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光彪
(雷州市仁康醫院,廣東 雷州 524200)
骨創傷是由于外傷造成的骨折和脫位,韌帶、肌腱損傷,主要的外傷有車禍傷、機械絞傷、打擊傷,兒童和老人會出現滑倒、摔傷[1]。外傷造成的骨折經常合并嚴重的軟組織損傷,有時暴力大,骨塊會刺破皮膚造成開放性骨折,處理比較困難[2]。而骨科創傷又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單純的骨頭損傷屬于骨科創傷范疇的一個狹義概念,它的廣義概念是包括包繞著骨組織表面的皮膚組織、軟組織以及肌肉組織、血管和神經組織,都是隸屬于骨科的創傷范疇,所以骨科的創傷還是比較大的一個范疇[3-5]。而臨床中對于骨創傷患者的治療一直存在不同的爭議,一直在尋找一種更佳的治療方式,鑒于此,本文就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對骨創傷的治療效果及其應用價值進行觀察對比,詳細分析如下。
選擇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收的骨創傷患者共96例,根據抽簽法進行分例,每組各48例,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構成比例為38:10,年齡范圍控制在28到74歲,平均(51.24±7.79)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構成比例為36:12,年齡范圍控制在26到76歲,平均(51.23±8.45)歲。所有患者的病程、年齡和其他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患者之間可進行對比,所有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均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實施傳統的臨床治療,首先將患者骨創傷位置常規消毒清理,縫合創口位置,后實施復位,對周邊肌肉、血管及神經阻滯麻醉進行修復,并且為患者敷上敷料防止感染。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實施封閉式負壓引流術進行治療,首先對患者的創面進行常規的清理、消毒、和復位等基礎操作,然后對患者創傷周邊的肌肉、血管、及神經組織進行修復,同時準確計算患者創面的面積和形狀并詳細記錄相關的數據。然后按照所記錄的數據制定對應的負壓封閉引流材料,盡量覆蓋原創面,在對創面消毒后再次使用固定負壓封閉引流材料,將患者的皮膚和材料進行縫合,在縫合過程中需要保持材料和骨創面完全符合。然后將封閉式負壓引流管連接負壓裝置,將硅膠引流管調整為封閉引流狀態后開始引流,當負壓裝置在開放狀態時,把多余的滲血及時排出,隨時觀察負壓裝置的壓力值變化,有沒有出現聚集液體的現象,持續觀察一個星期到十天時間。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患者經治療后創傷位置皮膚及周邊血管和神經組織完全恢復并愈合,且不需要頻繁更換敷料,同時也沒有出現感染現象為顯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創傷位置皮膚及周邊血管和神經組織得到部分改善,更換敷料的次數減少,也沒有出現感染現象為有效;患者經過治療后創傷位置皮膚及周邊血管和神經組織沒有得到任何的緩解,嚴重的甚至出現水腫或者局部壞死的現象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并且分析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住院時間、敷料更換次數、及住院費用之間的差異。最后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進行統計和分析,記錄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的水腫、感染、及壞死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7.5%,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n(%)]
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s)
組別 例數 愈合時間(d) 住院時間(d) 敷料更換次數(次) 住院費用(元)觀察組 48 15.42±1.86 19.25±5.87 1.57±0.59 15101.34±34.37對照組 48 21.93±5.28 26.34±7.62 3.12±0.74 17898.83±41.62 χ2 8.057 5.028 11.347 359.198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0.42%,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n(%)]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上科室的分支越來越細,創傷骨科屬于骨科的一個分科,主要看的是外傷骨折性疾病的治療,包括四肢骨科、脊柱骨科、骨盆骨科等[6]。患者在發生骨創傷后需要完善x片判斷損傷的程度,如果只是一般的骨頭挫傷沒有骨折,適當的休息及口服藥物即可,如果是存在骨折,沒有明顯移位的情況下及時給予固定制動防止移位,如果是骨折明顯移位,還需要及時的給予手法復位或者是手術復位,復位以后妥善固定[7-8]。而患者除了需要積極的接受治療外,還要定期拍片復查,觀察骨折的愈合情況,然后適當的進行功能康復鍛煉。
在醫療水平發展的同時,臨床中對于骨創傷的治療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升級,封閉式負壓引流術正是在傳統引流術當中經過改良和優化的一種臨床治療技術。封閉式負壓引流術在全程封閉的前提下操作,更是降低了患者發生感染等不良反應的概率,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后續愈合狀態,進而達到相應的臨床治療效果,自推廣以來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并且取得了不錯的反響[9-10]。其實封閉式負壓引流術不但能更快的讓患者創傷部位好轉,更是加速了創面肉芽的生長,以最快的速度將創口的滲出物及時的進行清理,正是因為這一系列的改進,不但降低了抗生素的使用情況,更是改善了患者的耐藥性,臨床效果較為理想[11-12]。在本次的數據分析中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100%,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7.5%,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10.42%,兩組數值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用于骨創傷的臨床治療當中,患者經治療后創傷位置皮膚及周邊血管和神經組織完全恢復并愈合,而且已經不需要頻繁更換敷料,同時也沒有出現感染現象,進而增強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且患者的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恢復狀態更加,在后續觀察中患者更換敷料的頻率也明顯降低,進而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費用等,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同時患者在經過治療后的水腫、感染、及壞死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降低,患者的臨床效果得到改善,控制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不但能夠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還能改善患者的預后康復狀態,控制疾病的發展,減輕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影響,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綜上所述,封閉式負壓引流術用于骨創傷的臨床治療當中,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并且患者的各項臨床狀況得到較好的改善效果,同時患者的不良反應明顯降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改善患者的臨床狀態,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