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紅
摘要:通過剖析工匠精神的內涵,強調以工匠精神培養為目標,提出了從加強技能實訓、重視職業素養、融入課程思政、開展技能大賽、拓展創新創業教育等方面培養工匠精神的有效教學途徑,為學生勝任職業崗位提升就業能力奠定基礎。
關鍵詞:工匠精神;中藥人才;教學途徑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對于產品設計及工藝技術的專注精神品質,在工作中具有烈強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在實踐中體現嚴謹細致、團隊協同合作、不斷創新等多方面職業綜合素質。
在新時期的發展進程中,工匠精神的培養是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重要因素,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培育和弘揚工匠精神,需要大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從業者。高職教育肩負著培育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重要歷史使命,工匠精神職業教育屬于素質教育,既包含專業技能的培養,又注重職業態度、敬業精神,樹立對職業的敬畏之心的培養,如何通過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為適應未來崗位技能需求奠定扎實的基礎,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引起了很多行業職業教育的深入研究與討論。
2? 中藥行業倡導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在中藥行業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中藥栽培、鑒定、炮制、制劑這些傳統特色技術是保證中藥藥效的關鍵,我國各省道地藥材具有明顯地域特色,以切制精良、工具輔料獨特炮制技術方法各具特色,體現了傳統工匠精神的行業內涵,目前中藥行業企業通過大力發展藥用植物園、建立種子資源庫、種植地區藥用資源普查、制訂種植儲藏技術標準、建立加工研究中心,從藥材源頭控制質量,以改變中藥飲片質量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參差不齊狀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構建能力培養與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質應用型中藥學人才培養模式是極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通過傳統工匠精神的回歸與傳承,如何將工匠精神培養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人才培養目標與工匠精神培養密切相聯,努力培養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實際應用能力,適應行業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不斷提升人才隊伍結構及整體素質以滿足中藥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對于中藥現代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現代工匠精神培養的有效教學途徑
3.1? 加強實訓教學改革,培育工匠精神
目前中藥材種植方面主要存在優良品種和良繁技術缺乏、種植過程管理水平不高、產地加工技術相對落后、機械化生產技術程度偏低、人才隊伍相對薄弱等突出問題。隨著中藥材與中成藥的需求量成倍增長,我國出現了大量藥材種植專業戶,在藥材種植過程中常使用農藥,會造成農藥中不易分解的殘留物常年沉積在土壤中,在采收加工環節有些藥材用硫磺熏蒸中起到防蟲、防霉、增白及潤色的效果,使用時也會殘留化學物品,對人體造成傷害。因而在中藥栽培實訓教學中按照藥材道地性規律,注重讓學生掌握合理規劃種植區域,加強藥用植物品種、生態、產量、適應性、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內容的學習。
3.2? 重視職業素養教育,傳承工匠精神
中藥材炮制加工是傳統中藥學特色生產加工技術,根據中醫藥理論,為滿足調劑、制劑的不同要求,依照辨證施治用藥的需要和藥物自身性質所采取的制藥技術,體現我國中藥材加工老工匠們卓越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目前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與發展亟待加強,為推動中藥炮制技術的傳承和創新,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于2015年啟動了“中藥炮制技術傳承基地建設”項目,圍繞現代炮制機制和飲片質量控制要點,強化傳統工藝改進及特色加工技術內涵的研究,積極探索現代炮制核心技術問題研究。
3.3?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詮釋工匠精神
中藥行業與中國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思想政治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中藥企業的發展急需有知識、有文化的企業員工。教學中通過傳授中藥功效及中醫藥在抗疫進程中的應用,融入學生對中國文化自信與制度自信教育,激發學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熱情;通過國醫大師、本草中國視頻學習,增強名人科學家榜樣的激勵作用,融入人生觀與價值觀教育,增強對中藥事業的熱愛,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服務態度。
參考文獻
[1] 凌子平,何彩云,劉霽堂.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探索[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7,18(1):57-61.
[2] 張新薇.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德育創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4(10):73.
[3] 李妍,劉帥.高職中藥調劑學模塊化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