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8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行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從加強評級方法體系建設、完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強化信息披露等方面對信用評級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強調優化評級生態,嚴格對信用評級機構監督管理。
發揮好債市“看門人”作用
作為債券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安排,信用評級行業在推動我國債券市場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已經初具規模。但不容忽視的是,在過去幾年中,信用評級行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特別是隨著債券市場高評級債券違約事件的增多,評級區分度不足、風險預警能力弱等問題進一步凸顯。
為促進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業務規范健康發展,過去一段時間,監管部門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評級行業由“監管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引導評級機構將聲譽機制作為生存之本,推動評級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通知》的發布,有利于提升信用評級質量和區分度,進一步發揮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等方面的作用,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推動信用評級行業更好地服務于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大局,對促進評級行業乃至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未來,隨著相關改革措施落地,評級行業將邁入“市場化”與“嚴監管”的新發展格局,有助于推動評級行業切實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的作用,助力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在3月28日發布的《征求意見稿》基礎上,廣泛吸收社會意見,細化和完善相關規則,從加強評級方法體系建設等五大方面對信用評級機構提出了明確要求。其中的一些內容也受到市場機構關注。
提升評級質量和區分度?!锻ㄖ访鞔_提出,信用評級機構應當長期構建以違約率為核心的評級質量驗證機制,制訂實施方案,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夠實現合理區分度的評級方法體系,有效提升評級質量。信用評級機構一次性調整信用評級超過三個子級(含)的,信用評級機構應當立即啟動全面的回溯檢驗,對評級方法模型和評級結果的一致性、準確性和穩定性等進行核查和評估。在堅守評級獨立性方面,《通知》鼓勵引入獨立董事保障監督職能的有效履行,強調強化防火墻機制,評級作業人員的考核、晉升以及薪酬不得與其參與評級項目的發行、收費等因素關聯。
加強信息披露、強化市場約束機制?!锻ㄖ芳毣u級機構信息披露,要求分開披露受評主體個體信用狀況和外部支持提升情況的信息;鼓勵發行人采用多評級,引導擴大投資者付費評級適用范圍,發揮多評級以及不同模式評級的交叉驗證作用;明確評級機構評價評估應以評級質量為核心、以投資者為導向,并定期組織開展。
優化評級生態環境?!锻ㄖ方档捅O管對外部評級的要求,擇機適時調整監管政策關于各類資金可投資債券的級別門檻;強化發行人、中介機構等配合信用評級作業開展的義務,明確各相關方不得干擾評級決策,影響信用評級作業的獨立性;繼續穩步推動評級對外開放,積極培育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本土評級機構。
嚴格監督管理。《通知》提出聯合制定統一的評級機構業務標準,加強監管協同和信息共享,防止監管套利;加強對評級質量和全流程作業合規情況的檢查;對違規機構和人員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當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20萬億元,居世界第二位,已經成為企業除銀行貸款之外的第二大融資渠道。推動債市高質量發展,完善市場各項制度建設,一直受到金融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過程中,更好地發揮信用評級的風險揭示和風險定價等作用,成為推動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推動評級行業健康發展,不僅是評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是助力債券市場健康發展、提升金融開放水平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