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謎
網紅是“網絡紅人”的簡稱,它指的是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一事件或某種形態,被廣大網民關注的一類網絡群體。網紅在某種程度上說,代表了互聯網發展媒介新的傳輸業態,它與網民的價值觀念、審美理念、娛樂愛好和文化品位息息相關。在我國新聞發布體系中,從中央到地方,都存在著一些正能量并享有關注度的“網紅新聞發言人”。例如,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原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教育部原發言人王旭明等,這些新聞發言人以其鮮明的個人魅力和不卑不亢的發言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民族的頑強氣節,是新聞發布工作中的杰出人物。
網紅教育系統發布會
開展的時代背景
時代在發展的同時,也摒棄了很多行業,但是教育行業一直發展得很長久。這是因為,在傳統的中國人思想中,再苦也不能丟掉孩子的教育。加之,現在社會對人才要求越來越高,也有很多成年人加入繼續教育的隊伍。可以說,教育行業始終保持了高昂的發展勁頭。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下,網絡課堂、線上教育、在線考試、網絡課堂不斷出現。可以說,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眾多新生事物蓬勃發展的時代,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與繁榮,催生出眾多網絡紅人,并已初步形成網紅產業,興起“網紅”經濟。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也需要對自身進行重新定位,挖掘屬于自己的價值,在黨和人民的偉大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社會、汲取養分、豐富思想,講好中國故事,做好青年學子的人生引路人。
顯然,自媒體蔚然成風的當下,三尺講臺早已不是教師的唯一舞臺。新媒體的平臺都可以成為教師的授課陣地。唯一不同的是,有的教師將其當成職業的延伸平臺,暢談教育話題、反思課堂教學;有的教師則將其視為另一個生活空間,展現出教師形象之外的真實自我。
為了更好地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對當前教育環境、教學理念和方法的要求,就需要我們大力推進教育教學和信息技術的融合,以教育為手段,在網絡的推動下,打造出可以集中展開教學的窗口,創造與時代接軌的教育模式,在互聯網開墾了一方立德樹人的熱土,同時也可以培養出無論是思政教學、教育管理,還是網絡思政都專業過硬的熱愛教育事業的隊伍。
網紅教育系統發布會中
體現的輿論教育引導價值
緊抓傳播契機,加強教育引導
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立于1983年,到目前為止,已經擁有了33年的發展歷程。2016年,在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學員座談會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曾經指出,新聞發言人作為新聞發布工作的最前沿,必須具備過硬的能力素質,以坦誠、理性、質樸的話語,讓發布的新聞信息更加可信、可用、可親,展現新聞發言工作的實質意義。
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網紅新聞發布的工作都具備一定的共性。2月1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第九場新聞發布會。河南省教育廳廳長鄭邦山作總結講話。這5分多鐘的視頻發布到河南省教育廳政務微信、抖音、快手、微博上后,僅微信閱讀量就高達568萬,點贊量9.3萬,留言1.9萬,抖音快手點擊量599.3萬,點贊量13.58萬,二次傳播近億次。一時間,河南教育系統教育工作者的朋友圈被這個視頻刷屏,鄭邦山廳長成為全國“網紅”。新聞發布會上,鄭邦山在“諄諄教誨”之中實現了“價值傳播”的突圍。使河南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和引導,并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由此可見,每個新聞發布會召開的時機,都是為了某一時間、某一人物、某一契機而舉行的。因此,抓住契機,是新聞發言人的首要任務。
樹立情感旗幟,挖掘生活課堂
雖然新聞發言人的輿論導向應該保持客觀、公正、公平,但是這不意味著新聞發言工作是冷酷無情的,相反,在講述客觀事實、傳播新聞價值的過程中,新聞發言人應該堅定地樹立自己的情感旗幟,以積極的思想信念,為每次的發言都做充足的思想準備。
在教育系統新聞發布工作中,新聞發言人應該抓住重要的教育機遇,在直播新聞發布中進行反復推敲,圍繞“責任”這兩個字,表達教育部門對廣大青少年的關切,對學生家長的希翼,堅定正確的價值判斷,融入學生的成長方向。引導廣大學生在逆境當中扎實成長,在風雨中磨礪精神。引導廣大學生補齊生命教育短板,積極挖掘生活中的教學元素,凝聚“生活化教育”的發展理念。
傳播教育章法,營造治理環境
教育系統新聞發言工作涉及到了我國教育制度、政治體系、社會認知、公民素養、家庭教育等諸多方面。因此,如何形成有效的信息傳播局面,確保新聞傳播價值有章法可尋,成為了擺在新聞發言人面前的重要任務。因此,新聞發言人應該立足新時期的新聞傳播局面,打破人們在道德認知和價值判斷上存在的困境,通過精煉的語言,闡述好教育精神,促進全社會對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的思考,從而塑造出出色的新聞發言人形象。
強化新聞發布,堅守行業底線
敢于言
新聞發布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稱職的教育新聞發言人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做到講黨性、講原則。因此,教育新聞發言人要敢于發言,要善于在大局中謀劃工作,始終聚焦大局、圍繞大局、服務大局開展工作,力求講準確,嚴守紀律,注意維護國家的利益和黨委、政府的形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黨和政府聯系群眾、溝通媒體的橋梁和紐帶。
有常識
在新聞發言人的輿論引領中,既要對政治導向、教育政策等有正確的理解,還要充分了解所在學校的特點、特色,包括學校近期出臺的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課程改革等,以及一些隊伍建設、學生狀況等。此外,還需懂得新聞傳播的基本常識、特點、規律。教育新聞發言人不應僅僅是傳聲筒,而要把對學生的關注、對家長的理解、對教師的關愛融會貫通,確保新聞工作常識內容穩固、專業特色鮮明、綜合素養全面,從而達到對教育輿論的有效引領。
懂技巧
教育新聞發言人要想說有效的話,必須要守住常識底線,要學會遵守發言演講的游戲規則,要在說話的深淺之間把握適度,表達要恰當,既有溫情又有激情。要解決敢張口的問題,要善于和記者打交道、善用新媒體、配備專業團隊及國際化、職業化等問題作簡單概述。要以新聞媒體為突破口,構建政府和媒體之間專業化、規范化的合作關系。統籌好線上和線下的新聞發布工作。構建全省教育系統的新媒體矩陣,使教育信息的公開,方便向社會及時宣傳一些告知性信息,為群眾提供維權的政策依據;及時回應社會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避免因反映渠道不暢通造成不良事件。深化大家對教育政策、趨勢等的理解,培養一支包括新聞發言人在內的新聞發布隊伍。
規范合作關系,回應社會熱點
新聞發言人的核心詞是“人”,新聞輿論工作者應該將大眾放在平等的位置上,進一步規范相互之間的合作關系,時刻以真實、誠懇和善良去和新聞媒體打交道。與百姓坦率溝通、與媒體真誠交流,最終成為真誠善良、熱愛媒體的新聞發言人。
教育系統新聞發言人是我國、我黨制定的專職新聞發言人員,其職責包含著對重大事件和時事的澄清和解答,通過約見記者或者舉辦新聞發布會的形式,表述教育部門在相關問題上的教育立場,因此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和權威性。隨著我國國力的日漸昌盛,新聞發言工作的形式也在改革創新,不斷轉變。對于因網絡而爆紅的“網紅”教育系統新聞發言人來說,更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使命,謹言慎行,對教育行業的正能量思潮進行傳播,引導廣大網民關注真實、有益的新聞熱點,通過集中收集材料、分析信息、了解情況,借助于不同部門之間的通力合作,能夠使新聞發言人的每條信息都真實全面、準確無誤,進一步提升新聞發言工作的權威性,從而更好地樹立“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新聞輿論傳播精神。
(作者單位:教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