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寧夏回族自治區測繪地理信息院 寧夏 銀川 750000
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球(或其他星體)上的自然和人文現象,使用地圖語言,通過制圖綜合,縮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種現象的空間分布、組合、聯系、數量和質量特征及其在時間中的發展變化[1]。隨著社會的發展,地圖產品種類和形式越來越豐富,如普通地圖、電子地圖、創意性地圖、各種專題地圖等。地圖展示載體越來越多樣化,如從最早刻在石頭和獸皮上發展到現在紙質的、絲綢的、磁質的、電子的等不同介質上。地圖用途也越來越廣泛,而且更貼近日常生活。無論什么形式的地圖,都是通過地圖符號作為地圖的語言或紐帶向人們傳輸圖上表達的信息。
什么是地圖符號?地圖符號就是指表示各種事物現象的線劃圖形、色彩、數學語言和注記的總和,也稱為地圖符號系統[2]。故地圖符號可分為象形符號、幾何符號、文字符號、色彩符號[2]。結合行業標準《省、地、縣地圖圖式CH/T 4004-1993》和寧夏地圖多年編制及用圖習慣,將地圖符號分為普通地圖符號和專題地圖符號。普通地圖符號包括居民地、水系、交通等地理要素的位置、走向、說明注記等,如河流要素在地圖上用藍色漸變線,河流名稱用左斜宋體;居民地要素在地圖上用圓點符號表示,名稱一般用黑色不同字體,符號和注記的大小還代表其行政等級或者城鎮化規模,符號越大越復雜則代表行政等級或城鎮化規模越高。這種普通地圖符號經過長期的使用已經被人們接受,不用圖例說明也能讀懂其表達的信息。若要替換這類符號,反而會讓地圖傳達的信息混亂。專題地圖符號表達形式則比較靈活,并且在地圖中的表達要突出、清晰、美觀,必須要做圖例說明,便于讀者獲取信息。
一張地圖很少只有一種地圖符號(簡單的示意圖除外)。一種地圖符號很少只有一種元素,一般都由兩種及以上元素組成。下面按照符號分類,對幾何符號、文字符號、象形符號、色彩符號的設計進行論述。
幾何符合看似圖形簡單,但也要遵循自然和社會發展的規律。如果將山峰符號設計成圓形,其一不符合自然現象,其二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不能認同,無法將實物與符號自然的聯系起來。幾何符號中的面符號設計,除了直觀上的面狀圖形,還有可能是點或線符號,如沙漠符號,用一組實心圓點表示,呈現出來的是散列點,但符號是面狀符號,這種符號也叫面圖案符號。還有一種幾何符號,表示空間信息,而且不能用圖形描述其外觀,只是為了在地圖中標出其相對位置時,則符號設計除考慮整體圖面因素外,其形狀設計不受限制。
文字符號是相對簡單的一種符號設計,而且文字本身就是一種符號,在地圖上具備空間特性。這種符號表達的含義比較直接,如學校符號,農場、林場、牧場、漁場符號,特色種植作物符號,這種文字符號的設計結構是用幾何圖形將要素的簡稱圈起來,再配以不同的顏色即可。文字符號中文字是主要元素,幾何圖形是次要元素,所以幾何圖形一定要簡單。填充的顏色沒有特殊的含義,只是根據地圖圖面的呈現需求進行色彩調整。用幾何圖形將文字圈起來,一是視覺上的緊湊,二是區別于地圖中的文字注記。
象形符合結構設計相對比較復雜,但設計時一定要與實物有聯系,就像簡筆畫,以“形”傳神,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如符號代表稻田蟹養殖;符號代表蜜蜂養殖;符號代表枸杞種植;符號代表硒砂瓜種植。該類符號中對圖形和其填充的顏色均被賦予了一定的含義。這樣設計的目地是為了突出不同地域特色,并增加地圖的觀賞性,象形符號在專題地圖中比較常用。
色彩是地圖符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元素,一般都是跟其他圖形搭配應用,尤其在體現地圖的層次感、各類要素的重要性、整體的美感上基本都是依靠色彩來調節[3],所以色彩對地圖的呈現效果很重要。如專題地圖中為了突出專題信息,地理底圖要素色彩設計的比較淺淡,專題要素色彩設計的相對濃艷。色彩設計容易受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同的人對色彩的喜好和敏感度不同,則形成了不同的地圖風格[3]。
任何地圖都不是單一顏色,至少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因此色彩符號的設計主要在配色,配色的目的為了準確傳遞信息[3],如寧夏土地利用現狀圖中,林草用綠色,耕地用黃色,居民地用棕紅色等,這種色彩搭配更容易突出地圖主題,各地類要素所代表的色彩更容易被讀者接受。還有寧夏行政區劃圖中,以縣級為單位對行政面鋪色,以地級市為單位設置同一個色系,這樣增加了讀圖的流暢性。
地圖符號應用于地圖中時,首先要明確地圖的用途,其次要明確地圖選取的要素,最后選擇地圖符號以此確定地圖的展現形式,這樣地圖產品才更符合用圖者需求[4]。如《寧夏絲綢地圖》是一幅藝術化的用手繪的方式展現寧夏地域特色的地圖,賀蘭山巖畫和鎮北堡影視城的符號則設計成其經典的形象代表太陽神和月亮門。若設計成簡單的點符號,反而與地圖主題不搭配,若將該象形符號用于行政區劃圖中的景點符號,則顯得突兀不協調。所以地圖符號的應用與地圖主題密切相關。在《寧夏一帶三區功能分布圖》中,用箭頭符號表示物體流動方向,但是在同一個地方既要表示出冷空氣吹來方向,又要表示出沙塵移動方向。放兩個符號則圖面凌亂不美觀,于是設計成一個符號將箭頭一分為二,上半部分代表冷空氣,下半部分代表沙塵,并在符號旁加上說明文字,則構成一個完整的符號,其要表達的意義清晰明了的傳遞給了讀者。所以地圖符號的設計還與地圖功能密切相關。在《寧夏生物多樣性分布圖》中,用實物照片作為符號代表動植物種類如符號代表林麝,符號代表沙拐棗,因為生活中大部分人并不認識那么多的動植物,如果用手繪符號不利于動植物的識別,易造成歧義,傳達錯誤信息。所以地圖符號的應用還與地圖的實際需求密切相關。
在寧夏各種地圖制作過程中,設計和積累了大量的地圖符號,但因存儲散亂,使用不方便,重復設計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率。因此利用計算機語言和制圖軟件特性,將這些符號按照符號點,樣式線、圖案面的形式和規則進行分類存儲,并對符號進行唯一編碼,形成地圖符號工程文件,實行符號統一管理,同時便于地圖編制時根據需求快速調入符號[5]。尤其在圖集或系列地圖中,不同技術人員在符號樣式和大小的引用上,容易出現差錯。有了統一的符號工程和符號編碼,避免了套圖中相同符號不一致性問題。

圖1 賀蘭山巖畫景點符號

圖2 鎮北堡影視城景點符號

圖3 物體流動方向符號
地圖符號在設計和應用中,不能單一考慮,要結合地圖的主題風格、地圖用圖和功能,綜合分析進行符號設計。地圖中的符號,主要目地是為了向用圖者準確的傳遞信息,其次為了體現地圖整體的協調性、觀賞性。因此同一要素在不同主題地圖中,符號設計的思路和圖形結構是不同的,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充分反應了地圖符號的靈活性和豐富性。地圖符號設計既要遵循地圖表達的規則,又要能合理的擴展和開發,地圖符號是地圖的語言,是地圖的靈魂,承載著豐富的信息。地圖既能表達現在,又能模擬未來。地圖對當下是發展的需求,對未來是歷史的見證,就像賀蘭山的巖畫。地圖不是簡單點、線、面的幾何組合,不是各種要素的堆砌,優秀的地圖產品承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而地圖符號就是要講述里面的故事。因此我們在設計和應用地圖符號時,既要結合現實需求,又要有創新思維,利用地圖符號的特點和優勢,開發出更好的地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