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光輝
摘 要:通過徐州普通公路發展現狀評價,分析研究“十四五”時期徐州公路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圍繞建設、養護、管理和服務四方面,闡明“十四五”期徐州公路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任務,為未來五年乃至十五年徐州公路高質量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普通公路;發展思路;探析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十四五”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經濟社會、交通運輸和行業發展環境的變化對未來徐州公路的發展均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公路交通應立足國情省情市情的大背景,全面評價發展現狀、科學研判功能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路徑,為徐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1 發展現狀評價
1.1 公路網發展階段
徐州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依據《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江蘇省省道公路網規劃(2021-2020年)》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實現了快速增長,共建設里程817公里,建成580公里,截止2020年底全市普通國省道公路里程達到1 410公里,全面達成二級以上等級目標,其中一級公路比重高達74.3%,路網等級指數達到1.3,路網結構顯著優化。同時,依照《徐州市快速路網規劃》,“環射型”城市快速路網不斷完善,普通干線公路快速化(含在建)總里程已達122.5公里,對外快速輻射線路不斷拓展。徐州市農村公路通達深度不斷加強,截止2020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規模達14 044公里,技術等級不斷提升,二級及以上公路達到1 501公里,占比10.7%,三級公路達1 593公里,比重達到11.3%,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由42%提升至100%。與此同時,對于重載交通占比較大的徐州而言,公路“長路齡”問題逐步顯現,路齡在10年以上的普通公路占到了總規模的6成,公路養護壓力逐年增加。總體上來看,徐州公路經歷了快速發展階段,并步入提升優化階段、穩定發展任務凸顯階段。
1.2 公路網適應性
1.2.1 公路網規模
目前,徐州市公路總里程達15 918公里,全社會公路網面積密度達141.4公里/百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8.04公里/萬人。徐州路網總規模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基本適應,但對標經濟發達地區,徐州公路網絡化水平存在差距。經與我省2019年人均GDP 11萬元以上、城鎮化水平70%以上、公路交通較發達的5個典型城市(南京、鎮江、常州、無錫、南通)相比,其路網平均密度為181.6公里/百平方公里,路網密度總體水平在每百平方公里155~230公里之間。徐州市公路網密度比5個交通發達地市平均水平低22%。
1.2.2 公路網覆蓋率
截止2020年底,徐州市普通國道已實現對所有縣(市、區)100%覆蓋、對重點中心鎮和10萬人口以上鄉鎮100%覆蓋、對所有鄉鎮90%覆蓋,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到100%,特色田園鄉村和規劃發展村莊均通等級公路;交通樞紐節點覆蓋,除S344建成后覆蓋新沂通用機場和S272建成后覆蓋萬寨港口作業區外,徐州市其它2個機場、11個鐵路站和17個內河港口等交通樞紐節點均已實現城市道路或三級以上公路全覆蓋;徐州既有26個高速互通連接線均已實現二級及以上等級;徐州市16個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均已實現一級公路全覆蓋。
1.2.3 公路網服務水平
2020年,徐州市普通國省道總體通行情況良好,總體服務水平為三級(v/c=0.665),全市普通國省道二級公路段有建設分流道路或全面一級化的需求。2020年,徐州市機動車普通公路年平均行駛速度61.4公里/小時,同比增長7.16%,在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的形勢下,對比“十二五”末,增長了6.23%,通行效率有效提升。普通國道平均行駛速度在50~60公里/小時左右,普通省道平均速度高于國道,在60~70公里/小時左右。部分國道和省道平均行駛速度較低,亟待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升通行效率。
1.3 管理養護設施建設
徐州現有超限檢測設施8處和動態稱重檢測管理系統14套,實現了所有區縣全覆蓋,構建了公路治超網絡雛形。當前徐州公路治超主要依靠非現場執法模式,但部分重要省市界、公路橋梁關鍵節點等尚未實現全覆蓋,存在治超盲點。徐州現有養護工區29處,其中標準化養護工區24個,工區規模尚滿足不了養護的實際需求:一是養護工區數量不夠,部分養護工區養護半徑過大,日常養護任務繁重。二是養護工區布局不盡合理,部分規劃省道建成后。
1.4 公路信息化建設
經過“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努力,徐州的公路信息化建設已完成由紙質辦公向電子辦公的轉變,正在使用的29個業務系統或技術平臺,在硬件建設和業務系統的應用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公路管理現代化、智慧化要求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公路設施的智慧化程度較低、輔助決策尚未實現智慧化、路網監測尚未實現“全面感知”、出行服務智慧水平較低等方面。
2 公路發展形勢研判
一是從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構建的視角審視徐州公路功能特征。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提出要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面對新形勢,徐州普通公路的發展需要重新審視,主要承擔中短途的快速便捷運輸服務,以及長途客貨運輸的重要補充,強化銜接和集疏運服務功能。農村公路則將進一步符合新農業發展、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的需求。未來一個階段干線公路在綜合交通網中仍占主導地位,普通國省道作為干線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將發揮重要作用;農村公路依然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先行要素。
二是國省戰略的深入實施,要求公路勇于擔當先行引領。
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點名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經濟區建設。省委婁勤儉書記首次提到“省內全域一體化”,提出要更大手筆推進徐州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建設。實現徐州公路交通的對外互聯互通是淮海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基礎和引領,是發展的第一要務。
三是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要求公路以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為中長期目標。
策應交通強國示范省發展要求,2020年省政府發布《交通強國江蘇方案》提出打造“十大樣板”。積極響應號召,徐州提出了《交通強國建設徐州十大樣板實施方案》。徐州公路應繼續著力推動公路基礎設施網絡優化,推動公路運輸服務提質增效,發揮公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和提升公路行業現代治理能力,為新時代交通強國建設貢獻徐州公路力量。
3 “十四五”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
3.1 發展思路
在“十四五”期,徐州要以五大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公路行業高質量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積極推進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和機制創新,提升公路服務能力和品質,加快科技興路步伐,大力推進具有徐州特色的智慧公路建設,加快實現公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統籌,協調發展。正確協調公路與其它運輸方式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支撐綜合立體交通網構建的基礎性優勢;協調行業內建設、養護、管理和服務,促進公路全面發展;協調各專項發展速度、質量和效益,優先整合存量,科學安排增量,提質增效。節約集約,綠色發展。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公路行業基本要求,從生態文明建設出發,建設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徐州綠色公路交通體系,支撐美麗徐州建設打造區域發展樣板。先行引領,開放發展。立足江蘇、面向淮海經濟區,以提升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能級為急切目標,堅持公路先行,引領徐州以更開放的姿態打造雙循環新經濟體系。普惠民生,共享發展。緊扣公路行業服務屬性,全面提升公路養護和管理水平,提供平穩更優、效率更高、安全可靠的服務能力,讓安全、便捷、舒適、文明的徐州公路普惠廣大人民群眾,增強人民群眾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
3.2 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路網結構新格局。圍繞加強淮海經濟區中心輻射、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和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推進高速網、國省干線網互聯互通和提質增效,繼續深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公路網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建成具有城市群中心城市特征的公路網絡新格局。
二是打造養護工程新篇章。打造養護工程新高度。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養護工區標準化運營和優化工區機械化配置,建立專業養護機械操作隊伍,積極推進養護市場化,實現傳統養護方式向現代養護、科學養護新提升,推進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好保持公路基礎設施良好狀況,充分發揮路網通行效能。
三是開創行業治理新局面。結合善治徐州建設要求,提升公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水平,把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行業治理效能,加快建設法治公路、平安公路、智慧公路和綠色公路,建立公路信用體系。
四是樹立出行服務新風貌。著眼打造“美麗徐州”發展樣板,進一步提升收費公路便民服務水平,推動服務設施高質量發展,完善標志標線管護體系,不斷拓展公路服務內涵、豐富服務形式,提供品質更優、信息更全、效率更高的公路出行服務體系。
4 結語
總之,一個地區的建設必須依托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十四五”期間公路發展為經濟社會提供了更高要求的服務,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強化政策措施。通過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予以實施和體現,只有這樣,我市的公路建設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2021.
[2]《徐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
[3]《徐州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2020.
[4]《徐州市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2021-2050年)》2021.
[5]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2019.
[6]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2019.
[7]國務院關于《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批復國函【2018】126號.
[8]《深化“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的意見》交公便字【2020】11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