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武
摘要 林業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現代化林業發展能夠有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通過深入了解現代化林業育苗和苗期管理思想,詳細分析了當前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方式的不足,對改進育苗技術與育苗管理方式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為林業工作者進一步提高林木育苗能力和苗期管理水平提供參考,推動現代化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林木育苗;苗期管理;林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S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05–0184–02
現代育苗形成了更加系統化、全面化的育苗程序和方法,先通過扦插或耕種的方式進行初期育苗,然后進一步優化育苗過程中的光照、溫度、水分等自然因素,保障植株的健康成長,同時選擇合適的育苗容器,為林木的根部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及優質的培育土壤,為苗期林木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嚴格管理苗木生長激素的使用,嚴格遵循苗木生長規律和科學計量要求。系統化的現代育苗理念推動了林業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1 林業育苗技術概述
1.1 基質配置與播種技術
在配置基質時,首先,要求各種物質的配置比例符合標準要求,使用的量瓶、燒杯等器皿的精確度要滿足基質配置要求,尤其是基質的水分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其次,在混合不同物質時,要使用科學的方法,保障基質物質的均勻性,確保各類營養元素與水分均勻配比,保障幼苗生長的養分供給及同組的苗木具有相同的生長條件。如果使用點播或條播的方式進行容器育苗,要根據種子的質量設置播種規模,質量較好、發芽率高的種子可以一穴一粒,質量稍差的種子則可以一穴多粒,保障一定單位內的種子出苗率。
1.2 容器育苗的具體操作
肥沃、濕潤的森林土壤具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適合作為容器育苗時容器的基質,以保障幼苗具有充分的養分供給和適宜的生長環境,提高幼苗的生長質量。在填裝樹苗時可以使用假植樹苗,充分利用假植苗生存能力強、容易集中控制造型的優勢,提高樹苗填裝的成活率。在使用假植苗填裝樹苗時,要保持苗木根部基本的水分供給,確保根部的正常伸展發育活動,同時苗木根系保持不窩根、不漏根的狀態,能夠提高填裝樹苗的成功率。
1.3 苗木施肥技術
施肥量與施肥頻率沒有具體的標準,需要苗木栽培人員注意觀察苗木的生長狀況,根據苗木的具體需要施肥,施肥量與施肥頻率過多或過少均對苗木的生長不好,要把握適量的施肥標準,滿足苗木的生長發育的基本需求。在選擇肥料種類上,要挑選合適的肥料,確保肥料中含有苗木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在施底肥時,最好選擇經過發酵處理的肥料,同時為了避免出現燒苗或肥料不足的情況,施肥時要保證肥料的均勻。最后,在不同的苗木生長階段,需要不同的營養元素,這就需要苗木栽培工作者設計科學的施肥方案,保障苗木生長各個階段的養分供給。
2 林業育苗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2.1 育苗前期準備不足
林業育苗技術要求在育苗工作前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如分析種子生長過程中的環境需求、種植生長發育活動中的養分需求,只有做好相關的調研分析準備,充分了解種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條件,才能夠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現苗木育苗工作時由于準備不足而導致種子死亡或種子發育不良。然而,當前我國林業育苗技術與理論中忽略育苗前期準備工作,導致一些種子不能獲得最適宜的生長環境和條件,降低了苗木育苗成功率。
2.2 育苗專業設備不足
通過耕種播種的方式進行育苗工作,需要在種子發芽后移植苗木,將幼苗移植到更加寬闊的環境中,讓它繼續生長,但是由于幼苗較為脆弱,根部發育不完善,移植過程中的損害及對新環境的不適應都可能會導致移植失敗,因此需要更加專業的設備提高幼苗的存活率、降低移植過程中對幼苗的損害。但是我國林業科技發展水平較低,許多專業育苗、移植設備和工具供應不足,不利于我國林業育苗工作的有序開展。
3 林業苗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苗期管理體系不健全
林業苗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苗期管理體系,將幼苗生長過程中不同階段對不同礦物元素的具體需求,及對光照、溫度、濕度等外部條件的要求納入苗期管理體系,為幼苗的生長發育提供全面的養分供給,滿足幼苗對外部環境因素的要求。但是,我國苗期管理體系不夠健全,許多必要元素沒有納入苗期管理考量,不利于苗木的健康生長[1]。
3.2 苗期管理專業化水平較低
現代化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能夠有效地提高幼苗成活率,專業化的管理方式能夠明確苗期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和環節,明確各個環節的工作要求,使苗期管理工作變得標準化、系統化,針對苗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存在苗期管理專業人才不足、苗期管理專業化設備不足等問題,我國當前苗期管理專業化水平比較低,苗期管理工作效率不理想。
3.3 現代化苗期管理技術不足
除了對專業化人才與專業設備要求外,現代化的苗期管理技術是當前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需求之一,現代化技術的種類缺乏及水平較低,制約了苗期管理工作效率的進一步提升。觀察與記錄苗期幼苗生長活動,苗期管理活動的監督缺乏現代化技術的支撐,導致不能及時有效地解決苗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2]。
4 提高林業育苗技術與苗期管理水平的具體措施
4.1 做好育苗前期準備工作
為了保障育苗工作中適宜的育苗環境、養分、工具等方面的創設與供給,提高應對育苗工作中突發問題的能力,要做好育苗前期的準備工作。調研分析幼苗的生長習性和條件需求,了解幼苗生長過程中的多方面需求,通過施肥、澆水、培土等方法改造現有自然環境,為幼苗的生長發育提供最適合的生長環境。通過前期的準備工作,了解同一批苗木的品種組成,設計不同種類苗木的搭配,進一步提高苗木的生長質量。
4.2 引進專業育苗設備
專業化的育苗設備能夠提供更好的苗木生長條件,避免苗木管理活動對幼苗的損害,提高幼苗的環境適應能力,提高幼苗成活率,因此在現代化林業苗期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快引進現代化設備。如相比傳統的密封紙箱、塑料袋等育苗工具,現代化的無紡布育苗容器能夠為幼苗提供更好的空氣、溫度等條件,同在時幼苗生長過程中可以自主穿破無紡布,獲得更大的生長空間,省去人工揭膜及幼苗移植的環節,能夠大幅度減少對幼苗的損壞,進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3]。
4.3 推進苗期管理工作系統化
建立系統化的苗期管理體系,能夠更全面地考量苗期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有效提高苗期管理工作效率。對不同種類的苗木對生長環境和外部條件的需求,同一種類苗木不同生長階段具體需求的變化等方面的考量都需要納入苗期管理體系,及時為苗木提供充足的養分、創設良好的生長環境。幼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也是苗期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病蟲害防治辦法,降低病蟲害對苗木生長質量的影響。
4.4 提高苗期管理專業技術
提高苗期管理技術的專業化水平,積極學習現代化的苗期管理理論和技術,如苗木病蟲害防止技術,在防治苗木的病蟲害時,不能只使用傳統噴灑農藥的方式,要積極學習現代化的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蟲害防治技術,如果需要噴灑農藥,要把握好農藥種類和成分要求,在保證除蟲效果的同時,也要避免農藥噴灑破壞環境。
4.5 建立健全苗期管理監督體系
通過建立健全苗期管理監督體系,能夠有效推動苗期管理工作的落實,強化苗期管理工作效果,明確規范與約束苗期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形成嚴格的責任落實制度,及時發現并解決苗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除此之外,通過有效的苗期管理監督能夠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在有限資源的供給下,提供更加優質的苗木。
5 結語
林業育苗工作要求充分認識到育苗技術與苗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現代化的林業育苗和苗期管理理念,引進現代化的專業育苗設備,不斷優化林業育苗技術,提高苗期管理效率,提高林業育苗水平,推動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桂花.提高林業育苗技術及加強苗期管理的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 2020, 14(23): 74-75.
[2] 安志霞.林業育苗技術及苗期管理研究[J]. 種子科技, 2019, 37(5): 114, 117.
[3] 金紹玉.林業育苗技術和苗期管理研究[J]. 鄉村科技, 2019(15): 76-77.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