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戴鴻譽
“老品牌”承載著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歲月情懷,也凝聚著品牌企業對信譽的追求和對文化的傳承。在上海近代工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一大批傳承至今的“老品牌”,如“玉棠”“美加凈”“蝴蝶”“鳳凰”“蜂花”,等等,它們都是“上海制造”的形象代言。進入21世紀,這些“老品牌”逐步煥發出新的活力,2018年,上海出臺《全力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提出要通過三年的努力,讓“上海制造”技術更先進、制造更智能、產品更高端、品牌更響亮。三年來,檢察機關主動融入“上海制造”品牌的打造,嚴懲侵犯知名企業商標權的犯罪,從辦案程序和工作機制上積極探索有利于保護企業品牌的具體舉措,與企業攜手保護“老品牌”“老字號”,共同維護上海城市的歷史記憶和上海企業的信譽傳承。
2019年11月14日,上海市人民檢察院與虹口區人民檢察院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2016—2019年上海檢察機關辦理侵犯本土“老品牌”知識產權犯罪案件情況。通報顯示,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上海市檢察機關辦理侵犯“老品牌”審查起訴案件共計55件104人。歷年案件受理數和涉案人數均持續增長,2018年侵犯“老品牌”案件同比增長61.54%,人數同比增長125%。發案區域以郊區為主,案件高發于工業用品、食藥品、日用品行業,以自然人犯罪為主,單位犯罪有所增長。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呈逐年增長趨勢,2019年達到62.5%,案件均獲有罪判決。
近年來侵犯上海“老品牌”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侵權罪名集中,犯罪主體特點鮮明,“家族式”犯罪形態常見;二是以跨地區侵權模式為主,占比高達50.9%,并由單環節犯罪向全鏈條犯罪轉化;三是海外售假、社交軟件售假成為侵犯“老品牌”新途徑;四是部分“老品牌”企業在案發前缺乏司法維權意識。
檢察機關保護“老品牌”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權益,應當主動、全面、動態,要在法律規定的辦案流程中,針對案件的特殊性,最大限度保護權利人的權益。在辦案中,檢察機關積極探索了“一主導兩創新”的工作機制。
“一主導”,就是在審查起訴階段,由檢察機關主導,推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權利人退賠,獲取權利人諒解的工作,最大限度幫助企業挽回經濟損失。我國《刑事訴訟法》適用當事人和解的范圍是因民間糾紛引起的涉嫌《刑法》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的過失犯罪案件,而涉及“老品牌”的知識產權犯罪罪名主要集中在《刑法》第三章第一節“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和第七節“侵犯知識產權罪”,不適用和解。但是可以探索權利人諒解機制。虹口區檢察院辦理的假冒“玉棠”白砂糖案,6名犯罪嫌疑人表達了退賠意愿,并由該院主動介入,將權利人的訴求與犯罪嫌疑人的情況結合,積極促成雙方諒解,以求在法律范圍內達到最佳的社會效果。
“兩創新”,就是嘗試在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適用被告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以及讓知識產權權利人實質參與庭審訴訟。首先,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認罪協商程序,最大亮點在于“協商性司法”,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后與檢察機關達成協議,法院根據協議依法從寬量刑。由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經認罪認罰,激烈的控辯對抗已不復存在,因此協商性司法便具有了適用空間。
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遇到的最大障礙,在于如何推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積極退賠的基礎上又能認罰。一方面,檢察機關始終堅持打擊侵犯“老品牌”犯罪與幫助品牌企業挽損并重,在案件審查過程中,善于運用電子證據、證人證言排除合理懷疑,在審查起訴階段將指控犯罪事實的證據有力呈現,使得犯罪嫌疑人不再抱有僥幸心理,從而選擇認罪認罰,主動支付賠償款獲得諒解;另一方面,積極促使犯罪嫌疑人在審查起訴階段即向法院專用賬戶預繳罰金,確保法院判決后能迅速執行到位。
其次,引入權利人實質參與庭審制度。庭審實質化是指將刑事案件庭審作為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決定性程序,訴訟證據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實查明在法庭、訴辯意見發表在法庭、裁判結果形成在法庭,確保庭審在查明事實、采納證據、法律適用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庭審實質化相較于庭審形式化,將查明事實、核實證據放在庭上,讓案件事實、證據在陽光下展示,保障所有訴訟參與人的權利,其核心即追求庭審的權威性、程序的正當性、控辯的當庭性。
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大多專業性強,證據較為龐雜,事實或存爭議,將這些事實、證據擺在法庭之上,控辯雙方充分闡明理由,讓法官能夠通過實質性的庭審程序了解案件,形成客觀性的結論。“老品牌”是家喻戶曉的“國貨品牌”,讓權利人在庭審時可以發問、質證,表達訴求,實質性參與庭審,能更加強指控,有利于法院更快、更準地認定案件事實。權利人直觀見證了司法機關對品牌的有力保護,有利于其加強品牌保護意識,促使其及早確立品牌保護戰略,懂得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展示企業保護品牌的積極形象,也彰顯國家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強大決心。比如楊浦區檢察院辦理的假冒“上海牌”手表、虹口區檢察院辦理的假冒“玉棠”商標白糖案,均讓權利人實質性參與庭審,取得了較好的庭審效果。
檢察機關通過審慎辦理案件,深入剖析案發根源,針對“老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存在的問題,立足本職工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助力營造知識產權保護法治化營商環境。比如,“玉棠”品牌的權利人上海糖業煙酒(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多年歷史的國有大型商業企業集團,如何在案件辦理的同時及時挽回企業的形象,也是檢察機關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是聽取權利人對檢察機關在保護本土“老品牌”方面的需求和建議,通過制發檢察建議,針對被侵權企業在“老品牌”保護、運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幫助企業堵漏建制。
二是建立知識產權權利人回訪機制。在案件宣判后,走訪權利人企業,實地了解其對案件辦理的滿意度,詳細了解案件辦結后,企業市場銷量及市民反饋的品牌認可度是否有所上升,是否有新類型侵權行為或者苗頭性問題出現,將回訪情況及時總結,做好后續跟蹤工作,并針對犯罪新動向做好研判會商工作,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防范。
三是暢通檢企互通聯系機制。在工商聯、創業園區等設立檢察官辦公室,聽取“老品牌”企業的法治需求,為“老品牌”企業提供“一站式、全覆蓋”檢察服務。
四是擴大案件的法治宣傳效果。庭審當天幾十家媒體對庭審過程進行直播,召開老品牌知識產權保護新聞發布會,在老品牌益民食品廠歷史展覽館中,以展板的形式展示案件辦理情況,并向市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社會公眾進行公開展覽、介紹,將知識產權的保護理念輻射至各個層面。
品牌作為企業的重要無形資產,其核心在于知識產權,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檢察機關要根據《上海市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的要求,嚴懲侵犯知名企業商標權的犯罪,著力構建有利于侵權事實查明的證據審查機制,全力保障包括“老品牌”企業在內的各類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合法權益。
(本文作者單位系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