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瑜
摘 要:泰州位于江蘇省幾何地理中心,擁有資源條件較優的深水岸線,同時兼具豐富的內河航道網絡。本文從泰州城市發展特征、綜合交通現狀特征以及泰州面臨的形勢和挑戰等角度出發,探尋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策略。
關鍵詞:長三角一體化;綜合立體;軌道交通
中圖分類號:F512 文獻標識碼:A
1 泰州城市特征分析
泰州擁有優越的地理區位的條件,地處江蘇省地理幾何中心,位于沿江通道和江蘇省南北中軸,是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市之一。隔江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蘇南四市相對,兩側處于南京都市群、上海大都市圈的交匯,具有襟西帶東、承南啟北的明顯區位優勢。
泰州區域特色化原則,立足現有基礎,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全面增強泰州的資源集聚力、資源配置力和區域競爭力。
2 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現狀及評估
1996年,泰州由縣調整為設區市,建市24年來,綜合交通基本形成公鐵水空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呈“十字形”主通道,橫向通道內主要有京滬高速公路、啟揚高速公路、滬陜高速公路、寧啟鐵路??v向通道主要包括泰鎮高速公路、鹽靖高速公路、廣靖高速公路、新長鐵路、泰州大橋等。
“十三五”以來,泰州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總體成效顯著,但與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需求相比、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泰州交通運輸還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在:
(1)交通未能有力支撐泰州發揮區位優勢。泰州作為江蘇省地理中心城市,是承南啟北、橫貫東西的重要節點,但目前泰州與南京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快速聯系力度不足,難以吸引高端要素資源集聚,交通支撐和引領市域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力度明顯不足。
鐵路方面,泰州是全省唯一一個沒有已建高鐵項目的城市,泰州鐵路客運與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長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以及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主要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間的鐵路時效性有待改善。
高速公路方面,市域高速公路網呈現“兩橫兩縱”布局,但北部橫向高速公路明顯缺失,往南京、揚州方向出行不便。泰州與周邊揚州、鎮江、無錫、鹽城、南通等城市實現直達,但與淮河生態經濟帶、沿海經濟區、錫常泰都市圈直達性仍有待完善。
跨江融合能力不足,過江通道規模不足,布局仍需完善,江陰大橋呈現常態化擁堵,泰州大橋與江陰大橋相距較遠,無法有效分流,常州至泰州城際鐵路前期進展滯后于常泰長江大橋建設步伐,制約跨江融合進程。
(2)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較弱。泰州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重要的工貿港口城市。規劃深水港口岸線59.1公里,深水岸線資源條件較優。但港口功能尚未充分發揮。一是港區岸線資源利用較為粗放:泰州港單位生產性泊位綜合通過能力在全省沿江港口排名倒數第三,港口泊位作業效率低;二是泰州港三大港區功能有交叉:煤炭及制品、礦建材料、金屬礦石等均為三大港區的主要運輸貨種,港區分工不明確。三是港口集裝箱運輸服務能力較弱,集裝箱碼頭通過能力有待提高。
(3)交旅融合功能發揮潛力較大。泰州里下河區域水網縱橫,是全省首個批復的生態示范區規劃項目,其中興化是國家生態示范區,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島菜花”。泰州擁有眾多景點,如千垛菜花景區、溱潼國家濕地公園、李中水上森林公園等景點。多方式“快進慢游”生態旅游交通體系基本未構建。
3 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新形勢
(1)黨的十九大開啟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要求交通把握先行官定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了交通強國建設的發展目標。
為積極響應交通強國建設的相關要求,應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服務性功能。結合交通強國建設階段性目標,建設“強富美高”新泰州的“先行官”,緊密圍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美好藍圖,適度超前,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2)全面貫徹落實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要求交通提供強有力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泰州交通需把握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協同打造高效集約、共享一體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綜合交通體系,充分發揮泰州通江達海的地理優勢,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網絡、提升樞紐,做好“動脈”、活躍“末梢”,使資源要素流動更加便捷,成本更低。
(3)把泰州建成江蘇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要求交通發揮好服務保障。2020年12月,江蘇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明確提出“泰州要彰顯江海文化的底蘊與自信,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產業增長極”。
泰州交通必須堅持系統化思維,按照區域協同、全域統籌、城鄉一體的要求,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為突圍中游、跨越發展、提升能級貢獻交通力量。
4 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目標和發展思路
(1)總目標。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緊密圍繞“江蘇省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的戰略定位,積極打造“面向長三角、接軌滬寧杭”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率先建成泰州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立體交通體系,總體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有效支撐泰州“三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構建幸福宜居家園。
(2)發展思路。泰州交通在全面開啟現代化新征程和交通強國建設中,準確把握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要求,加快過江通道和高快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交通助力區域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和效能,做強臨港經濟;打造多方式生態旅游交通,在踐行美麗江蘇建設中,塑造“水韻江蘇”新名片。
5 泰州綜合立體交通網發展方案舉措
5.1 交通助力區域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1)構筑功能完善的過江通道系統。以“省內全域一體化”為方針,充分結合泰州、常州、無錫、蘇州等兩岸發展需求,力爭隔江相望的縣級行政單位實現過江通道100%覆蓋。充分考慮多種運輸方式,實現兩岸及區域客貨多方式便捷溝通,以此加快錫常泰跨江融合發展,促進泰州加快成為統籌并進的融合發展高地。
(2)構建多層次一體化的軌道交通網。泰州須以高鐵為突破口,圍繞城際鐵路、市域市郊鐵路、城市軌道加快構建多層次軌道交通系統,加快形成“南北通達、東西貫通”的區域性高鐵樞紐,助力長三角打造的世界級城市群。
加快建設“一縱一橫”十字形高速鐵路。規劃建設鹽泰錫常宜鐵路、北沿江高鐵,推動泰州主動融入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沿江高鐵通道等國家高速鐵路主通道,打通泰州高快鐵路對外通道。加快推動“兩縱”城際鐵路前期工作。通過規劃建設揚泰州至常州城際鐵路、無錫至江陰至靖江城際鐵路(江陰至靖江段),加強泰州南京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的交通聯系,通過交通一體化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
超前謀劃市域(郊)鐵路網,支撐中心城市都市區發展。在城泰州國土空間規劃中預控市域(郊)鐵路廊道,科學把握市域(郊)鐵路與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線路的合理分工,加強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及不同層次軌道交通系統的高效銜接,提高城市交通組合效率。
(3)完善公路網絡基礎服務功能。完善多向聯通的高速公路網。增加泰州往常州、蘇州方向的高速公路過江通道,促進兩岸經濟快速融合發展,在交通上實現與蘇南城市的“同城化”,推動泰州與蘇錫常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快速對接交流;加強興化地區橫、縱向高速公路通道,建設寧鹽高速、興化至東臺高速公路和阜興泰高速公路興化至建湖段,增強泰州里下河地區與周邊縣區快速聯系能力;實施滬陜高速公路廣陵至平潮段、鹽靖高速公路擴容改造,進一步保障泰州與南通、上海、無錫方向的通行能力。
5.2 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和效能,做強臨港經濟
加快泰州港口資源整合和一體化發展。充分發揮泰州承南啟北、橫貫東西的區位優勢及豐富的航運資源優勢,將泰州港打造成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水運樞紐、長江南京以下江海聯運中心港。充分利用豐富的內河航運資源,完善內河干線航道網,實現江海河聯運無縫銜接。優化泰州內河港口布局。構建水上旅游生態航道網絡,重塑河道環境生態,提升航道生態活力。
5.3 構建多方式生態旅游交通體系
構建公水航多方式生態旅游交通體系,彰顯泰州生態宜居旅游名城特色。
打造“快進慢游”旅游公路體系,提升旅游交通高標準服務。依托城市鐵路體系、高快速公路網、航空運輸發展,構建區域交通“快進”體系;依托農村公路,打造市域交通“慢游”體系。從“點、線、面”三個層次推進泰州“快進慢游”旅游公路體系?!包c”是指依托泰州南站、揚泰機場、城鄉客運場站等交通樞紐,配套旅游集散中心,做好旅游信息導流工作。“線”是指圍繞泰州市國家級特色小鎮、省級特色小鎮以及地方特色小鎮,打造鄉村旅游小鎮,推進集生態、旅游、休閑于一體的農村公路建設。圍繞“四好農村路”,打造“美麗鄉村旅游公路”。
構建水上旅游生態航道網絡,打造水上旅游示范項目。建設水上旅游生態航道網絡,加強水上旅游線路及水上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構筑融經濟、生態、城市形象、文化于一體的水上景觀帶;深入挖掘里下河水城生態環境基底,結合泰州里下河區域航道網絡及重點景區,推進水上旅游示范項目。
6 總結
在交通強國、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國家戰略背景下,泰州交通應緊扣自身發展定位和城市特征,立足江蘇,從長三角區域視野,實施交通先行定位,推動泰州綜合立體交通創新發展,全力提升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支撐引領泰州發展成為江蘇省高質量發展中部支點城市,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交通強國江蘇方案[R].2020.
[2]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中國鐵路總公司.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16-2030)[R].2016.
[3]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2018-2035年)[R].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