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網浙江杭州市臨安區供電公司 馬競一 舒葉輝 賈 磊
杭州市臨安區供電有限公司積極響應省、市公司要求,以“數字化”供電服務指揮管理提升專項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優化調控(供服)分中心聯動機制,不斷強化信息共享融合,持續拓展配電自動化應用。通過建立健全故障搶修指揮協同機制,在配網故障研判、配電設備實時監測等方面推進配網智能分析與輔助決策,逐步提升配網故障研判精準度。
當前的配網搶修指揮體系,存在可提升的空間。一是系統上, 配網主站一區和四區系統數據,無法實現有效融合,導致不同類型的告警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智能系統內。二是人員上,因為系統應用權限和范圍不同,導致故障信息分散在不同的人員之間,增加了人員交流互動的時間成本。
調控(供服)分中心強化基礎管理,特別是新設備投運異動和配網專題圖管控工作,對流程的各個節點和時間要求都做了精細部署,通過與基層站所間不斷的摸排、整改,確?,F場、臺賬、監控視圖一一對應,特別是配網自動化D5200系統,通過進一步深化配網圖模應用,促進基礎數據不斷完善,常態化開展晨操等工作確保開關置位的正確性,確?!皥D實一致”。
進一步深化調供專業融合,通過編制標準化故障協同處置流程,明確不同類別的故障信息反饋機制,中心編制了《單相接地故障協同處置流程》《非變電站開關跳閘業務聯動處置流程》,詳見圖1、圖2。

圖1 單相接地故障協同處置流程

圖2 非變電站開關跳閘業務聯動處置流程
以非變電站開關跳閘業務聯動處置流程為例,聯動處置流程如下:
第一步:配網監測班監測到非變電站開關跳閘信息,判斷是否為10 kV主線開關,如為10 kV主線開關,第一時間電話通知調控運行班,告知單位、線路、開關、時間以及是否重合成功等信息。調控運行班接到電話后,統計損失負荷,在釘釘群里發布開關跳閘信息,配網監測班配合調控運行班發布的信息,補充發布停電配變和用戶數量,同時告知搶修指揮班停電范圍。
第二步:如判斷為10 kV分支線開關,則由配網監測班直接在釘釘工作群通知責任供電所,同時告知搶修指揮班停電范圍。
第三步:配網監測班對非變電站開關故障位置進行研判,如為10 kV主線開關,則將研判結果同時通知調控運行班和責任供電所,如為10 kV分支線開關,則將研判結果通知責任供電所,同時告知搶修指揮班。
第四步:責任供電所接到開關跳閘信息后,進行故障巡查,如為10 kV主線開關,則需將故障原因、故障處理方案、需要配合動作報告調控運行班,由調度員許可現場操作,開展故障搶修,故障處理后,將故障原因、處理結果告知配網監測班。如為10 kV分支線開關,則將故障原因、處理結果告知配網監測班即可。
第五步:配網監測班全程跟蹤引起非變電站開關跳閘的故障處理情況,隨時配合責任供電所做好召測工作。
通過多個班組和現場的聯動,對內,調控運行班、配網監測班和搶修班,三個班組打破了原有的信息壁壘。對外,電力客戶、供電所、變電運維,實現了一體化指揮。
通過對故障發生及搶修指揮過程的回溯,進一步查找設備運維、自動化建設和資源調配等方面的問題,并形成常態化的故障研判精準度分析機制,見圖3。

圖3 故障研判精準度分析機制
以2021年2月一起配網故障為例,故障處理完成后,對故障信息及研判指揮過程進行回溯。
(1)告警信息:2021年2月4日08:29:45,調度員監測到某110 kV變電站Ⅱ段母線瞬時接地告警信息;2021年2月4日08:30:20,配網監測班監測到10 kV寨村V127線后干分線01#開關上報智能開關接地告警信息,見圖4。

圖4 智能開關接地告警信息
(2)研判結果:某110 kV變電站Ⅱ段母線10 kV寨村V127線后干分線,見圖5。

圖5 研判結果
(3)故障處理:2月4日8:32,指揮人員將研判結果告知搶修人員,8:56時搶修人員到達后干分線排查,查找到實際故障點為 10 kV寨村V127線后干分線12#桿,故障情況為鳥停在橫擔上和避雷器放電引起接地。
該故障處置過程較好的體現了聯動指揮的優勢。一是故障告警信息集聚,研判結果準確,避免了接地試拉過程;二是指揮搶修人員到達及時,減輕了基層搶修人員巡線壓力;三是接地不試拉,避免用戶停電,提升用戶用電感知,避免時戶數損失。10 kV寨村V127線有公專變共計29臺,低壓用戶980戶。如果采用傳統接地試拉方式,損失時戶數多,用戶感知差。
通過建立一體化協同故障搶修指揮體系,在配網故障定位和指揮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整合多個智能系統告警信息,實現故障信息的統一獲取和規范發布,形成一體化協同的搶修指揮流程。二是故障研判更精準,搶修指揮更智能,用戶平均停電時長縮短53%,95598故障工單同比下降20.69%。三是對故障搶修過程進行閉環管控,通過回溯查找癥結,消除設備運維盲點,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