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作文中的景物描寫,不是可有可無的“陪襯物”,更不是作者信手涂畫的“裝飾品”,它是文章中心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景物描寫相當重要,它在點明時代背景、渲染環境氣氛、推動情節發展、刻畫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寫作文時必需的一種表達手段。
從景物描寫上來說,古往今來的文學大師們,無一例外都能被稱為巨匠。幾乎所有的記敘文里,都會融入精美的“風景畫”和“風俗畫”。在我們學過的語文課本里,關于景物描寫的例句有很多,請看《燕子》一文中的描寫:
陽春三月,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
這一段景物描寫,是何等的精彩艷麗啊!它不僅交代了燕子飛來的時間和背景,而且細致地描寫了燕子活動的環境,更好地展現了春天的美麗,激發讀者對春天的熱愛之情。其中的細雨、微風、柔柳、青草、綠葉、鮮花,都充分向讀者展示了春天的特色,給讀者以清新宜人的美感。“陽春三月”,點明了三月是春天中最美好的一段時間;“蒙蒙的細雨”寫出了春雨如煙如霧、滋潤萬物的特性;用“微風”特意說明春天的風是輕悄悄地、緩緩地吹來的,使萬物給讀者一種溫柔的感覺;“才舒展開黃綠眉眼的柔柳”,表現了枝條剛舒展開的嫩柳還很柔軟,也說明了它的顏色是黃綠色,讓人一看,就感到非常舒服;“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這兩句賦予春花以靈性,表現了百花爭奇斗艷的場景,進一步表現了春天煥發出的勃勃生機。這就是景物描寫在文章中所起的藝術作用。
再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無限熱愛。作者在寫游覽過程中的見聞時,進行了這樣的景物描寫: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山上的沙土呈粉紅色,在別處似乎沒有見過。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艷。
這段景物描寫十分簡潔、精練,很有特色,既點明了游覽途中的山路地勢、時令季節,又交代了山上的景物有何特征。“開滿了映山紅”,說明這里到處都是繁茂的鮮花;“無論花朵和葉子……顯得有精神”,進一步說明鮮花艷麗的色彩及其旺盛的長勢;“油桐……很不少”,表現了花的美麗,招人喜愛;而“山上的沙土呈粉紅色……眼前一片明艷”,更加充分地表現了“我”在游覽途中的喜悅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強化了文章的主題思想。如果沒有這段景物描寫,那么,“我”的游覽時間、地點及行蹤不僅缺少明確的交代,而且也無法表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這說明景物描寫是文章的需要,它和主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總體來說,景物描寫特別重要。許多優秀的文章,凡是描寫景物的那部分文字,往往像是一幅幅美妙動人的畫面,起著關鍵的作用。作者為了突出和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抒發自己的情感,總是在有需要的時候,不惜筆墨地精心繪出一幅幅“畫面”,使文章增光生色。所以,作文中的景物描寫是否成功,對整篇文章來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