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據彭陽縣紅梅杏的現狀,分析了紅梅杏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措施,以促進產業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 彭陽縣;紅梅杏;發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S6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5–0011–02
彭陽紅梅杏于20世紀80年代引種栽培成功,表現出抗旱、抗寒、耐瘠薄的適生性,果實外形近似圓形,單果重40 g左右,果皮陽面呈紅色,陰面呈黃色,可溶性固形物≥13.5%,總糖≥8.1%,總酸≤1.2%,果肉細膩多汁,酸甜可口,是彭陽特色優勢杏子品種。目前紅梅杏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先行產業之一。
1 發展的必要性
1.1 必要性與重要性
1.1.1 杏果與杏仁具有很高的營養與保健價值 杏的果肉含糖、蛋白質、鉀、鈣、磷、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A、維生素C、檸檬酸、番茄烴等營養成分,味美色艷、香氣宜人,是一種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杏仁的營養更加豐富,含蛋白質、脂肪酸、糖類,還含有磷、鐵、鉀、鈣等無機鹽類,以及含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P等多種維生素,是滋補佳品。甜杏仁含苦杏仁甙、脂肪油、糖分、蛋白質、樹脂、扁豆甙、杏仁油??嘈尤屎嘈尤蔬啊⒚讣爸居?,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7,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保護心臟等作用,尤其在防癌治癌及心血管保健方面的價值,愈來愈受到人們關注。優質杏果的價格遠在蘋果、梨、桃等之上,杏的加工品如杏醬、杏汁等是果品加工類中價格最高的,且大部分用于出口。
1.1.2 杏樹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 發展紅梅杏產業,既綠化美化環境,提高森林覆蓋率,發揮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抵御災害、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生態功能。
1.1.3 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的需要 紅梅杏是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為一體的樹種,根據測算,若按杏樹集約栽培管理要求實施,豐產優良品種杏樹定植后第2年結果,第3年有一定產量,第5年進入盛果期,盛果期產量一般每畝可達1 500 kg。按近年市場收購平均價格10元/kg計算,鮮食杏每畝可獲得15 000元,是種植糧食作物的數倍,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杏樹根系發達,具有保持水土、降低風速、凈化空氣、改良土壤、調節小氣候等多種生態功能明顯。發展杏樹可以促進生態建設與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相協調,推動生態型林業向生態經濟型林業轉型,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的目標,達到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1.1.4 發展杏樹是實現農業結構 轉型和培育新型業態需要發展新產業,可吸引社會投資,引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優質杏樹育苗、種植、倉儲物流、生鮮銷售、觀花、休閑采摘、生態旅游觀光為一體的杏樹產業鏈,激發產生農業新型業態,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1.2 發展的可行性
1.2.1 自然條件適宜杏樹生長 杏樹是喜光樹種,抗旱、耐寒、耐瘠薄,適生范圍廣。我國從北緯23°~53°都有分布,除南部沿海地區、臺灣省、海南省以外,幾乎都有杏的栽培,以新疆、黃河流域為主栽培區。杏在-30℃下能安全越冬,在夏季平均溫度36.3℃能正常生長,在年降水50~1 600 mm都能生存。杏樹根系深、好氣性強、喜歡在土質疏松、排水排氣良好的土壤上生長。彭陽縣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東南部邊緣,六盤山東麓屬黃土高原丘陵區,這里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地域廣闊,土壤和氣候條件均能滿足杏樹生長發育和優質生產。
1.2.2 市場前景好 市場的需要是杏業發展的動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食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天然綠色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鮮食杏的發展前景廣闊,加工業也會應運而生,又可促進鮮食杏業發展,形成良性發展的道路。目前以杏仁、杏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種高檔保健食品、飲料及化妝品等已成為市場上暢銷商品,杏木、杏殼亦是紡織、造紙、木材加工等輕工業的上好原料,用途廣泛,彭陽紅梅杏已經遠銷深圳、北京、上海等,而且供不應求,紅梅杏已經成為彭陽縣的優質農產品的靚麗名片,產品銷售前景良好。
1.2.3 彭陽縣有杏樹種植的良好科技支撐 從“九·五”期間,寧夏農科院園藝所和縣林業局共同引進杏新品種及開發研究技術,成功總結出杏樹工程造林的“88542”反坡水平溝栽植技術,總結并摸索出配套的紅梅杏護干深栽、帶木質芽接與高接換種技術。原自治區林業廳成功實施“兩杏一果”扶貧開發工程,從園地選擇、規劃、育苗、整地、栽培技術、組織實施等方面都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且部分農民依靠杏樹脫貧致富,也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2 紅梅杏產業發展現狀
1995—2018年,發展面積由最初的1.3 km2增長到33.3 km2;提供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由最初的110元提高到3 450元,占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例由2.5%增長到49.5%。2017年紅河鄉上王村王一成等5戶農民12 133.3 m2 10年生紅梅杏年收入12萬元,畝均收入0.659萬元,戶均收入2.4萬元,人均收入5 455元;藺懷柱8年生紅梅杏12 000 m2,收入18萬元,當年就脫了貧。紅梅杏已經成為彭陽農民脫貧致富、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目前,全縣有彭陽縣云霧山林果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彭陽縣果品開發有限公司2家企業,林果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0個,參與農戶約2萬戶,全縣經果林產業生產、貯運、加工和營銷體系不斷完善,規?;?、科學化的發展格局初步形成[1]。2019年制訂l臺《彭陽紅梅杏地方標準》,出版發行了《彭陽紅梅杏無公害高效生產配套技術》,指導生產,實現了統一標準、統一收購、統一包裝、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支撐、統一檢驗檢測,形成生產、銷售、貯藏、運輸、加工、包裝一體化的技術指南,有效保護地方品牌,提升彭陽紅梅杏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截止2019年年底,全縣紅梅杏總面積33.3 km2、掛果面積達到13.3 km2,年產量2 000 t,實現年產值5 000萬元。
2.1 存在問題
彭陽縣紅梅杏樹面積大,但集約化、商品化杏園少。彭陽紅梅杏大多以庭院為主,日常栽培管理積極性不高,疏于管理,制約了產業的升級換代;且栽培品種優劣混雜,良莠不齊,嚴重影響質量和經濟效益,也極大挫傷果農的積極性。
2.1.1 栽培管理粗放 一是標準化果園較少,缺乏科學的修剪技術和樹體管理技術。果農沒有修剪杏樹習慣,杏樹多年不修剪,無樹形,樹冠郁閉,通風透光性極差,極大地限制了杏產業的發展。二是缺乏科學的土、肥、水管理規程,春季干旱缺水,不能及時灌萌芽水,對坐果、產量造成較大影響,施肥技術不當,不施肥或施肥總量少。三是缺乏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杏樹生長季節產生危害杏樹生長及影響果實品質的介殼蟲、食心蟲等病蟲害,沒有有效地蟲情監測病蟲害,單純依靠化學藥劑防治病蟲害,缺乏生物和物理防治綜合措施,加上杏園冬季不清園,造成病蟲害集中暴發[2]。
2.1.2 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缺乏有效的測報晚霜凍、冰雹的測報體系,自然災害的防控體系不健全,導致果品產量低而不穩、質量差。
2.1.3 保鮮加工能力差 杏果采收后,缺乏處理及預冷保鮮儲存設施,包裝簡陋,產品深加工能力較弱,產業鏈延伸不足。杏果實質地較軟,不耐貯藏保鮮,果品采收后缺乏預冷保鮮儲存設施,包裝簡陋。同時,由于地處偏遠地區,交通運輸不便,運輸成本較高,這些給杏產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
2.1.4 銷售渠道單一 地方品牌宣傳力度不大,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彭陽紅梅杏以傳統銷售模式為主,即以合作社、種植大戶自行銷售,電商銷售模式參與度不高,幾乎沒有龍頭企業統一銷售紅梅杏鮮果。品牌號召力弱,目前彭陽紅梅杏在區內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廣大消費者難以辨別真假,影響了彭陽紅梅杏的聲譽和銷量。
2.1.5 缺乏專業技術隊伍 沒有專業團隊指導,沒有與科研單位及院校合作,生產上缺乏技術骨干、農民缺乏實用技術,沒有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到農村田間地頭、示范引領、創新創業帶動發展機制;果農缺乏培訓,農民的科技意識淡薄,對先進實用技術不了解,嚴重制約了紅梅杏產業發展。
3 保障措施
成立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財政、審計、審批、水務、科技、農業農村、扶貧、林草等部門及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彭陽縣紅梅杏特色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研究制訂實施方案,落實組織機構,明確責任分工,安排任務計劃。開展有效的協調指導,實行科學的績效考核,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挖掘紅梅杏文化,加大對品牌的宣傳推介,加大對“紅梅杏”品牌的宣傳。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紅梅杏地理標志產區品牌網站,將紅梅杏網打造成“彭陽紅梅杏”品牌唯一官方指定的綜合性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宣傳彭陽紅梅杏產區的自然特點、產品特征標準、文化內涵,提高彭陽紅梅杏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參考文獻
[1] 王卿.定邊縣紅梅杏產業發展探索[J].廣東蠶業, 2019, 53(12): 18, 20.
[2] 吳國平,楊治科.寧南山區紅梅杏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 2020, 61(8): 31-32, 39.
責任編輯:黃艷飛
Discussion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deas of Pengyang Red Plum Apricot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 Industry
HAN Zhan-liang (Yangxiang Peoples Government of Yangxiang Town, Pengyang County, Pengyang, Ningxia 756599)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ngmei apricot in Pengyang County,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introduc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 corresponding views are provided.
Key words Pengyang County; Red plum apricot; Development; Measures
作者簡介 韓占良(1971-),男,寧夏固原人,高級林業工程師,主要從事紅梅杏栽培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