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周國印
近日,由山東高速巖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巖土科技公司”)組織實施的濟濰高速采空區治理試驗段項目順利完成。這是巖土科技公司貫徹創新發展理念、以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標志著其在地質災害治理領域取得又一重要階段性成果。
巖土科技公司成立于2019年12月,為山東高速集團三級子公司,是一家肩負科技創新使命的現代化國有企業。近年來,公司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緊緊圍繞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開展高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開發,現已形成地災治理、防護修復、品質提升三大技術成果體系,業務范圍涵蓋地質災害治理、地基處理工程、泡沫輕質土、植物纖維毯、密拼防火鋼石板五大板塊。其中地質災害治理板塊的“新型注漿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藝技術”已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一次次扛起了該領域急難險重的千鈞重擔。2020年,在疫情防控形勢極其嚴峻的情況下,巖土科技公司各項經營發展工作穩步推進,開局之年即實現“四新”經濟產值9000余萬元,譜寫出一部創新引領發展的華彩樂章。
2019年,巖土科技公司與山東大學院士團隊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對“新型注漿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藝技術”進行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廣。該技術填補了國內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災害治理新材料、新工藝領域的空白,可優質高效破解地下突涌水、隧道涌砂、巖溶地貌涌水、采空區塌陷、建筑地基下沉塌陷等一系列由不良地質引發的工程難題,把存在施工風險的劣性地質轉化為具備良好施工條件的成熟地質。這一技術有效降低了地質災害對工程建設的不良影響,提高工程效率,節約建設成本,已成功應用于30余項國家重難點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2018年6月,青島地鐵某線路施工高峰期,現場出現隧道涌砂、圍巖開挖失穩、滲漏水、管線變形等突發性地質病害,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造成極大安全隱患。經專家鑒定,區間隧道、出入口暗挖通道地質情況復雜,穿越含粗砂、粉細砂、粉質黏土較多的第四系地層,道路下方水電氣及通信管線密集,開挖風險極高。項目承建方先后緊急聯系了多家單位進場治理,均未取得預期效果。最終,巖土科技公司的“新型注漿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藝技術”給該項目帶來了重大轉機。該技術采用“定域控制注漿”方式,通過滲透、擠密、劈裂軟弱富水沙土層形成漿脈網絡,實現對流沙層的高強度固結。同時,在注漿施工中,對注漿壓力實行24小時實時動態調整,嚴格控制地表抬升,確保周邊地面附著物的安全穩定,圓滿解決了這項地質災害治理難題,為后續工程穩步推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巖土科技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持續提升國有資本核心競爭力,切實履行國有企業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
2020年3月,青蘭萊泰改擴建工程段樁基施工期間,突遇強發育巖溶地質,現場施工一度停滯。巖土科技公司臨危受命,第一時間確定了巖溶地質注漿處治方案。專業技術團隊選用超前探測技術摸清溶洞分布情況,科學配制了初終凝時間可調、結石體抗分散、擴散易控的GT-2新型巖溶治理注漿材料。技術施工團隊連續奮戰50余天,完成樁基溶洞注漿處治183根,鉆孔萬余米,高效完成巖溶地質注漿處治任務,確保了青蘭萊泰改擴建工程順利向前推進,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國有企業的責任和擔當。
濟濰高速是繼濟青北線和濟青南線后,連接省會和膠東經濟圈的第三條交通大動脈,是省內三大經濟圈和整個山東半島城市群之間的重要連接線。在建設初期的地質調查中發現,其沿線礦井分布密集,采空巷道錯綜復雜,總體量達180多萬立方米,對高速公路路基的穩定產生嚴重威脅。面對巨大的技術挑戰和施工難題,巖土科技公司第一時間組建技術攻堅團隊,制定了科學縝密的采空區注漿處治方案。技術攻堅團隊科學分析了道路沿線采空區地質病害情況,根據高摻量粉煤灰——水泥注漿材料在不同參數條件下的性能,研究制定了水固比和速凝劑摻量,確定了漿液凝結時間、抗壓強度、流動度、結石率等指標最優值,有效解決了樁基施工塌孔和路基不穩等問題。完成采空區治理后,可提升建設施工效率20%,極大縮短濟濰高速沿線道路施工工期,為加快推進山東半島城市群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山東高速巖土科技公司業務體系
近年來,巖土科技公司始終堅持創新在企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累計申請專利14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取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丙級等9項資質證書。憑借堅實的創新成果支撐,公司榮獲2020年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成功入選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
目前,巖土科技公司已形成地災治理、防護修復、品質提升三大技術成果體系,實現高速公路生命周期全覆蓋。
地災治理體系。巖土科技公司在“新型注漿治理材料及配套工藝技術”基礎上積極研發“路面與結構修復材料成套技術”,攻克了高速公路路面與結構病害的高效修復難題,具有黏結性能好、耐候性強、高早強及高抗疲勞性的優勢。對比傳統修復材料,可降低路面修復成本30%以上,提升運維效率40%以上,有效延長高速公路服役周期,提升通行安全保障。該項技術已榮獲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完成省交通運輸廳科技研發課題立項,被評為山東高速集團養護管理領域“科技創新成果優秀獎”。
防護修復體系。其中,“泡沫輕質土技術”通過優化臺背回填處的材料配比,可有效改善回填材料性能,降低施工材料造價,具有減震效果好、耐水性強、抗壓強度高、施工速度快等優勢。該技術在沾臨高速臺背回填工程中表現突出,屬省內道路交通領域首創?!靶滦椭参锢w維毯”是一種綠色生態防護材料,較傳統防護材料可實現完全降解,保水保溫、抗沖刷、防風固土等性能更強,護坡植物的成活率和覆蓋率提高50%,節約工程成本30%,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目前已成功應用于京滬高速六標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東段等10余個項目。
品質提升體系?!懊芷捶阑痄撌濉毕啾葌鹘y工藝具有環保降噪、耐火性好、便于檢修等優勢,可有效提升隧道景觀效應,改善隧道行車環境,已成功應用于濱萊高速隧道等多個內飾提質升級工程項目,受到過往車輛與當地群眾的極大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