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放
很多疾病都可以導致認知功能下降,當非先天性原因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時,這就是癡呆。可以說,癡呆是一種綜合征,有多種病因,其中最常見的是老年性癡呆,也稱之為“阿爾茨海默病”。
1906年,德國精神病學家阿爾茨海默教授報道了一例53歲的女性患者,出現了嚴重的記憶障礙、講話困難并很難理解別人說話,癥狀在幾年之后迅速加重,并在發病第五年繼發了壓瘡和肺炎而去世。阿爾茨海默教授對這名去世的患者進行了尸體解剖,發現她的大腦皮層嚴重萎縮,在顯微鏡下還可以看到一種特異的皮層神經元細胞丟失。此后,醫學界把這種癡呆命名為“阿爾茨海默病”。
(一)近記憶力的減退。很多患者家屬認為癡呆是衰老的結果,人老了就會記性不好,剛剛發生過的事情或者剛剛說過的話“扭頭就忘”,屬于正常現象。其實,這就要學會分辨記憶力減退和正常的“健忘”。正常的健忘是經過提醒可以回憶起來的,而癡呆的近記憶力減退即使經過提醒也無法回憶的。不過,阿爾茨海默病的老年人對于久遠的記憶卻相對地保持完好。
(二)言語障礙。有些患者說話變得啰啰嗦嗦、贅述,從陳年舊事、細枝末節開始說起,很久也沒有繞回到最終的問題上;有些患者會出現“找詞困難”,熟人的名字叫不出來、熟悉的物品不能正確稱呼;有些患者溝通能力下降,說話時常常“詞不達意”,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慢慢的也就不愛交流了,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
(三)定向力障礙。初期會發現有些患者出現記錯日期、月份、年份,大多數人會以“我們也不上班了,不用記日子”而搪塞、掩飾;慢慢的會出現分不清時間、不知道自己的年紀,在熟悉的環境中迷路,走失,找不到衛生間,找不到家等現象,且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加重。
(四)計算力下降。在初期有些患者在購物的時候出現算錯帳、多付或少付錢的尷尬情況。后期即使簡單的計算也難以完成。
(五)情緒障礙。有些患者可能出現一些抑郁、焦慮等表現,也有些患者表現為淡漠,對家人不像從前那樣關心,對什么事情的反應都變得平平淡淡,好像很佛系。
(六)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下降。新的智能手機,怎么教也學不會發微信;新買的烤箱、微波爐,功能顯示鍵多次使用后仍不知道代表什么意思;甚至原來會使用的洗衣機也弄不清該怎么選檔位了。
許多老人及家屬認為到醫院查個CT或磁共振,看看有沒有腦萎縮,就可以判斷是不是阿爾茨海默病了。其實不然,醫生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診斷,很少依賴于影像學檢查,而是病史的詢問以及認知功能的評估,也就是量表的檢查。醫生在臨床表現的基礎上,通過量表檢查來判斷老人在哪一方面出現了認知功能下降。而影像學評估,還有一些必要的抽血檢查,主要是幫助醫生對癡呆病因做鑒別診斷。
除認知功能評估外,對癡呆的病因診斷最有幫助的檢查是腰穿腦脊液檢查和特殊的PETCT。不過,因為這兩項檢查現在還屬于自費項目,價格昂貴,僅在一些科學研究中使用,尚未在臨床上推廣。
(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科學的飲食結構。戒煙限酒,吸煙可降低腦血流灌注、損害血腦屏障、促進自由基釋放、氧化應激及腦白質病變等多角度增加癡呆的風險,而酒精可以降低大腦細胞的密度,加速細胞萎縮。有研究表明,經常飲酒的人罹患老年癡呆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出5~10倍。管理體重,避免高鹽、高油、高脂的攝入,多吃富含膽堿和維生素B12的食物,如豆制品、蛋奶、堅果等。
(二)保持積極的心態,參加社會活動、學習新鮮事物。許多老年朋友退休后常坐在電視前消磨時間,不愛出門、不愛社交,久而久之,脫離社會。老年朋友可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如參加合唱隊、跳廣場舞、上老年大學等。這些都是不錯的健腦、強身健體的選擇。我們的腦神經細胞功能“用則靈、廢則退”,大腦多用才能維持腦神經細胞的活力,延緩癡呆的發生。
(三)積極治療軀體疾病。定期體檢,注意對血糖、血壓、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的控制是延緩老年癡呆的重要因素。如果老年朋友已患有上述疾病,也請不要緊張、不要回避,而需要正確面對疾病,定期檢查,規范治療。
(四)不迷信保健品的功效。許多老年朋友相信保健品無毒無害,只有改善身體狀態的作用,又由于對癡呆的擔心,總覺得吃些健腦益智的保健品才是預防措施,其實這是誤區。現在沒有任何一種保健品可以預防癡呆,最好的癡呆預防手段就是保持心情愉悅和腦力活動!
(五)如果已經有老年朋友出現了上述癡呆的早期癥狀,也請不要慌張,盡早到專科醫院進行篩查和確診。
阿爾茨海默病是人類醫學領域中的一個“死角”,是新藥研發的重災區,臨床失敗率高達99.6%。1998年至2017年間,全球共有146個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在臨床研發中心遭遇失敗。在此期間,FDA僅批準過6種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分別為:1993年批準的他克林(已退市);1996年批準的鹽酸多奈哌齊;2000年批準的卡巴拉汀;2001年批準的加蘭他敏;2003年批準的鹽酸美金剛;2014年批準的美金剛/多奈哌齊復方制劑。這些藥物都只能改善患者的癥狀,不能減輕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變化,也不能逆轉或減緩疾病進程。所以,這些藥物更像是癡呆進程的“剎車片”。
在2 01 9年,我國的G V 9 7 1和2 0 2 1年Aduhelm被批準有條件的上市,雖然備受爭議,但仍然給癡呆治療帶來新的希望。
罹患癡呆的老年朋友,可到綜合醫院的神經內科,特別是有記憶門診醫院就診,請醫生制訂符合自己病情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