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權
摘要:按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采取物化補助方式,鼓勵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進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轉化利用,減少污染,改善生態環境,提升耕地質量的指導思想。自2017年以來我市承擔了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補助項目,經過四年的試驗示范,該技術經濟效益高,社會效益大,值得推廣。
關鍵詞: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技術
1? 基本情況
綜合考慮我市氣候條件、種植制度、耕作模式、農民生產習慣和近年來項目實施情況,確定重點在玉米、水稻兩大主栽作物上推廣增施有機肥技術。并按照“土肥工作基礎好,實施項目積極性高,執行項目力度大,發展前景好的大戶、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優先,選擇有一定規模的有機肥生產企業”等條件,經鄉級農業部門推薦、市級審核,確定 安屯、大有、建業、八千、石山、謝屯等 7個鄉鎮場為我市2017年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補助項目增施商品有機肥示范區。推廣應用以畜禽糞便為原料制造的商品有機肥 747.5t。施用面積433.33hm2。其中水稻318.67hm2(安屯:73.33hm2;大有104.67hm2;八千74hm2;建業66.67hm2),玉米114.67hm2(示范場:18hm2;謝屯:30hm2;石山66.67hm2)。
2? 主要技術措施
2.1? 主推技術模式
重點推廣糧食作物增施有機肥技術模式。
(1)選擇適宜的商品有機肥產品。選擇的有機肥料是經省級農業部門登記,主要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經過發酵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其有機質、總養分、水分及酸堿度(pH)指標符合《有機肥料》農業行業標準(NY,5ˉ⒛12),重金屬、蛔蟲卵死亡率和糞大腸菌群數等達到無害化要求。
(2)確定合理的商品有機肥施用量。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成果,在確定作物目標產量和需肥總量的基礎上,采用同效當量法,確定商品有機肥與化肥施用量。在施用商品有機肥的基礎上,對實現作物目標產量時需肥量不足部分通過施用化肥進行調節。據我市土壤條件和作物產量水平,推薦玉米、水稻基施商品有機肥 150~200kg/667m2。
施用方法:水稻撒施旋耙入耕層;玉米撒施隨滅茬起垅帶入耕層。
2.2? 強化示范推廣
在項目實施中,優先選擇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擔項目任務,由有條件、誠信度高的農戶、專業服務組織實施。建立2個示范區,立標志牌;玉米水稻各一個。其中水稻核心示范區設在大有經濟區,實施面積100hm2,建水田主要監測點,設置有機肥、無肥、常規施肥三個對比小區。玉米核心示范區設在農業中心示范場,面積26.67hm2,建旱田主要監測點,并設三個對比小區。開展對比試驗2 個,建立項目效果輔助監測點5個,進行土壤養分性狀監測,監測數據及時上報。
2.3? 重視宣傳培訓
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控減施肥工作開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多種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培訓活動,舉辦培訓班2 期,下鄉技術指導 8 人次,發放宣傳資料 0.1 萬份,培訓技術人員 42人次,培訓農民 210 人次。在關鍵農時,召開現場觀摩會1次,集中展示項目實施效果,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2.4? 做好調查指導
春播前對預施有機肥地塊做好調查,包括產量、施肥水平、土壤狀況、灌排設施。農時關鍵時節做好田間技術指導,秋季收獲前取樣測產,10月末考種、分析、總結。
3? 效益分析
3.1? 經濟效益
通過對項目區的水稻、玉米測產,施有機肥的地塊水稻平均產813.338kg/667m2,較對照產778.893kg/667m2,增產34.445kg/667m2,增產率為4.422﹪。產量增收96.446元/667m2,玉米平均產510.912kg/667m2,較對照產474.85kg/667m2,增產36.062kg/667m2,增產率為7.56﹪。產量增收43.2744元/667m2。總增產糧食262218.3kg,項目區合計增效595733.2元。
3.2? 社會效益
增施有機肥,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土壤性狀,保持土地久用不衰,造福子孫后代,意義久遠。
4? 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4.1? 存在問題
①項目主體的遴選決定項目實施的效果,如何在眾多的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中選出適合的實施主體,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是項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關鍵因素。
②農戶對施用有機肥的效果表示肯定,但自愿采購極性不高。
③采購的有機肥顆粒強度不夠,造成粉末增加,給施用帶來不便,影響效率。
4.2? 對策建議
①嚴格遴選實施主體,在鄉級農業部門推薦、市級審核的基礎上,對遴選上的主體要實地查看其實際的運營情況。
②讓農戶實實在在看到增施有機肥的好處,多渠道、多種形式宣傳,擴大影響,提高農戶對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的認識。
③對有機肥采購嚴把質量關,建議在發面招標公告后,開標前,讓企業郵寄肥料樣品到采購單位,并提供近期檢驗報告,作為評標要素之一,有必要時到廠家實在考試察。
參考文獻
[1] 王桂鋒,葛嫚,李慧卿,等.衡水市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存在問題與建議[J].基層農技推廣,2020(8):111-113.
[2] 石定鳳,李遠航.羅甸縣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技術模式[J].新農村(黑龍江),2018(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