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勁松
摘 要: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橫斷面布置應按照地區特點、交通組成特性、公路等級、用地條件等綜合分析合理布設,文章通過研究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結合工程實例,提出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橫斷面總體布置原則。
關鍵詞:兼顧城市道路功能;公路橫斷面;總體布置原則
中圖分類號:U412.3 文獻標識碼:A
0 概述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工程已在多個城市開展。此類公路工程不僅可滿足交通出行需求,還可更好的服務城市發展需要,同時保護耕地、節約用地,減少重復建設帶來的浪費。
對于此類技術等級公路相關技術指標如何選用,目前還未發布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工程相關設計及施工規范。現行《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 B01-2014)(以下簡稱《公路標準》)和《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CJJ 37-2012(2016版))(以下簡稱《城市道路規范》)在相關技術指標規定上有一定的差異[1,2]。
橫斷面布置是確定公路工程規模,用地面積的重要指標[3],文章通過研究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結合工程實例,對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橫斷面總體布置進行研究。
1 橫斷面組成
公路橫斷面主要由車道、中間帶及路肩組成[4]。城市道路橫斷面相較于公路橫斷面,主要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車帶、設施帶、綠化帶等組成[5]。
1.1 設計車輛
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采用的設計車輛相關指標技術如表1~2。
城市道路設計車輛及其外廓尺寸如表2。
從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車輛代表車型選用的差別,可以看出公路工程設計車輛代表車型覆蓋面較廣,基本涵蓋所有車輛類型,而城市道路并未將軸距較長的鉸接列車列入到設計車輛中。設計車輛代表車型的不同將導致公路與城市道路部分指標選用上存在差異。
1.2 車道寬度
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采用的車道寬度標準取值如表3~4。
通過對比發現,當設計速度大于60 km/h,車道寬度均可取值3.75 m及3.5 m。當設計速度等于60 km/h時,公路取值仍為3.5 m而城市道路車道寬度最小可以取值3.25 m。當設計速度小于60 km/h時,公路車道寬度最小取值可達3 m,城市道路則為3.25 m。
1.3 中間帶
《公路標準》規定中間帶由中央分隔帶和兩側左側路緣帶組成。中央分隔帶由防護設施和兩側對應的余寬C組成?!豆窐藴省穼τ谥醒敕指魩У膶挾炔⑽刺岢鲆幏督ㄗh值,在保證車輛運行安全的前提下,設計有較大空間。對于左側路緣帶及余寬C值,《公路標準》中取值如表5。
《城市道路規范》中中間帶由分隔帶及兩側路緣帶組成,并規定了分隔帶的最小寬度取值。規范取值如表6。
公路工程與城市道路對于設計速度大于等于60 km/h的路緣帶寬度及余寬C值(城市道路為安全帶寬度)要求是一致的。而公路針對60 km/h以下設計速度的路緣帶及余寬C值并未明確規定。
1.4 路肩
公路路肩主要起著保護和支撐路面結構、提供車道側向余寬和側向通視條件、為故障車輛提供臨時??靠臻g等作用。公路路肩由硬路肩和土路肩組成,其中土路肩可為路側交通設施提供安裝空間。路肩寬度規范取值如表7。
城市道路工程一般情況下不設置路肩,在道路兩側設置非機動車道、綠化帶,人行道等設施。
2 總體布置原則
(1)技術等級采用公路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工程應優先保證公路功能,優先采用《公路標準》規定的指標值,在此基礎上考慮城市道路功能的需要。
(2)根據《公路標準》,高速公路為專供汽車,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不具備兼顧城市道路功能條件。而具備干線功能的一級公路,應實施控制部分出入,保證其快速、大容量、安全的服務能力,在等級選用時不建議考慮城市道路功能。三級公路、四級公路混合交通特征明顯,抑制干擾能力較弱。在技術標準選用時,兼顧城市道路功能技術等級公路應優先選用一級公路(集散功能)和二級公路,設計速度推薦采用80 km/h和60 km/h的標準。
3 工程實例
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合作試驗區(廣東園)中線公路工程(博愛路段)(以下簡稱博愛路),位于佛山市南海區,起于獅山鎮興業路,終于丹橫路與金石大道交叉口,路線全長約10.076 km。
本項目是南海區“六縱九橫二國道”干線公路系統中“東西七線”的一部分,在南海區公路網系統中規劃等級為一級公路;在丹灶、獅山兩鎮的鎮域總體規劃中,“東西七線”規劃定位為城市主干路,規劃道路紅線45 m。由于本項目沿線城鎮化水平比較高,作為連接各村鎮的集散型干道,本項目具有公路和城市道路雙重使用功能。
根據預測,本項目特征年路段的斷面交通流量及車型構成預測結果如表8~9。
根據路網規劃和功能定位,結合交通量及車型組成預測結果,沿線用地情況、工程經濟等因素,依據《公路標準》及《城市道路規范》的規定,主路采用集散型一級公路兼城市道路標準,設計速度80 km/h,雙向八車道。
本項目橫斷面組成:車道寬度:根據交通量預測結果及車型組成,考慮在內側車道(內側第1、2車道)僅限小客車通行,其車道寬度采用3.5 m。單向車道寬度布置考慮14.5 m(3.75 m×2+3.50 m×2=14.5 m)。
中間帶寬度:路緣帶寬度取0.5 m,余寬C值采用0.25 m,中央分隔帶采用波形護欄進行防護。綜合考慮城市景觀功能,中央分隔帶寬度取值2.5 m。
路肩:不考慮設置路肩,原應在右側硬路肩寬度內設置的右側路緣帶,現單獨考慮設置,取值0.5 m同時考慮右側余寬C值0.25 m。在公路路肩寬度范圍內及外側布置綠化分隔帶,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等具有城市道路功能的設施。其中護欄、標注牌等設施考慮設置在綠化分隔帶中。
本項目的橫斷面布置首先滿足一級公路的基本規范要求,合理選用寬度指標。利用路肩寬度范圍布置城市慢行系統,形成人車分離的斷面布置形式。在保證行車安全的情況下,既滿足了公路本身的交通功能,也滿足了周邊居民的慢行出行需求,同時根據用地情況,設置較寬的中間帶及兩側綠化分隔帶,兼顧了城市道路景觀功能。
4 結語
技術標準為公路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道路并未有相關標準及規范指導建設。同時現行的公路與城市道路設計規范在某些指標的規定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文章提出兼顧城市道路功能技術等級公路應優先選用一級公路(集散功能)和二級公路,同時應優先保證公路標準的原則。通過對比公路與城市道路相關國家標準和規范中關于橫斷面指標取值的區別,依據確立的總體布置原則,結合工程實踐,對橫斷面進行總體設計,為此類公路橫斷面設計提供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湯震.公路兼顧城市道路功能設計研究[J].市政技術,2017(1):25-27.
[2]孫代文,孫慧.兼顧城市道路功能的公路設計中常用技術指標運用原則探討[J].交通科技,2016(1):91-94.
[3]歐陽丹.基于公路功能的橫斷面總體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9(7):33-36+44.
[4]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5]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2016年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