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農廣校霍城縣分校始終把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相結合,堅持把面向農村、面向基層、面向農業生產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作為全縣農業科教工作的重點,以滿足農牧民實用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服務脫貧攻堅為重點,以豐富培訓內容、拓展培訓方式為途徑,開展校企聯動“冬季攻勢”農牧民大培訓,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變小講座為大課堂,變室內聽為現場學,達到學員學有所獲、學以致用的培訓效果。
一、主要做法
1.上下聯動,部門配合。積極爭取縣鄉村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涉農各部門的配合,出臺了《霍城縣“冬季攻勢”農牧民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工作方案》,形成了領導支持、分工明確、多部門協作的良好氛圍。
2.立足實際,創新模式。以滿足農牧民實用技能需求為核心,以服務精準脫貧為重點,全面組織開展種植業、養殖業、農機安全、地膜回收知識、秸稈綜合利用知識等實用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全縣農牧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生產管理能力,積極促進就業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霍城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力支撐。疫情發生以來,動員有關專家、技術人員錄制視頻或在線講解,針對春種、春管相關技術,開展系列專題培訓。線上培訓求實效,線下指導面對面,為春耕備播打下堅實基礎,做到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
3.突出重點,增強效果。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增收為目的,堅持分類培訓、服務產業和科學實效為原則,采取“普遍送、專項點、突出實訓”的方式,重點辦好常用種養技術輪訓班、群眾專項需求定向班、特色產業技能示范班等培訓班,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發展提供完善的技術服務,實現農牧民科學種養技能提升和就近就地就業增收目標。
4.鄉村建班,無縫對接。以鄉鎮村需要專項技術培訓的養殖戶、合作社成員為主,積極引導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農牧民家庭成員參與技術培訓、參與產業發展,在生產一線開展培訓,發現問題更準確,解決問題更及時,技術服務更到位,實現了培訓與農民需求的對接。
二、主要特點
1.凸顯精準培訓。深入到特色農業優勢區域的村委、村民小組、田間地頭了解需求,確保了培訓對象與產業發展、培訓需求與培訓內容的精準對接,教學圍繞生產轉,教學內容的設置貫穿了整個生產環節。
2.堅持以農民為中心。為方便農民不跑路、不誤工,教師長期堅持進村授課。在田間針對生產問題進行指導,便于農民接受掌握。整個學習過程,農民學員唱主角,學員意見和實踐經驗都被充分重視。
3.探索了學員融合互動教學模式。每班建立3—5個學習小組,針對生產問題,讓小組內學員敞開思路,各抒己見,先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小組間、學員與教師間再討論,讓每位學員都積極動腦思考,共同引出好點子。
三、取得成效
1.培訓效果顯著。近幾年,學校共開展培訓兩千余場、培訓農民6萬余人,發放技術資料明白紙6萬余份、宣傳冊3萬多本、宣傳品6萬多份。帶動11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穩定脫貧,為霍城縣現代農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
2.形成良好氛圍。霍城縣縣委主要負責人、各鄉鎮一把手親自抓“冬季攻勢”農牧民種養殖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實施,農業農村局領導主抓,縣農廣校具體指導實施,全縣上下形成齊抓共管,鄉村人才工作穩步推進的良好氛圍。
3.建立長效機制。將“冬季攻勢”大培訓實施情況納入對各鄉鎮的全年工作量化考核范疇,定期督導考核,確保工作有人抓,有實效。
4.發揮媒體助力效應。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科教云平臺、農技推廣App等多渠道開展宣傳培訓工作,營造農牧民培訓的濃厚氛圍。