1500萬噸/年。其中,甲醇524萬噸,焦炭435萬噸,醋酸100萬噸,天然氣21.2億立方米。“兗礦牌”甲醇為中國馳名商標,甲醇商品供應量達500萬噸/年;醋酸產量100萬噸/年,位居國內第3位;聚甲醛產量8萬噸/年,位居國內第2位。
兗礦化工在自身發展壯大過程中,通過不斷引進吸收國外先進工藝技術,強化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研發和項目示范,為煤化工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大量先進經驗和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成功開發出水煤漿氣化、粉煤加壓氣化、低壓羰基合成醋酸、低溫/高溫煤炭間接液化、煤氣化發電與甲醇聯產等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一頭多線”柔性生產技術,就是充分利用化工生產系統之間的物料關聯性,打造原材料、中間產品、副產品、主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柔性調節關系,構建產品結構的風險對沖體系,根據各環節產品邊際貢獻高低,優化調整不同產品的生產負荷,最終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目前,魯南化工已構建合成氨、甲醇、醋酸柔性生產體系,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柔性生產體系,正丁醛、異丁醛、正丁醇、異丁醇柔性生產體系,甲醛、聚甲醛柔性生產體系,醋酸甲酯、醋酐柔性生產體系,合成氨、尿素、己內酰胺柔性生產體系等6大主要柔性生產體系。2020年,僅合成氨、甲醇、醋酸柔性生產體系就增效1500余萬元。
《山東國資》:化工新材料是世界化工行業競爭激烈的戰略高地,也是支撐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研究報告分析,到2035年我國新材料產業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未來1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高達15%以上。兗礦化工在新材料方面的布局有哪些?
任毅:我一直強調,現在化工市場好轉,煤化工企業日子比較好過,但是不能只看眼前,要未雨綢繆。企業必須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有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兗礦化工的主要布局在三個方面。一是重點建設魯南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項目。持續推進30萬噸己內酰胺一期項目建設,以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轉型升級為契機,依托合成氨、甲醇產品存量,培育和壯大氨基新材料、醇基新材料兩大支柱型產業鏈,形成種類豐富、風險對沖體系完善的產品結構,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端化工示范園區。
二是積極推進國宏化工低碳綜合利用特色產業園建設。圍繞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氫能源、醇基燃料等高附加值、終端化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改善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打造低碳綜合利用特色產業園。
三是打造陜甘蒙基地精細化工產品產業集群。以內蒙古達拉特旗榮信化工基地建設為主體,重點加快建設80萬-10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項目,主要產品為鈦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茂金屬高密度聚乙烯、高結晶度聚丙烯等。
《山東國資》:面向“十四五”,化工行業的核心任務是全力提高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的體現,一是技術研發創新,一是管理模式創新。兗礦化工在統籌推進重點技改項目、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深入實施“兩化融合”“三化建設”、進一步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的具體做法有哪些?
任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將創新放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為國有企業創新發展指明了戰略方向。兗礦化工始終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核心地位,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一是依托魯南化工、水煤漿氣化及煤化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魯南煤基新材料研發創新中心等平臺,開展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煤基新材料技術的中試研究和工業示范,拓展高端改性聚甲醛產品研發,開發“導電改性聚甲醛”“耐候改性聚甲醛”“低甲醛釋放量改性聚甲醛”“耐磨自潤滑聚甲醛/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等。
二是依托國宏化工及兗礦新能源研發創新中心,加快甲醇重整燃料電池、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和長壽命氫燃料電池及系統集成技術的研發示范,建成儲能、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產線,協同綠心工程完成“風、光、儲+燃料電池”智能直流微網示范。
之所以瞄準這兩個方向開展科技創新,主要目的也是立足現有產品,向高附加值、新材料、新能源領域延伸,從而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30萬噸己內酰胺項目燈光璀璨,試車在即

魯南高端化工園區
在管理上,公司強化單耗指標管控。在公司調度會的成本看板上,綠區、黃區、紅區,成本曲線一目了然,切實實現了日成本、日利潤、日管控。
《山東國資》: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是新時代國企改革的新任務、新課題、新目標。“對標世界一流,爭創世界一流”,兗礦化工如何在對標世界一流中引領化工產業發展?未來的發展規劃是什么?
任毅: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公司只有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向下游走,才能應對市場變化,引領化工產業未來發展。
根據省委省政府新舊動能轉換的部署要求,我們緊盯山東省“5+5”十強產業,聚焦大型化、園區化、高端化、終端化目標,探索石油化工、鹽化工、煤化工融合發展,發揮產品上下游融合互補優勢,系統培育高端化工產業鏈。堅持“存量優化、增量跨越”并重,聚焦高端化工材料,推動化工產業向深處延伸,向高附加值發展。
本部基地加快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和高端化工轉型發展示范基地,實現省內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發展的“大化工”產業格局。重點建設魯南高端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區項目。以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轉型升級為契機,依托合成氨、甲醇、醋酸產品存量,延長產業鏈,大力發展中下游高附加值產品,培育和壯大氨基新材料、醇基新材料兩大支柱型產業鏈,形成種類豐富、風險對沖體系完善的產品結構,打造國內一流的高端化工示范園區。推動國宏新能源特色產業園建設。搶抓山東省和濟寧市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有利時機,圍繞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氫能源、醇基燃料等高附加值、終端化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改善產品結構,延伸產業鏈條。
同時,我們在陜甘蒙基地、新疆基地等,著力打造精細化工產品產業集群和規模化、智能化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力爭通過3-5年建成一批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示范工廠”,達到技術含量、管理水平、效率效益、抗風險能力“四個一流”。
《山東國資》:在加強黨建引領方面,兗礦化工剛剛榮獲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公司在深入落實“雙入雙創”黨建模式、持續推進“全穩長滿優”過硬黨支部品牌建設方面的成果有哪些?
任毅:兗礦化工黨委緊密結合安全生產“安穩長滿優”實際,在推進過硬黨支部建設上,提出了“全穩長滿優”過硬黨支部建設的思路,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賦予新意。
“全”即全面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要求,支部黨員建設全面覆蓋,立足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發展,全面完成各項任務;“穩”即堅持“發展為了職工,發展依靠職工”,確保職工思想穩定,信訪維穩可控,生產運行穩定;“長”即加強基層管理,搭建學習平臺,提升業務本領,提高工作效率,促進職工收入增長、素質成長、作用長效;“滿”即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滿腔熱情做好工作,推動安全生產滿負荷運行,以提升職工滿意度檢驗工作成效;“優”即堅持抓黨建從發展出發、抓發展從黨建入手,努力實現政治思想優、員工隊伍素質優、工作業績優。
這五個字,與我們安全生產提出的“安穩長滿優”相輔相成,也是我們兗礦化工落實山東能源集團“雙入雙創”黨建工作模式的一個有力抓手。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通過黨委工作年度會、政工季度工作例會、支部書記座談會、經驗交流推進會、微信群在線學習等形式層層發動,強化“融入”理念,提升“關鍵少數”大局意識、政治站位、黨性修養和業務素養,開啟“全穩長滿優”過硬支部品牌創建,筑牢堡壘,實現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有力契合、同頻共振。同時,通過開展“半年評”,對創建效果不明顯的黨支部進行點對點幫扶,查缺補漏;精準發力,強化“年終評”,壓實每階段創建內容,做實每階段督導考核。
扎實的黨建品牌創建、輻射,帶來整體工作的豐碩成果。自2018年以來,兗礦化工連續實現盈利,一舉扭轉長期虧損被動局面,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兗礦化工被授予石油和化工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新聞宣傳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5名同志被評為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其中,魯南化工電氣車間黨支部、國宏公司電儀車間黨支部、國際焦化備煤車間黨支部等3個基層黨支部被授予省屬國有企業過硬支部示范點稱號,一線職工劉丹丹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兗礦化工所屬單位魯南化工被評為山東省“十強”產業集群領軍企業、煤基精細化工產業鏈“鏈主”企業、2020年全國氮肥企業利潤總額20強,躋身全國能源化工行業50強;3000噸/日OMB新型粉煤氣化技術研發工業示范項目全面啟動。新能源研發創新中心項目建成投用,新興產業加速崛起。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000噸級超大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示范裝置”在榮信化工試驗成功,保持水煤漿氣化技術的國內領先水平。世界首臺多噴嘴對置式半廢鍋氣化爐在榆林甲醇廠一次投料成功,進一步降低化工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榮獲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