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林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正在引領人類經濟走向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轉型正成為金融機構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突破口,為證券公司創新發展帶來重大發展機遇。證券公司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下,應該積極運用金融科技的技術優勢,推動數字化轉型,引領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
一、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的背景分析
(一)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數字經濟的內在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建設數字經濟的戰略構想,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提倡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2017年3月,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標志著國家對金融科技的重視上升到戰略新高度[1]。我國的證券公司正努力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積極運用金融科技進行數字化轉型,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二)數字化轉型引領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的證券行業已經進入大變革時代。當前,我國正在逐步加強金融的對外開放力度,高盛、瑞銀、摩根士丹利等國際大型投行正在積極進入中國市場,對國內的證券公司將會形成較大的沖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下,證券公司應當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金融科技,進行數字化轉型,引領證券公司高質量發展,提升核心競爭力。
二、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的現狀
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主要是指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化手段提升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的運營效率,完善合規管理、風險控制,提高證券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
2018年深圳證券交易所舉辦“科技引領、邁向數字化時代”技術大會,提倡證券行業應積極把握金融科技的發展機遇,實踐數字化發展理念,推動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為證券公司進行客戶身份識別、數字化營銷、智能投顧、風險控制提供了新的工具,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區塊鏈(Block Chain)具有去中心分布式、可追溯等特點,證券公司可以對業務流程中產生的資金進行風險監控,形成有效的追溯機制,提升風險的識別、防范和控制能力。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方面,證券公司通過搭建云平臺對業務和管理系統進行集約化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大數據(Big Data)應用方面,證券公司積累了巨量的客戶數據和交易數據,通過挖掘數據價值進行精準營銷和風險控制,有效地提升證券公司的經營管理效率。
當前,很多券商將金融科技作為公司重點發展戰略,加大數字化投入。根據上市券商年報顯示,2019年華泰證券、國泰君安的信息技術投入均超10億元,分別為14.25億元、11.17億元,廣發證券(8.05億)、海通證券(7.8億)、國信證券(6.96億)、招商證券(6.53億)、中信建投(6.06億)、東方證券(5.86億)、申萬宏源(5.63億)的信息技術投入均超過5億元[2]。2021年,中信證券把數字化轉型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增加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戰略性投入,加強金融科技平臺的研發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2020年,中金公司與騰訊合作,形成戰略聯盟,共同成立金騰科技,積極推行數字化轉型戰略,并進行相應的組織結構調整。國聯證券積極推行數字化戰略,通過金融科技與業務發展的高度融合,相互促進,引領公司的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海通證券充分運用金融科技的技術優勢,構建“E海通財”互聯網金融平臺,推動營銷管理、業務流程、風險管理走向智能化、數字化[3]。
三、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
由于證券市場的獨特性和技術應用的局限性,與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相比,我國證券行業數字化轉型起步相對較晚,而且存在系統孤立、數據基礎薄弱、數字化應用水平不高、數字化轉型機制不健全、復合型的數字化轉型人才不足等問題。
(一)系統孤立、分散,整體性不足
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但是,由于系統供應商的技術標準不統一,證券公司自身缺乏架構管控機制及內部業務管理模塊自建系統,每個系統在數據標準、流程等方面,缺乏整合管理控制,業務系統之間是孤立、分散的,整體性不足。系統的孤立制約了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增加了管理者獲取數據的難度。系統的整體性和數據的互通程度是促進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因素[4]。
(二)數據基礎薄弱,數字化應用水平不高
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證券公司的業務發展與數據緊密相關,數據已經成為證券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但是,券商的產品數據、客戶數據、交易數據、風險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可靠性還需要提高,外部的輿情、工商數據缺失。各個業務系統中,數據應用大多數停留在描述性分析,只有很少一部分數據涉及證券公司業務發展的預測性分析。當前,證券公司的數字化應用水平不高,更深層次的數據價值尚未被發掘。
(三)數字化轉型機制不健全,執行力不足
證券公司的數字化轉型,不僅需要科技層面的支撐,更需要保障機制。目前,大多數證券公司已經將數字化轉型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但是,很多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機制不健全,執行力不足,影響轉型的質量和效果。業務部門和IT團隊有不同的績效目標,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機制,數字化對證券公司業務創新發展的引領性不足。證券公司內部對業務部門和IT團隊的考核和激勵缺乏掛鉤機制,不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也難以形成工作合力[5]。
(四)數字化文化缺失,復合型的數字化人才不足
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下,證券行業的管理層已經充分認識到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還有部分證券從業人員沒有意識到數字化賦能業務創新發展,認為數字化轉型只是IT部門的事情,這說明在證券公司內部數字化文化缺失。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證券公司的核心軟件開發能力、數據管理能力和營運能力還有待提升。當前,復合型的數字化人才是有效推進證券公司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但是,既掌握證券業務知識,又具備IT技能,同時又有數字化思維和營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極其緊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