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俊
摘 要: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道路交通運輸需求也越來越強烈。普通國省道公路在我國公路建設中占主導地位,且與各省市交通樞紐相連,在交通運輸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基于西部地區普通公路發展現狀,本文對公路網絡“中梗阻”存在問題及原因進行了分析,并對破解策略作了闡述。
關鍵詞:公路網絡;中梗阻;瓶頸制約;破解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也取得了快速發展,具體到公路而言,高速公路骨架網絡已基本成型。而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農村經濟逐漸成熟,普通公路需求逐漸加大。因此,破解目前普通公路發展普遍存在的“中梗阻”難題,推動普通公路瓶頸路段改造升級,提升普通公路鐵路、民航、高速及交通樞紐的轉換效率,是實現未來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對黔南州路網“中梗阻”存在問題、形成原因等作出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破解西部地區普遍存在的“中梗阻”難題的思路和對策。
1 公路網“中梗阻”存在的問題
普通國省道、重要縣鄉道等普通公路是公路網的重要組成,相比高速公路,覆蓋面更廣,機動靈活性更強,適應性強,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推動普通公路高質量發展,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抓手。近幾年來,西部地區普通公路建設發展很快,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以黔南州為例作具體分析。
(1)出省出州通道不暢。西部地區指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四川,重慶,云南,貴州,西藏10個省,市,自治區,土地面積約540萬km2,占全國陸地國土面積的56%,總人口為2.85億,占全國的23%。西部地區的公路交通在“公,鐵,水”三種運輸方式總里程中占90%。如貴州省黔南州,外接廣西,內與貴陽、遵義、安順、黔西南、黔東南五市州相依,是貴州的南大門和南下出海的便捷通道,具有近江近海近邊區位優勢、環貴陽鄰貴安的地緣優勢,為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上重要節點,是天然的綜合交通運輸門戶和樞紐。但普通省道出省、出州通道低標路、斷頭如還普遍存在,S104羅甸八總至班仁、S207平塘縣城至西涼等出省通道、S102甕安珠藏至黃水灘、S103福泉至關田、S204達地至三都都江、S205福泉地松至碧波、S206甕安鯉魚塘至珠藏、S207福泉仙橋至清水江大橋、S210長順代化至擺讓、S513荔波佳榮至水圍等出州通道均為四級路、等外路甚至斷頭路、路況差,嚴重制約與西部地區周邊市州及廣西河池等地的經濟往來。
(2)與高速公路銜接不暢。西部地區高速公路建設五年決戰完成后,高速公路網建設主體任務將基本完成。屆時,西部地區將實現高速公路快速到達,并覆蓋大部分鄉鎮。但與高速公路出入口銜接的普通省道等級低、路況差,轉換效率低。以黔南州為例,S88榕麻高速秧寨站連接線S205甲良至麻尾段、G69銀白高速羅妥站連接線X959羅悃至紅水河等目前仍為四級公路,等級偏低。還有部分高速公路收費站雖然連接線等級已達到二級公路以上,但由于鄉鎮市政道路規劃與公路網規劃銜接不暢,仍存在轉換效率不高的問題。高速公路可達性較弱的問題日益突出,高速公路與城鎮、產業、旅游點之間銜接不暢,對西部地區經濟的輻射帶動效能未能充分發揮,其實質根源在于以普通省道為主的連接線建設滯后。
(3)城鎮路段街道化現象嚴重。隨著城鎮化加速發展,普通干線公路臨近城市主城區路段在承擔對外和過境交通的同時,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城市交通功能。如黔南州S102(S307)珠藏過境段、S103福泉地松過境段、S104惠水羨塘、雅水過境段、S205福泉陸坪過境段、S206福泉龍昌、牛場過境段、S209惠水蘆山過境段、S210羅甸逢亭過境段、S308甕安永和、建中、福泉道坪過境段、S312荔波佳榮、茂蘭過境段、S517三都廷牌、獨山玉水過境段、S522龍里灣灘河過境段等。普通干線公路在與城鎮道路相銜接、服務城鎮化地區交通運輸需求過程中,出現了各種交通流相互交織、部分進出城出入口路段擁堵嚴重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西部地區公路網絡和城市運行整體效率。
(4)與旅游、產業等節點連接不暢。雖然在景區連接通道建設過程中進行了系統的旅游景觀、服務設施打造升級,但相關投入未形成直接經濟效益,項目與旅游產業融合程度不深,同時部分景區、產業園區連接公路等級偏低,有待加快建設。如黔南州境內S206福泉馬場坪至牛場段、S104惠水擺金至羨塘段、羅甸栗木至云干、S205荔波甲良至獨山麻尾段、S210羅甸邊外河至木引段、S205三都大河至獨山基長段、S422龍里至灣寨等產業路,以及S311都勻墨沖至平塘團部口、S209平塘航龍至西涼等連接旅游景區公路,目前仍不能滿足需求。普通干線公路對西部地區旅游資源開發、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
2 公路網“中梗阻”的原因分析
公路建設對于我國整個公路的建設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整個公路干線的分支,可以促進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近年來隨著西部地區公路建設工程的增加,公路的建設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具體分析如下。
(1)國家對普通省道及以下農村公路支持規模有限。由于財政支出能力有限,交通建設中嚴重依靠上級資金,尤其是中央車購稅資金。但受到事權劃分等因素影響,普通省道及以下公路建設需求與支持力度不成正比。如黔南州納入部“十三五”項目庫的普通省道項目總規模僅占州內五年普通省道實際建設需求的8%左右,縣鄉道改造方面,國家補助政策規模與西部地區普通公路建設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2)普通國省道車購稅補助標準較低。西部地區部分縣市中有多個屬國家幫扶的貧困縣,地方財力十分困難,加之地形地質條件較差,普通省道單公里造價較高,二級公路單公里造價達到了1 200萬元左右、三級公路達到了600萬元左右,而“十三五”期中央補助標準僅為項目總投資的40%左右,難以滿足西部地區普通公路項目建設需求。
(3)無自身收益的普通公路建設融資難。各地普通公路屬于公益類項目,還款渠道少、自身無“造血”功能,受到中央加強地方債管理等因素影響,銀行等金融機構普遍不愿貸款、地方融資平臺難以有效融資,西部地區普通公路項目建設愈加困難。
(4)要素保障難問題亟待破解。雖然目前國家正在加快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向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轉變,全面推進多規融合,但各行業壁壘仍待打破。如基本農田、生態紅線優化調整指導意見與《公路法》、各地公路保護條例中公路邊界管控要求沖突問題比較突出,自然保護區保護功能需求與公路建設解決保護區周邊群眾出行民生需求有沖突,而目前缺少解決問題切實可行的技術手段。同時,公路建設項目屬于典型的線性工程,尤其是西部山區具體線位受不良地質等不可控因素較多,規劃階段很難準確落實項目用地需求,這與現行土地利用審批流程中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張圖”管控國土空間資源的要求存在較大技術壁壘。
3 普通公路發展對策
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按照加強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要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與財力可能,建立以公共財政為基礎、各級政府責任清晰、財力和事權相匹配的長效機制,實現西部地區普通公路的持續健康發展。
(1)多渠道解決項目資金難題。一是積極研究探索新時代PPP融資模式,利用創新工具破解項目資金供給難題。二是加強資金使用監管,最大限度緩解資金壓力,推動項目加快建成。三是項目謀劃緊密結合國家“十四五”政策,最大限度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2)多方案降低地方資金配套壓力。一是采取“調規模、調標準、調時序”等措施降低項目投資。按照“量力而行、盡量而為”的原則,調整近期難以開工的項目計劃、調減規模過大或推進困難項目的里程、調低標準過高項目技術等級等方式,降低項目投資,減小地方配套壓力。二是進一步拓展公路衍生功能,推動“交通+產業”深入融合,整合資源建設旅游路、產業路、致富路。
(3)多舉措保障項目建設要素。一是加強協調自然資源、生態環保、林業、水利等省直有關部門及各縣市政府著力落實普通公路建設職責,切實提高各部門協同辦公效率,合力破解交通項目建設過程中土地、林地、環評等手續難辦問題,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二是積極推動“多規合一”。適當超前啟動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積極對接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部門,推動交通規劃與土地、林業、環保等規劃深入融合,加快推動公路網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融合。為項目規劃選址、土地、林地、環評等手續辦理提供條件。
(4)全力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十四五”期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時期,是經濟社會加速發展、加快跨越、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是開啟交通強國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科學制定好西部地區普通公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交通運輸部門應當在深刻總結“十三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功經驗和不足的基礎上,緊緊圍繞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群眾滿意交通的總目標,結合區域交通運輸發展階段、主要短板、新需求,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推進“十四五”規劃與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深度融合,確保規劃能科學指導西部地區“十四五”交通發展。
4 結束語
目前,我國公路建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為確保我國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應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建設“人民滿意的交通”為使命,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全力推進西部地區公路網絡“中梗阻”破解,科學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為保障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
參考文獻:
[1]武道正.“十三五”農村公路建設發展思考[J].工程與建設,2015(4):457-458.
[2]劉克江.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推動農村經濟發展[J].時代金融,2017(7):51.
[3]莊才慶.加快西部地區公路建設[J].西北公路,20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