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新
摘 要:在理想化國土空間背景下,聯合交通運輸、國土空間互動關系,制定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掌握交通體系規劃思路、組織建議、技術路線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中,社會經濟發展對綜合交通發展提出新要求,注重交通基礎設施統籌規劃,銜接不同運輸方式,以此展示出組合效率,確保綜合運輸體系的高效性、通暢性與安全性。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圍繞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展開討論,以此維護交通運輸效率與質量,實現高效化發展,僅供參考。
關鍵詞: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
中圖分類號:F51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在長期建設發展中,相應促進了交通運輸方式發展,有效支撐和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交通主管部門,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國務院批準實施交通基礎發展規劃,為交通系統奠定良好基礎。遵循交通一體化發展理念,合理劃分綜合交通系統,包括線網系統、組織管理系統、運輸樞紐系統、支持保障體系,重點分析交通運輸規劃相關問題。
1 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必要性
在國土空間要素中,綜合交通運輸具備保障性、支撐性、服務性作用。綜合交通要素、國土空間要素,可以凸顯出綜合交通運輸跨區域性。上述要素處于固定位置。在行政區域內,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客貨運輸需求,并且呈現出跨區域特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具備連續性、跨區域性、開放性優勢,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與服務也為跨區域式[1]。在城市區域化、城市化背景下,注重編制和治理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協調區域。綜合交通運輸,應當深入分析區域統籌協調。
雖然綜合交通運輸建設成就大,然而相比于發達國家運輸水平,應當注重高質量運輸需求。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建設與服務,存在明顯的不充分、不平衡問題,短板問題比較多,多表現在區域間服務水平、通達能力方面。圖1為綜合交通體系框架圖。
2 跨區域綜合交通系統存在的問題
2.1 總體能力不足,無法適應經濟發展
在新時代下,國民經濟增長速度加快,多種運輸方式面臨發展困境,多表現在綜合運輸能力不足方面:主干線運輸緊張,運輸任務量大;未形成高速公路網絡,干線公路服務水平低,無法發揮出綜合效益[2];沿海地區交通飽和,擴建壓力大;山區交通短板明顯,建設成本高;港口缺口大,設備處于超負荷運行狀態,存在壓船壓港情況。由于綜合交通系統面臨“瓶頸效應”,跨區域交通運輸通道數量比較少,交通能力不足,導致綜合交通系統存在不良影響。
2.2 綜合交通一體化水平低,運輸銜接度不足
在長期發展中,管理體制受到多方因素影響,運輸方式處于獨立發展狀態,運輸方式的協調性與銜接性不足。綜合交通體系運輸通道不暢通,且鐵水聯運、公水聯運制約比較大,無法發揮出水陸聯運優勢,也不能展示出對外窗口能力,對交通系統發展影響非常大。綜合運輸樞紐運行期間,并未發揮出特有作用,導致運輸方式、換乘方式轉換不暢,相應增加交通物流成本。城市道路網、跨區域公路網銜接性能差,未形成公路網絡,且干線存在嚴重的街道化現象,城區與交通干擾影響大,部分路段超負荷運行,對城市交通影響非常大。城市出入口疏散功能不完善,存在嚴重的道路交通擁堵問題,且市中心對外交通、城市交通協調度比較差,不同運輸方式銜接度差,對綜合交通運行效益影響非常大。
2.3 交通網絡結構矛盾多
區域綜合交通系統內,綜合交通線網結構不平衡問題嚴峻,鐵路與水路運輸不暢通,凸顯出交通網絡結構矛盾。資源配置不合理,會導致低值貨物、大宗貨物、初級產品長距離運輸時,公路網超限超載問題嚴重。當前,綜合交通網絡,并未形成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綜合運輸需求結構,導致網絡結構性矛盾突出,不僅不滿足科學發展要求,還無法實現綜合運輸體系協調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差異大,無法發揮出綜合交通運輸規劃作用和價值。
3 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對策
3.1 合理劃分系統層次
第一,對外交通通道:承擔區域對外交通運輸功能,不僅可以作為區域與周邊地區、區域中心城市溝通通道,還可以作為區域綜合交通系統、國家綜合交通系統主動脈,可以有效助力區域經濟發展,促進對外客貨運輸。區域對外交通通道,包括干線內河航道、干線鐵路、高速公路等,因此必須注重高效化發展。
第二,區域交通干線網絡:積極承擔中心城市間、中心城市與次城市間、次城市間客貨運輸功能,涉及到核心工業園區、產業基地等。注重對外交通通道銜接,關聯港口、公路運輸樞紐、鐵路樞紐、機場等功能區[3]。區域交通干線網,覆蓋跨區域骨干交通網絡,可以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是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區域交通干線網絡,涉及到快速交通線網、一般交通線網,因此必須注重暢通化發展。
第三,支線交通網絡:支線交通網絡,可以有效補充上述網絡,在跨區域綜合交通系統中,具備重要作用,可以延伸和完善綜合交通運輸功能,同時可以承擔各區域客貨運輸集散。支線交通網絡,可以滿足農村地區客貨運輸需求,應當滿足服務化要求,指導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支線交通網主要為農村公路,因此必須注重通達化發展。
3.2 運輸樞紐系統層次劃分
第一,區域樞紐港站:在跨區域綜合運輸中,區域樞紐港站屬于中轉基地,可以作為對外客運運輸節點,承擔輻射全區域運輸網功能,有效主導運輸港站系統、綜合運輸體[4]。在空間分布上,區域樞紐港站,包含對外交通通道、區域交通干線網交匯部位,聯合多種運輸方式,可以擴大服務覆蓋面。如圖2所示。
第二,區域型運輸站場:在跨區域運輸組織中,區域型運輸站場屬于重要節點。在跨區域運輸系統中,積極承擔對外運輸、區域運輸功能,有效作用于跨區域運輸中。在空間布局上,區域型運輸站場,多分布在區域交通干線、支線交匯部位,服務范圍覆蓋某一區域,同時與中心城市相連接。
第三,農村集散型運輸站:農村集散型運輸站,能夠提供基礎集散運輸組織服務,在空間布局上分布運輸網絡節點,將其作為跨區域運輸重要節點,服務范圍覆蓋農村地區。
3.3 建立跨區域綜合交通系統
綜合交通線網、綜合運輸港站系統,涉及到以下層次關系:第一層次,注重研究區域內最高層次,擴大輻射范圍,加強功能作用。通常情況下,注重研究區域對外交通通道,是否處于上層干線網絡組成。第二層次有效補充第一層次,承擔區域周邊城市的交通運輸服務[5]。第三層次,主要是延伸和完善第一、第二層次,為中小城鎮提供交通服務、運輸服務,建立完整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利用區域綜合交通線網、區域運輸樞紐層次,遵循功能定位、規劃目標,做好整體化研究,優化調整總體發展,確保不同交通線網、運輸港站合理性,高效完成交通與運輸服務,提升交通流高效性、安全性。在不同運輸方式下,貨物運輸可以實現無縫銜接。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注重跨區域綜合交通運輸規劃,預測交通運輸需求,做好適應性、承載力評價,全面提升交通運輸體系,增加跨區域經濟產業、客貨運輸量,確??鐓^域交通運輸規劃方案合理性。為了確保綜合交通運輸規劃合理性,必須掌握交通運輸規劃現存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科學化對策與方法,從合理劃分系統層次、運輸樞紐系統層次劃分、建立跨區域綜合交通系統等措施入手,處理好綜合交通系統總體能力不足、綜合交通一體化水平低,運輸銜接不佳、交通網絡結構矛盾多等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交通運輸規劃效益。
參考文獻:
[1]劉爾輝,陳海偉,李遠安,等.車輛段上蓋綜合體交通規劃與城市設計一體化研究——以廣州地鐵12號線槎頭車輛段為例[J].交通與港航,2021(1):45-52.
[2]汪玚.擎綜合運輸大旗 行交通強國之路——記交科院綜合交通運輸研究中心交通現代化創新團隊[J].交通建設與管理,2020(6):70-71.
[3]杜建文.城市交通規劃管理與道路工程建設問題思考[J].四川水泥,2020(11):277-278.
[4]馬小毅,張海霞.國土空間規劃構建期大城市交通實踐與探索——以廣州市第三輪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為例[J].城市規劃,2020(9):100-105.
[5]陳平.綠色交通理念的縣、鄉、村公路交通運輸規劃設計——基于祁連山生態保護為例[J].黑龍江交通科技,2020(7):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