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熙
2006年7月3日,悲劇降臨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倫西亞:一列地鐵脫軌,導致43人死亡、47人受傷。這是世界上最嚴重的地鐵事故之一,然而針對事故的調查僅僅持續了一個月便草率結案。政府刻意保持沉默,一口咬定巴倫西亞地鐵十分安全,事故的原因只是偶然的超速駕駛。為此,比阿特麗斯·加羅特帶領一小群受害者家庭,建立受害者協會,開始了一項最初看起來毫無希望的抗爭——尋找悲劇發生的真相,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通過新聞報道,我們得以知曉這起事故的慘烈程度:7月3日下午1點15分,地鐵1號線的一列客車從市中心耶穌站駛離不久,前兩節車廂突然脫軌并傾翻。很多乘客因為巨大的離心力被甩出車廂,此時,沒有脫軌的后兩節車廂以極高的速度軋了上來,導致被甩出車廂的乘客全部喪生在隆隆而來的車輪底下。事故發生后,整個地鐵站一片血肉模糊。
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紀錄片的開場卻是一派歡樂祥和的氣氛。原來,在事故發生后五天,正是教皇本篤十六世到訪巴倫西亞的日子。這是教皇首次訪問西班牙,對于當政的人民黨而言,把這件事辦出聲響,無疑能在政績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巴倫西亞地區長官弗朗西斯科·坎普斯接受采訪稱:“我們要告訴西班牙和全世界,一件神奇的事情將在7月8日和9日發生,這是我們今后幾天將重點關注的問題。”換句話說,這位地區長官似乎覺得,與教皇訪問這一歷史性事件相比,地鐵事故葬送的43條無辜性命不值一提。
接下來,導演將鏡頭轉向地鐵事故受害者家屬,從他們的描述里還原事故的經過:比阿特麗斯·加羅特的妹妹麥卡,平時習慣開車,可是那天突然決定坐地鐵;昂立克·胡里奧的妻子瑪麗貝爾,則是和往常一樣在坎貝納地鐵站上車,正在回家的路上。天氣炎熱,人頭攢動,他們都以為這會是和平時任何一天無異的、再平凡不過的一天——直到地鐵猛然加速。當時的1號線地鐵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行駛,它原本的速度僅為此時的一半。在轉彎處,為了防止自動制動裝置啟動,列車翻倒了。平凡的一天,卻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沉默策略》導演? |? 文森特·帕利斯語言? |? 西班牙語單集片長? |? 56分鐘
安娜是這起事故中的幸存者。她說,當她醒過來,摸了摸地面,意識到車廂正躺在鐵軌上。當時的安娜還沒有意識到,她即將被送進重癥監護室,之后還要進行將近兩年的復健理療,等待她的還有數不清的手術。紀錄片導演刻意將逝者家屬悲傷的臉龐與接下來歡快的新聞播報形成鮮明對照。巨大的橫幅宣告著教皇的到來,教皇的訪問將按原定計劃進行,整個城市正在為此做準備。無人注意那些悲傷的家庭與傷痛中扭曲的臉。
負責調查地鐵事故的委員會由九名人民黨成員投票選出。7月17日,調查委員會開始在巴倫西亞的地區議會展開調查,得出的結論是不追究責任:這是一場意外,因此無法預測。調查委員會反復強調,地鐵是安全的,1號線地鐵是安全的,沒有安全裝置能100%保證不發生事故。結果是47票贊成,39票反對,委員會的決定獲得批準。最后結論:車禍是由超速引起的,這是無法預見的,也是無法避免的。
持反對意見的左翼國會議員瓊·里博說,這是西班牙最嚴重的地鐵事故,也是世界上第四嚴重的地鐵事故,卻用最短的時間調查草草處置。接下來,政府和地鐵公司幾乎是馬不停蹄地開始對遇難者家庭進行賠償。昂立克·胡里奧在8月中旬收到了一份保單,“如果我接受了這筆錢,就是放棄了之后對地鐵公司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安娜的父親也收到了保單,上面說他只有8天的時間考慮和地鐵公司合作,接受賠償,不然就會失去這個機會。然而遇難者家庭更想知道的是誰應該為這43名死者和47名傷者負責。
2007年,政府的法律專家安德烈·斯克塔維塔特出具書面報告,稱導致脫軌和撞車的決定性因素是超速,也是造成事故的唯一原因。法院裁決指出,由于出事的地鐵司機華金·帕爾多當場死亡,因此沒有其他人要為此負責。這樣的裁決讓受害者家屬既震驚又失望。于是,由比阿特麗斯·加羅特牽頭,地鐵事故受害者協會成立了,口號是“我們還在等待答案”。他們開始上街游行,振臂疾呼:“親愛的政治家,我們支付你們的工資,如果我們用你們給的錢埋葬死者,而不追究責任,他們將永遠不會原諒我們。現在沒有明確的答案,并拒絕解釋他們死亡的真正原因。我們將繼續要求答案和事實。”
在2007年和2011年的巴倫西亞地區競選中,弗朗西斯科·坎普斯均以絕對優勢連任。雖然在任職期間他從未見過地鐵事故的受害者,也從未回應受害者家屬的請求,始終保持沉默。但在2007年,他組織修建了一座紀念碑,以紀念地鐵事故的受害者。2007年7月2日,市議會為紀念碑揭幕的時候,受害者協會的成員就在旁邊舉著質疑的牌子示威。他們對著道貌岸然的政客喊道:真丟臉!是不是美洲杯都比這更重要?滾開!滾出這里!比阿特麗斯流著淚接受采訪,“在沒有對事實調查清楚前,任何對受害者的悼念都是毫無價值的。我認為這只是政客們的借口,照個相,然后嘲笑我們”。
自2006年11月開始,受害者協會每個月的3號聚會一次,不知不覺堅持了6年。2013年1月3日,他們一如既往地相聚在廣場,以五分鐘的沉默開始,之后宣讀口號。從這一年開始,事情似乎悄悄有了轉機,一些原本沉默的人選擇說出他們看到的事實。
首先是地鐵公司內部人員向安娜的律師馬諾洛·馬塔揭露關于應答器的問題。地鐵的應答器被設定好防止列車以超過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運行,當列車有超速的苗頭時,它會向列車發出已經超速的信號,并自動停止。如果耶穌站附近的應答器能夠阻止列車超速,事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然而應答器就在那里,但它并沒有讓列車減速。
關于應答器失靈的問題,在紀錄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左翼國會議員瓊·里博在2006年8月的會議上已經提出過質疑。新聞媒體也開始倒向受害者這一邊。比阿特麗斯被邀請進了公共電視臺的演播室。
緊接著,一封信件帶來了重磅內幕:在地鐵事故發生后,地鐵公司董事總經理瑪麗莎·格雷西亞專門聘請了一家咨詢公司,來指導員工面對質疑時如何回答才能滴水不漏,并且確保所有的地鐵員工都有相同的回答版本。
信件來自前巴倫西亞地鐵公司安全主管阿圖羅·羅舍。阿圖羅·羅舍向受害者家屬們展示了來自桑切斯咨詢公司的詳細文件,上面羅列了幾乎所有能遇到的問題,并指導他們如何作答。例如,當有人展示證據的時候,地鐵公司員工們的回答宗旨就是無論被問到什么,都要表明7月3日的事故是由超速造成的,而不是任何的技術失誤、疏忽或不符合規定導致的。這份文件的內容與地鐵公司員工在調查委員會會議上的回應全部一致。
2013年4月28日,Salvados電視節目開始針對2006年地鐵事故進行系列采訪。首先,節目導演采訪了受害者家屬,在地鐵事故發生后,巴倫西亞議會主席胡安·科廷諾曾與一名議員去到一名受害者家中,承諾說如果家屬不提起訴訟,就能獲得更好的工作。于是,導演找到了胡安·科廷諾,詢問他有沒有做過這樣的承諾,這名狡猾的政客只是笑嘻嘻地打著太極。
這期節目的播出引發了民眾的憤怒。2013年5月3日,Salvados電視節目播出后5天,又到了受害者協會每月一次集會的日子。這一次,整個廣場聚滿了支持他們的人。人們眼含熱淚進行默哀,有人舉著牌子,上面寫著:“醒醒吧,巴倫西亞!”他們齊聲高呼:“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和你在一起,科廷諾辭職!”沒過多久,胡安·科廷諾接受調查。
2014年1月20日,受害者協會將案件提交歐洲議會,法院支持重審地鐵一案。2015年7月3日,在巴倫西亞地區議會,本來處于領先地位的人民黨失去了其對地方政府以及巴倫西亞市政局長達20年的控制。隨后,受害者協會正式請求成立特別調查委員會來重新調查2006年的地鐵事故,最終以絕大多數的優勢通過。身穿著印有“43+47=0”字樣的比阿特麗斯在議會喜極而泣。回過頭看,這場抗議從無到有,直到再也無法被忽視。終于在2014年1月,巴倫西亞法院宣布重新啟動2006年地鐵列車事故調查。紀錄片《沉默策略》正是用鏡頭向世界上的其他人“發聲”:這不但是一個足夠振奮人心的以弱勝強的案例,同時還是受難者家屬最終打動“沉默無語者”的暖心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到和珍惜。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