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志,鄭研輝,郝曉寧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4)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2018年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到2.5億,占總人口的17.9%[1]。與高速老齡化伴隨而來的是規模越來越龐大的高齡、失能、失智和患病老年人群,這使得對專業醫療衛生護理服務的需求劇增。護理院在老年護理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2017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發展老年醫療與康復護理服務,加強護理院的建設,并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可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護理等機構”。近年來,我國護理院的建設得到了有效加強,各項工作也在積極推進。本文旨在評價近十年來我國護理院總體服務產出效率情況,為進一步提升護理院服務質量和健全老年健康支持體系提供證據支撐。
資料來源于2010-2019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醫療服務部分中關于護理院的有關數據結果。
基于文獻分析法和系統分析法,確定護理院產出指標體系的3個維度,即服務數量、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在此基礎上,聯合使用TOPSIS法、綜合指數法以及秩和比法對2009-2018年我國護理院的服務產出效率進行評價。
1.2.1 TOPSIS綜合評價法

1.2.2 綜合指數法
綜合指數法(Synthetical Index Method)是經濟學的效益評價方法。在確定一套合理的經濟效益指標的基礎上,對各項經濟效益指標個體數加權平均,計算出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用以綜合評價經濟效益的一種方法。綜合指數法的原理主要是將一組不同的數值通過統計學處理,使不同量綱、不同性質的指標得以標準化,再通過相應計算轉化為一個綜合指標值,從而對個體的工作效率進行排序。通常情況下,計算得出的綜合指標值越大代表該單位工作效率越高。

1.2.3 秩和比法

1.2.4 數據處理
采用Excel 2016對數據進行錄入和整理,運用SPSS 22.0進行TOPSIS、綜合指數、秩和比(RSR)的計算。
基于《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的相關統計指標的易得性,結合文獻分析法和系統分析法擬定了護理院服務產出指標,包括了服務數量(診療人次數、住院人次數)、服務效率(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轉次數)和服務質量(門急診病死率、住院病死率)3個維度,對2009-2018年護理院的服務效率進行評價。工作數量方面,我國護理院的總診療人次數和住院人次數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8年增長到2,126,350人次和264,777人次,是2009年的4.00倍、17.04倍,是2015年的1.84倍和2.77倍。工作效率方面,病床使用率由2009年的84.8%下降到2018年的72.7%;平均住院日則由96.2 d下降到47.2 d;病床周轉次數由2.5次增長到4.6次。工作質量方面,門急診病死率方面呈現先增后降趨勢,2013年達到峰值0.77%,之后又波動下降到2018年為0.29%;住院病死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由2009年的10.3%下降到2018年的3.0%。由此可見,各服務產出指標有升有降,總體向好發展,見表1。

表1 2009-2018年主要護理服務產出相關數據
2.2.1 基于TOPSIS法的評價情況
通過對表1中各指標的歸一化處理,進行TOPSIS分析并排序,計算結果見表2。計算得到最優向量D+=(0.27139,0.9949)和最劣向量D-=(0.0905,0.9228),進一步計算評價對象與最優方案的相對接近程度Ci值,根據Ci值的大小對服務效率進行排序。2009-2018年,我國護理院各項衛生產出指標的Ci值整體上越來越接近于1,從0.3322增長到0.7743,且呈現出逐年變化的趨勢,各指標數值隨著年份的變化越來越接近于最優方案。2017年的衛生資源產出評價最好(0.7469),2011年最差(0.0834)。說明2009-2018年的10年間,我國護理院的服務產出和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方面取得了明顯的進步,逐年變好。但也值得注意的是,2009-2011年出現明顯下滑趨勢,直到2015年Ci值重新超過2009年。

表2 2009-2018年護理院服務產出TOPSIS法評價結果
2.2.2 基于綜合指數法的評價情況
首先對表1中的各指標進行相對化處理,其中平均住院日、門急診病死率、住院病死率為逆指標,其余各項為正指標。計算結果顯示,我國護理院各項衛生產出指標的綜合指標值隨年度變化逐漸增加。2011年度的綜合指標值最低(1.26),2018年度綜合指標值最高(10.79)。說明這10年來我國護理院發展總體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醫療衛生服務產出和衛生資源利用效率整體上逐年增加,見表3。

表3 2009-2018年護理院服務產出綜合指數法評價結果
2.2.3 基于秩和比法的評價情況
對表1中各指標歸一化處理,并進行編制,計算RSR值,再進行排序,計算結果見表4。RSR值自2012年開始整體上逐年增長,2017年達到最大0.8000,2018年稍有回落。

表4 2009-2018年護理院服務產出秩和比法評價結果
經計算,求得回歸方程:RSR=-0.368+0.176×Probit,R=0.917,F=66.422,P<0.001,表明回歸方程有意義,RSR與Probit間存在正向線性關系。根據概率單位Probit對我國護理院服務產出情況分成差、中、好3檔,見表5。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的服務效率位于評價結果為好這一檔,其余年份為中檔,無差檔年份。

表5 2009-2018年護理院服務產出秩和比分檔排序結果
本研究基于《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的有關統計數據,采用TOPSIS法、綜合指數法、秩和比法對我國護理院的服務效率進行綜合評價,并對各年度的效率進行了排序。該3種方法相對成熟,且在衛生領域得到廣泛的運用,幾種方法聯合使用,同時進行結果的相互比對,使得評價結果更加可靠和具有說服力,進一步削弱了效率評價的主觀性,能夠準確評價我國護理院服務開展效率。
2009-2018年,我國護理院的服務量(診療人次數和住院人次數)均有大幅增長,特別是住院人次數的相對增長幅度明顯大于診療人次數。同時,服務效率上,平均住院日大幅縮短,2018年較2009年和2015年分別縮短了50.94%和16.90%;病床周轉次數較2009年和2015年分別提升了1.84倍和1.18倍;僅病床使用率有所下降,且護理院的病床使用率普遍小于同年的醫院病床使用率,提示提高護理院病床使用率是提升護理院服務效率的一個重要突破點。此外,反映服務質量的門急診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2個指標均從早期的波動上升后,自2014年開始整體呈下降趨勢。總體來看,我國護理院的服務量、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整體呈現逐年向好發展。
TOPSIS法得出的護理院服務效率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2017年、2018年、2016年、2015年和2009年;綜合指數法排在前五位的是2018年、2017年、2016年、2010年和2015年;秩和比法為2017年、2018年、2016年、2015年、2010年。對3種方法的效率排序結果進行算術均值進行排名,效率值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2017年、2018年和2016年。綜合上述3種方法的評價排序結果來看,我國護理院服務產出效率逐年增長,特別是自2015年之后我國護理院服務效率整體優于以往。可能是由于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老年護理事業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特別是2016年正式發布的《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明確了方向和重點任務,大力推動了我國護理院的服務效率提升。
首先,受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衛生健康統計年鑒》中無治愈好轉率、搶救成功率等直接反應醫療質量的指標,所以在文中選用了門急診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來替代;其次,評價指標體系中未納入服務滿意度內容;此外,由于研究時間限制,對于各評價維度和評價指標的權重尚未進行咨詢和測算。在后續研究中,將進一步檢索國內外關于評價方法的進展以及護理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通過專家咨詢構建更加合理的護理院服務評價指標和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