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田玉慶 李凱歌
近年來,作為濟寧市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山東公用勇挑城市建設重擔,爭當公用服務標兵,將一個資產不足3億元的傳統供水企業發展為資產規模超333億元,集城鄉水務、熱電聯產、建設工程、環??萍?、置業地產、燃氣供應、商業運營、金融服務于一體的跨地域經營、多產業發力的城鄉綜合服務商,蹚出了一條具有濟寧特色的國有企業創新發展之路。山東公用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山東省“攻堅克難獎”先進集體、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2016年5月,山東公用以被濟寧市委、市政府確定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建試點企業為契機,持續推動國有資本向對新舊動能轉換具有支撐保障作用的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集聚,在做好城鄉水務、集中供熱、燃氣供應等民生服務的同時,先后承接了主城區內環高架及連接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引黃西線、主城區地表水廠、共青團路北延高鐵連接線、濟寧健康護理學院(籌建)、城區熱源替換、城市軌道交通等一大批事關濟寧市長遠發展和民生保障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自從接到項目建設任務開始,山東公用就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牢牢牽住重大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秉承“干就干精品、做就做一流、爭就爭排頭”的企業精神,堅持以項目建設論英雄、排座位、定獎懲,將不能變可能,向不行說不行,強力推動項目建設再提標、再加速、再發力,吹響了助推全市創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集結號。
山東公用不斷增強重大項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全神貫注聚焦項目建設,在項目前期、要素保障、提升服務、項目管理上攻堅,形成了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生動局面。
主城區內環高架及連接線項目,是濟寧市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質量要求最嚴、施工戰線最長、社會關注度最高的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山東公用成立高規格的指揮部,深入開展“百日攻堅戰”,組織11家央企隊伍,掀起大干快上的施工熱潮。尤其在疫情大考面前,山東公用以開局就要攻堅、全年都要戰斗的姿態,堅決把疫情造成的時間損失、工作損失、發展損失奪回來,相繼完成涉鐵、涉河、涉軍等重要節點施工任務。2020年底,全省首個全預制裝配式市政道路工程,也是國內首個一次建成的城市高架橋實現主線通車,標志著濟寧城市進入立體交通時代,在保持高標準、高質量的前提下,把常規需要兩年的工期壓縮到15個月,創造了內環高架的“濟寧速度”和“濟寧精神”。

主城區內環高架及連接線項目主線通車,標志著濟寧進入立體交通時代
為切實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濟寧市委、市政府作出煤電機組優化整合的重大決策部署。電廠關停熱源替代工程建設是做好煤電機組優化整合的重要前置環節,該工程建設任務重、工期緊、難度大,其中南躍進溝處施工作業坑深達18.2米,是省內目前施工工藝最復雜和施工難度最大的供熱管道頂管施工項目。山東公用作為熱源替代工程建設主體,認真落實責任,掛圖作戰、晝夜施工,提前完成了承擔的66公里管網建設任務,保障了1500余萬平方米城區居民供熱需求,展現出了主動擔當作為、勇于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鍛造了具有山東公用特色的“濟寧溫度”。
2020年,濟寧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市5221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山東公用通過公開招標獲得該項目的特許經營權。自當年8月份開始組織實施以來,山東公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調集各方參建人員3000多人投入施工生產第一線,充分發揮在水務環保領域強大的組織、施工、技術優勢,形成開工即大干的良好態勢。工程施工過程中,山東公用堅持“5+2”“白加黑”工作模式,將BIM技術、RTK測量技術充分運用到施工中,克服工期緊、任務重、點多、面廣、線長且場地異常狹小等困難,積極優化施工方案,強化組織協調,合理調配資源,有力推進了工程施工,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管道施工等全面展開,在齊魯大地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農村污水治理工程大會戰。工程建設得到地方政府、廣大群眾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打造了“因地制宜、分類治理,建管并重、長效運行”的我國北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濟寧模式”。
濟寧市委、市政府將諸多重大項目交由山東公用實施,是對山東公用的極大信任和支持,但也對山東公用的融資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尤其是主城區內環高架及連接線項目,投資金額大,建設周期短,資金保障任務艱巨。
在挑戰面前,山東公用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不斷強化重大項目的保障能力。自2012年成為全國首家發行企業債的市政公用企業開始,山東公用不斷探索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永續中票、公司債券等多種融資工具的使用,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發行機制,提高了公司應對復雜多變金融環境的能力。尤其是2018年,山東公用成功發行省內首單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成為山東省綠色金融發展在企業債券融資領域的新突破。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又成功發行5億元的“疫情防控債”,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增添了新動力。
山東公用以黨建引領,強根鑄魂、凝心聚力,緊密結合集團公司及各所屬板塊公司中心工作,結合自身“1335”黨建體系建設和“五個公用”特色,將黨的政治優勢賦能轉化為企業領導力,圍繞中心、服務發展,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發揮好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根據公司組織架構設置,通過3個層級加強黨建工作,各級黨組織實施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3項工程建設,實現黨建工作融入決策、經營、文化、服務、創新5個融入目標。
創建“紅色賦能·幟領公用”黨建品牌,并立足服務群眾的供水、供暖、供氣工作和內環高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共青團路北延、引黃西線、健康護理學院等重點項目建設,提升黨建品牌影響力。大項目建設一線,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把身份亮出來、把責任擔起來、把形象樹起來,力爭將建設項目打造成質量過硬、品質一流的“標桿工程”,用實際行動叫響黨建品牌。用品牌建設的理念、方法和機制提升黨建工作的效能,統一思想、壯大經濟、跨越發展,不斷開創企業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