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營養支持策略對早產兒生長和代謝的改善情況。方法:選取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20 日收治的78 例早產兒,根據隨機抽簽法均分為觀察組39 例、對照組39 例,分別采取早期營養支持策略方式和常規營養干預方式,分析并對比兩組各項體質量增長速度、胎糞排空時間指標、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指標、喂養不耐受發生率。結果:觀察組體質量增長速度、胎糞排空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具統計學(P<0.05);觀察組ALB(34.81±3.51)g/L、PA指標(106.41±21.17)mg/L與對照組ALB(30.41±6.81)g/L、PA指標(91.21±19.11)mg/L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喂養不耐受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對早產兒實施早期營養支持策略,取得顯著效果,能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
【關鍵詞】早期營養支持策略;早產兒生長;代謝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4-0207-02
胎兒在宮內主要依靠母體的胎盤營養輸送從而生長,隨著出生后臍帶結扎,來源于母體的營養均中斷,新生兒一般通過腸外營養支持、腸內營養支持途徑,從而獲取所需的營養素和熱量,來維持機體能量,隨著新生兒重癥監護救治水平、圍生醫學發展的提高,早產兒存活率顯著增加,如何保證早產兒從宮內直至宮外平穩過渡,為新生兒科醫生面臨的挑戰[1]。而早產兒營養儲備少、體質量低、對營養要求十分高,因此早期實施營養支持十分重要。傳統的營養支持方式,容易導致早期營養不良、代謝危機情況發生,導致引起宮外生長遲緩情況,對神經系統發育造成影響,因此,促進早產兒健康生長十分重要。醫學研究顯示,多數早產兒均伴有營養不佳、身體健康低下等特點,而通過為早產兒攝入營養,能保障早產兒健康成長,以往一般采用腸外干預方式,應用氨基酸、脂肪乳為每位早產兒補充營養,但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從而導致早產兒腸道營養不足[2]。而通過實施早期營養支持策略,包括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方式,取得顯著效果,能在短時間內采用科學的營養補充方式,達到全腸內營養目的,保障早產兒身體健康。通過將腸內、腸外營養干預進行結合,不斷減少腸外營養干預比重,同時減少幅度十分少,能促進早產兒生長發育,保障早產兒的健康[3]。因此,本次研究對早期營養支持策略進行分析,闡述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9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20 日收治的78 例早產兒,根據隨機抽簽均分為觀察組39 例、對照組39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9 例,胎齡范圍28~37(33.12±1.21)周;對照組男21 例、女18 例,胎齡范圍29~36(33.16±1.21)周。兩組早產兒一般資料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出生體質量低于2.0 kg;(2)在出生12 小時內實施營養干預,無其他治療史。
排除標準:(1)伴有先天性代謝病;(2)胃腸道畸形。
1.2 方法
兩組早產兒入院后,均放置在暖箱中進行保暖,根據早產兒的胎齡、體重對暖箱溫度實施調節,并給予治療原發病、預防感染等措施。
對照組實施常規營養干預方式:在對早產兒進行治療前,檢查每位早產兒的生命體征,對早產兒血液生化指標實施檢查,再給予早產兒氧氣輸送,對于早產兒實施抗感染、吸痰等操作有利于早產兒水電解質平衡,同時在營養干預上采取腸外營養,給予早產兒氨基酸、脂肪乳支持,在新生兒出生后第三天,氨基酸的補充劑量一般從每日0.5 g/(kg·d)開始,后逐漸提升至每日3.0 g/(kg·d),,而脂肪乳補充劑量一般從每日0.5 g/(kg·d)開始,后逐漸提升為每日3.0 g/(kg·d),并選擇母乳進行補充[4]。
觀察組實施早期營養支持方式:在營養干預上采用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結合方式。時間為早產兒出生1天后,在腸外營養干預上,采用氨基酸、脂肪乳支持,脂肪乳補充量的起始劑量為1.0 g/(kg·d),逐漸增加直至3.0 g/(kg·d),采用母乳補充;氨基酸起始量為1.0 g/(kg·d),逐漸提高直至3.0 g/(kg·d),在腸內營養干預上,采用母乳喂養,早期劑量應在1 ml/kg以下,每4小時經口喂養一次,然后喂養量逐漸增加至正常水平,每日增加6 ml/kg,若早產兒可以耐受,則增加至10 ml/(kg·d)或者20 ml/(kg·d)。在上述過程中應將腸外營養干預量減少,直至早產兒能通過經口喂養,獲取營養[5]。
1.3 觀察指標
兩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包括體質量增長速度、胎糞排空時間指標、ALB、PA指標、喂養不耐受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生長發育指標
觀察組體質量增長速度(19.21±2.91)g/d、胎糞排空時間(3.41±1.31)d與對照組體質量增長速度(14.31±3.12)g/d、胎糞排空時間(5.07±1.61)d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對比ALB、PA指標
觀察組ALB(34.81±3.51)g/L、PA指標(106.41±21.17)mg/L與對照組ALB(30.41±6.81)g/L、PA指標(91.21±19.11)mg/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喂養不耐受發生率
觀察組喂養不耐受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近年來,隨著我國生育理念以及現代社會的發展,早產兒發生率不斷提高,早產兒的生長發育以及營養供給也得到廣泛關注。在早產兒剛出生時,由于臍帶的結扎,導致來自母體的營養輸入被終止。但由于早產兒胃腸道功能尚未成熟,導致其自身攝入不足。故臨床上應盡可能將其營養物和能量的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也是營養策略的第一個目標[6]。并且對早產兒最為直接和具有營養的物質為母乳,因此早期進行母乳喂養十分重要,且還需要進行腸外、腸內營養的支持。以往研究認為,母乳作為新生兒最佳的物質,其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能夠促進早產兒的成長。由于早產兒胃腸功能較弱,無法攝入較多腸內營養物質,一般需要采用靜脈提供營養,因此除了對早產兒實施母乳正常喂養、配方奶喂養外,還需給予其腸外營養方式,給予早產兒氨基酸、脂肪乳、維生素、葡萄糖等物質[7]。
早產兒是指胎齡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兒,均伴有體質量低下等癥狀,而出生低體質量會對早產兒生存率、治療預后造成影響。研究顯示,若早產兒體質量低于2500 g時、則為低體質量出生兒,若早產兒體質量低于1500 g、則為極低出生體質量兒。一般在早產兒出生后需要給予營養支持方式,從而維持早產兒健康成長[8]。早期應用方式一般包括腸內營養、腸外營養等兩種結合方式,通過減少腸外營養干預比重,能顯著避免不良時間,而通過結合方式,能保護每位新生兒的胃腸道黏膜,從而改善胃腸功能,對于全胃腸喂養十分有利[9]。早產兒的理想營養目標主要是通過獲得與同孕周胎兒相同的體質結構,而不是相同體質增長速度。只有維持早產兒體質正常,才能使其獲得良好的功能狀態,進而使其遠期預后狀態得到改善,使其生命質量得以提高,根據近年來研究顯示,適宜的蛋白能量能夠將早產兒的生長得以優化,根據2010歐洲早產兒營養指南推薦,早產兒腸內營養具有直接的營養作用,能間接的促進人體胃腸功能成熟,保障早產兒健康生長發育[10-11]。
經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體質量增長速度(19.21±2.91)g/d、胎糞排空時間(3.41±1.31)d與對照組體質量增長速度(14.31±3.12)g/d、胎糞排空時間(5.07±1.61)d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ALB(34.81±3.51)g/L、PA指標(106.41±21.17)mg/L與對照組ALB(30.41±6.81)g/L、PA指標(91.21±19.11)mg/L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喂養不耐受發生率和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差異(P<0.05)。
綜上所述,通過對早產兒實施早期營養支持策略,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汪良兵,卓羽波,許存欣等.腸外營養策略優化對早產兒早期大腦發育的影響[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8,33(1):12-16.
[2] 葉慶紅,蔣慧玲,高麗娟等.早期營養支持策略對早產兒神經行為發育與體格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2):80-83.
[3] 梁德武,劉紅,劉鋒等.早期腸內外營養對早產兒生長發育的影響及意義[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5,26(4):830-831,845.
[4] 汪良兵,蔣軒竹,張晶等.早產兒腸外營養策略優化與腦白質微觀結構的關系[J].廣東醫學,2018,39(11):1654-1658.
[5] 吳愛珍,蔣慧玲,高麗娟等.綜合性康復介入輔助早期營養支持策略對早產兒營養狀況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20,58(1):56-58,62.
[6] 全美盈,王長燕,張玉等.超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早期營養支持及生長狀況十年變化分析[J].中華新生兒科雜志(中英文),2017,32(3):180-184.
[7] 侯曉靜,張成元,馮子鑒等.早期腸內外營養對早產兒中小于胎齡兒宮外生長發育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26):52-55.
[8] 徐靄賢.規范化營養策略用于早產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究[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9,35(3):64-65.
[9] 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專業委員會-營養專家委員會協作組.極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院內營養現狀多中心調查[J].臨床兒科雜志,2015,33(1):32-37.
[10] 楊寧,李曉寧.極低出生體重兒早期積極營養支持臨床觀察[J].德州學院學報,2020,36(2):59-64.
[11] 孔平平.早期足量胃腸道外營養對早產兒出院時體重的影響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2019,29(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