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金華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 廣西桂林 541004)
休閑體育旅游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相互交叉、滲透產生的新項目,可以滿足人們健身、休閑、旅游等多種需求[1]。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國”等戰略背景下,大眾對休閑體育旅游的需求急劇增加[2]。全國各地都在開展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休閑體育旅游活動,如登山、漂流、徒步旅行、野外探險等,這是我國休閑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抓手、新利器。浙江省許多鄉鎮背山面海,生態資源豐富,在開展休閑體育旅游方面極具優勢。鑒于此,該文對浙江省19個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休閑體育旅游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尋找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期望能為我國鄉鎮休閑體育旅游業的健康和高速發展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該文以浙江省近3年入選的19座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見表1)為研究對象,具體的研究內容包括休閑體育旅游資源與活動設施、旅游核心項目與衍生項目、體育賽事、配套設施及服務、運營管理等。

表1 運動休閑小鎮核心項目、衍生項目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期刊雜志、網站,掌握國內關于休閑體育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
2.2.2 訪談法
根據訪談提綱,對運動休閑小鎮的主管領導、企業領導、員工進行訪談,了解小鎮體育旅游的發展狀況。
2.2.3 實地考察法
實地考察19座小鎮的體育旅游資源稟賦、體育旅游核心項目、場地及設施、賽事活動、體育固定資產投資、配套服務體系等情況。
3.1.1 體育旅游的活動場地及設施條件
19座小鎮依托自身良好的自然環境和運動休閑資源稟賦,目前已經建成了項目主題明確、文化內涵深厚的體育旅游場地和設施,而且具有符合省級標準的運動休閑旅游基地、精品線路和優秀項目,完全具備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活動的條件。如莫干山漫運動小鎮,有國家級體育旅游創新項目1個、省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2個;戴村郊野運動小鎮具有騎行道45km、國家登山健身步道80km、彩色林帶14km。
3.1.2 體育旅游的核心項目及衍生項目
核心休閑旅游項目中,山地運動占8個,水上運動占2個,冰雪運動占5個,其他是極限越野跑、自行車運動、健步跑、探秘和探險。核心項目重疊較多,而衍生項目各有特色,如登山、徒步、騎行、定向越野、攀巖、露營、素質拓展、滑翔、皮劃艇、高山戶外滑雪場、漂流、賽艇速降、冬泳、低空飛行等。
3.1.3 體育賽事活動
19座小鎮通過舉辦各種級別、形式的體育賽事活動,向外界推廣、宣傳自身,并獲得一定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長期經濟效益。其中,戴村郊野運動小鎮、百丈時尚體育小鎮、銅鈴山冰雪運動小鎮舉辦的國內、國際賽事較多。但從整體上看,核心品牌賽事資源少,缺乏專業團隊進行賽事的組織、籌劃、商業化運營。
3.1.4 體育固定資產投資
在體育固定資產投資方面,雖然各地政府、體育主管部門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運動休閑項目開發與小鎮建設,但實際上都是政府投資占主導地位,社會、企業投資較少。
3.1.5 管理運營機制、配套服務體系
19座小鎮都已建成較完善的配套服務體系,如具有明顯的宣傳牌、指示牌等標識標牌、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務、公共休閑區域、完善的應急安全保障等硬件設施,但周邊的餐飲、住宿等服務體系相對較弱。
在運營管理方面,每座小鎮都設有專門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且安排專人負責日常的運營管理工作。訪談得知,小鎮的運營管理缺乏專業的團隊,致使小鎮在體育賽事的籌備、組織、日常管理上不夠專業、到位。
3.1.6 體育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不足
省內各地區都在積極開展休閑體育旅游活動,盡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有較多的不足:(1)宣傳體育旅游產品的方式過于單一,沒有取得好的宣傳效果;(2)核心的體育旅游項目、賽事活動少,且缺乏國際型賽事;(3)缺乏專業的運營管理團隊;(4)資金來源渠道單一,阻礙了小鎮的后續建設,間接阻礙了體育旅游業的發展;(5)休閑體育旅游項目重疊,差異化不明顯;(6)體育固定資產投資上,政府占比過大,社會、企業占比較少,即市場活力不足。
3.2.1 政策支持力度大
從2016年開始,為促進體育旅游的發展,國務院辦公廳、體育總局、國家旅游局陸續出臺了許多政策,如《關于促進體育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
3.2.2 巨大的市場需求
目前,國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直接促進了國民消費的升級,以體育和旅游為代表的體驗式消費快速增長。體育旅游已成為國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旅游產業已經具備很大的市場規模。旅游網信息顯示:徒步、騎行、潛水、滑雪、水上運動、高爾夫、帆船游艇等項目已經成為大眾的生活必需品[3]。
3.2.3 休閑體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體育和旅游之間存在著互補的作用,二者融合之后會顯現出更大的優勢。體育能夠為旅游提供多種多樣的旅游資源,旅游則能為體育提供成熟的市場營銷渠道。體育與旅游深度融合,優勢互補,能夠獲得互利共贏的效果。
在規劃、開發休閑體育旅游產品的過程中,政府自身的定位要準確,避免大包大攬。政府的職能要體現在政策引導、平臺搭建、公共服務保障體系構建等方面。把主導權交給社會、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體育旅游作為小鎮的特色名片,可以引領體育與旅游、文化、健康、生產制造等的融合,形成體育產業鏈。因此,體育特色小鎮依托自身的生態資源稟賦發展核心體育旅游項目,同時根據自有的資源優勢衍生出多種運動休閑項目,來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休閑、旅游等需求[4]。最終形成以體育旅游為主體,以餐飲、住宿、交通、旅游、娛樂、體育產品銷售為配套的體育產業綜合體。
堅持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引入或培訓一個專業的運營管理團隊,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科技手段是十分必要的[5]。只有這樣,小鎮體育旅游的經營、體育賽事的組織籌劃才能高效完成,為后期的盈利和項目跟進建設提供保障。
政府需要適當地引入一些口碑良好的企業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工作,并通過合理的法律程序,將建設項目委托給熱愛體育事業,或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實力過硬的企業或個人。同時,政府要預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變成房地產項目[6]。
從開發到運營,體育旅游產業都需以技術、制度創新為手段,不斷更新運營模式[7]。以促進體育與旅游、文化、健康、培訓、生產制造等領域深度融合,建成休閑體育產業鏈,最終完成特色小鎮的產業結構升級,實現全面小康和健康中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