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立
圍繞綠色發展積極探索普惠金融優化發展路徑,對于改善小微企業、“三農”和脫貧人口等領域的金融服務水平,對于助力貴州省畢節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從綠色發展視角出發,深入分析畢節市普惠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現狀及問題,提出普惠金融助力畢節市綠色發展的優化路徑。
一、畢節市綠色發展現狀與金融支持情況
(一)綠色發展現狀
1.綠色農業有效發展。以生態循環農業、綠色標準規范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深入實施化肥、農(獸)藥減量增效行動,2020年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100萬畝、化肥減量增效100萬畝。推廣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2020年回收廢舊農膜21903.09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5%,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創建4個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100個生態循環示范區、500個示范主體。
2.工業綠色轉型不斷推進。積極推動清潔高效能源發展,加大威寧、赫章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農光互補等綜合開發,推進低風速發電,有效開發利用風力資源,促進風電與觀光旅游綜合開發,2020年末全市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量分別為357.37、34.45億千瓦時。深入實施“千企改造”,2020年實施“千企改造”企業130戶,中心城區垃圾焚燒發電等122個綠色項目建成投產。推進綠色體系創建,創建省級綠色園區2個、綠色工廠3家。實施“綠色工業+大數據”融合發展,建設26個融合標桿,實施232個融合示范,帶動417家企業轉型升級。
3.發展生態旅游。立足畢節市獨特的自然景觀、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宜人的氣候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目前,全市有世界級品牌1個、5A級旅游景區1個、4A級旅游景區12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文化+生態+旅游+扶貧”可持續發展之路,3個村寨被列入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級、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5個,甲級鄉村旅游村寨、精品級鄉村旅游客棧、五星級鄉村旅游經營主體24家。旅游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主導產業,“十三五”以來畢節市累計接待游客4.2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550億元。
(二)金融服務綠色發展情況
1.綠色金融發展的制度保障逐步完善。近年來,畢節市先后出臺了《畢節市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精神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實施方案》《畢節市綠色制造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 年)》,就金融支持經濟綠色化轉型進行了部署安排。出臺了《推動綠色金融發展 助推貫徹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引導轄內所有金融機構成立綠色金融發展領導小組,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措施,構建支持綠色信貸業務的激勵機制和抑制產能過剩行業貸款的約束機制等措施,促進綠色信貸較快增長。截至2020年12月末,畢節市綠色貸款余額232.36億元,同比增長85.3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67.94個百分點。
2.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逐步豐富。畢節市金融機構主動作為,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總體目標,積極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增加綠色信貸投放。例如,郵政儲蓄銀行利用收費權質押,創新推出“供水貸”產品,向飲水工程項目發放貸款1600萬元,助力綠色經濟發展;工商銀行畢節分行創新推出“產業興農貸”產品,累計發放貸款2964萬元,支持赫章農業產業綠色化轉型,助力綠色農業發展;農業發展銀行畢節市分行建立內部審批特事特辦機制,高效支持畢節市國家儲備林建設工作,累計審批國家儲備林貸款20.22億元,發放1.90億元;中國銀行畢節分行通過組建銀團的方式,向織金縣國家儲備林項目投放貸款1.2億元。
3.綠色化轉型支持力度不斷提升。圍繞“千企改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等領域,重點支持工業企業節能改造、城市污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等項目。截至2020年末,全市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65.59億元,占全省的10.51%。圍繞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新型能源及煤炭清潔利用,重點支持威寧、赫章風力發電項目。截至2020年末,全市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65.59億元,占全省的12.12%。圍繞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加大對綠色有機農業、森林資源開發、林下經濟等產業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末,全市生態農業貸款余額15.46億元,占全省的5.19%。圍繞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等重點領域,加大對國家地質公園、濕地公園保護以及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支持。截至2020年末,全市生態修復貸款余額45.56億元,占全省的7.43%。
4.政策工具引導功能有效落實。按季對轄內農信社(農商行)開展綠色信貸業績評價,引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完善內部機制,增加綠色信貸投放。截至2020年末,全市15家市級金融機構有14家金融機構已經辦理綠色貸款業務,7家農商行、農信社發放綠色貸款,余額共計4.68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3.97億元。將綠色貸款納入扶貧再貸款定價機制管理,最高可上浮10個BP,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指導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將綠色信貸資產納入央行內部評級,實現了首筆綠色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投放,助力綠色產業轉型升級。
5.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展。積極爭取綠色產業扶貧投資金支持,獲批綠色產業扶貧投資基金項目161個、批復資金288.58億元,已投項目149個、投放資金158.19億元,審批資金占全省23.85%,投放資金占全省20.38%。設立20億元水利投資基金和8億元新型城鎮化基金,拓寬水利基礎設施和城鎮化基礎設施融資渠道。
二、普惠金融服務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協調聯動與激勵約束機制有待建立
綠色金融的發展,需要當地政府主導,金融監管部門、環保、稅務及財政等多部門聯動,建立協調聯動和正向的激勵約束機制,撬動金融資源投入。從畢節市當前實際情況來看,盡管政府出臺了諸多文件鼓勵金融資源投入,但尚未形成系統的工作機制,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現象依然存在,甚至未建立綠色金融發展的財政補貼、風險分擔等機制,一定程度影響綠色金融發展。與此同時,金融監管部門也尚未建立對金融機構綠色金融發展的激勵約束機制,制約了金融投入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