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英
山東省萊州市市政公用事業服務中心 山東 萊州 261400
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傳統的城市給排水管道設施逐漸難以滿足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需要加強綜合管廊給排水的建設研究。但是當前很多城市中給排水設施建設重視程度不足,綜合管廊給排水設計的科學性、合理性不足,影響著水資源的應用率與城市綜合排水能力。針對于上述問題,需要在明確問題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積極改進設計方案,強化綜合管廊給排水處理的能力,在減輕城市用水壓力的同時,也能夠預防城市內澇災害對居民生活的影響,促進現代城市經濟的發展。文章將結合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提出相關思考及發展建議。
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能夠基于城市規劃建設的內容、生態環境等進行科學管理[1]。在確保綜合管廊能夠適應不同氣候條件的同時,也能夠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能力,合理應用自然資源,是增強城市生態環境適應能力的有效路徑。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步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水體受損程度逐漸提高,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不良影響[2]。傳統的城市給排水方式下,逐漸難以滿足當前城市發展的需求。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有利于調整傳統的給排水模式。在修復受損水體的同時,也能夠提升城市的供水質量與排水能力。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城市中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各類生產企業規模拓展,對城市中水資源的應用需求提高[3]。城市中水資源的利用率,能夠直接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與企業發展能力。但是結合當前城市給排水建設的現狀而言,多具有建設質量不佳,管道設計方案及設施落后于時代需求等特征,影響著城市的給排水能力,且不利于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現象越發嚴重,致使我國生態環境產生了顯著變化,多個地區呈現出自然災害發生率較高的特征,對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4]。常規城市給排水建設模式,盡管能夠適應日常氣候環境的要求,但是在面臨暴雨、臺風等極端氣候的情況下,城市內澇、洪水災害等發生的可能性則會隨之提升。城市管廊給排水建設難以確保極端氣候下的適應能力,不但影響著城市正常供水、排水質量,也會影響居民的正常出行與生活[5]。
綜合管廊的規劃性、科學性設計,對城市給排水處理能力的提升可產生重要影響。基于城市規劃設計的角度而言,需要基于城市發展的現狀、規劃的方向等,合理設計綜合管理管廊。城市建設規模較大,各類結構復雜,需要科學安排管線設置的位置,合理規劃建設綜合管理管廊。比如需要精細化考慮城市地下各類管線接入、引出的需求,確保城市管理管廊給排水建設能夠滿足綜合防災、人防及抗震的需求等。在斷面設計期間,需要符合建設范圍內管線進入管廊的條件。基于資源持續應用的角度而言,需要詳細了解地區范圍內降水情況、雨水徑流狀態等,且合理控制污染源。比如在綜合管廊設計期間,構建高效的水循環處理系統,對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循環利用均能夠產生積極影響,確保水資源應用的效果。
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需要堅持“先規劃、后建設”,“先地下、后地上”的處理理念[6]。在全面勘察現場情況、建設條件,清晰管廊建設需求的基礎上,合理應用地下空間,規范設計綜合管廊,且為城市進一步發展預留空間,對城市的持續發展有益。在具體的建設過程中,為了保證建設的質量,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合理布局設計: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期間,需要基于實際情況合理布局、設計地下管架管孔。一般情況下,管道既可以應用管道軸,也可應用防水套管。結合管廊的長度、曲折程度要求等,科學設計相關參數。滲井施工的允許偏差如圖1所示,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進行檢查,確保施工質量與后續應用的效果。

圖1 滲井施工的允許偏差
(2)維修設施設計:在綜合管廊的管道底部位置,可以設計應用空管道排水設施。針對于地下水應用的需求,可以在管架兩邊或者一邊設計排水溝和集水井,其中集水井的深度需要設計在800-1000m之內。排水泵的分布規劃中,需要確保每井包含一泵,且流量當≥10-20m3/h。根據管線管徑、長度等條件,合理設計揚程范圍。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泵選擇的過程中,需要盡量選擇潛水泵,或者是耐腐蝕能力較強的水泵,預防隨著水泵應用時限的延長,發揮各類腐壞問題,影響整體綜合管廊給排水處理的能力。
(3)統一編號管理:針對于地下管廊給排水設施,例如集水井、排水泵等,需要實施統一編號管理。平面圖設計上,需要標記清晰具體的道路位置、房屋軸線等信息,進而為后續地下管廊頂板固定處理奠定基礎,強化管廊結構設計的質量,發揮信息輔助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地下管廊、道路等中心軸線交匯的位置,也需要標記清晰坐標位置,對后續施工活動可產生重要影響。
針對于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項目而言,其排水管網的豎向處理質量,可直接關系到管廊整體建設的質量。針對于此,需要強化管廊與排水管網設計的重視程度,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開展。
其一,需要科學予以規劃,確保綜合管廊與排水管網平面設置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城市排水網多處于分區獲取、排放的方式下。不同區域的排水網在交匯位置,則呈現出連接的狀態。如果將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分區位置適當合并,重疊分區交界線,可以應用交界線處理,規劃設計綜合管廊,將進入管廊敷設管線的主干管轉移至這一線位。這種方式下,可預防與排水管網交叉。
其二,優先處理排水管線。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期間,需要避讓排水管線,嚴謹挖掘機等機械在電力架空線路下作業,預防和排水管網發生交叉難以處理的情況。特別是一些地區城市建設中,先實施了專業管網的設計,而后實施綜合管廊規劃建設。在具體施工的過程中,則易于發生管廊和排水管線標高矛盾的情況。針對于上述問題,需要堅持排水管線優先處理的理念,切實發揮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的作用。在一側作業期間,垂直和水平安全距離需要滿足圖2參數要求。

圖2 線路一側施工期間垂直及水平安全距離要求
其三,可以應用“倒虹吸”的模式,使排水管線通過管廊。在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難度較大,施工風險發生率較高的情況下,則需要通過先進技術與方案進行處理。例如在管廊頂部覆土層厚高于6m的情況下,則可以應用排水管線避讓管廊的處理方式。當二者豎向標高矛盾的狀態下,為了預防綜合管廊標高發生變化,保證其給排水處理能力,也可以通過倒虹吸模式處理,使排水管線通過管廊。
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可以自上向下分層開挖,嚴禁掏洞開挖。避開構筑物、管線,在距管道邊1m范圍內應采用人工開挖;在距直埋纜線2m范圍內必須采用人工開挖,且宜在管理單位監護下進行。鋪砌面層完成后,必須封閉交通,并應濕潤養護,當水泥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開放交通。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逐漸進入到各行各業中,發揮著重要影響。特別是智慧城市構建的理念下,大數據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得到充分應用。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也可以將管線和大數據相互連接,發揮智能化、系統化及實時化監控的作用,確保各項建設工作、運維工作的有序開展。
比如在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期間,可以應用互聯網監控技術,對施工的全過程進行監管。在綜合管廊建設完成后,則可以通過控制中心,對整體管廊給排水運行的情況、系統運轉的狀態等進行實時監控。在信息技術的輔助應用下,相關管理人員不需要到現場,便能夠清晰掌握系統運行的情況,通過點擊鼠標的方式,了解地下管線運行的狀態,對地下管線運行的穩定性、安全性可產生重要影響。同時,管線與大數據連接的方式下,也能夠提升后續運行維護工作質量、工作效率,是提升管線結構穩定性、安全性的重要路徑。
城市綜合管廊給排水建設,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強化重視程度。在明確當前給排水建設現存問題的基礎上,積極改進設計方案與管理方式,合理應用大數據技術與先進方法等,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為城市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